【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唤醒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与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唤醒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与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在消费类电子产品、航天、储能及新能源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电池通常以电池包的形式存在,电池包包括电芯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BMS是对电池包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系统。BMS中通常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在MCU处于休眠状态时,需要采用唤醒电路对其进行唤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充电唤醒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与用电装置,能够提供一种精度较高的充电唤醒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分压支路、第一可控稳压源、唤醒支路与第一电阻。第一分压支路电连接于充电正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压支路,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电连接于充电正极端子与充电负极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分压支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电压分压;第一可控稳压源,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的参考端子与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电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导通;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通过所述第一分压支路生成;唤醒支路,所述唤醒支路分别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以及地电连接,所述唤醒支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导通而导通,输出唤醒信号至控制器;第一电阻,所述唤醒支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唤醒电路还包括钳位支路;所述钳位支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且所述钳位支路与所述唤醒支路电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钳位支路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钳位于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的耐压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支路包括第二分压支路;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串联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所述唤醒支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之间的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通过第二分压支路生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支路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并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唤醒电路还包括第三分压支路与第二可控稳压源;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所述第三分压支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电压分压;所述第二可控稳压源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电连接于第三节点,所述第二可控稳压源还通过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可控稳压源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导通;其中,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通过所述第三分压支路生成,所述第一可控稳压源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可控稳压源导通而断开。6.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唤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