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82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包含: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粒子的中心并具有由化学式1或2表示的组成;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上并且具有由化学式3或4表示的组成。并且具有由化学式3或4表示的组成。并且具有由化学式3或4表示的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7月2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

2020

0092347号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以其完整的形式并入本文中。

[0003][000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5]随着移动装置和电动车辆的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对作为能量来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二次电池中,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电压、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的锂二次电池已经商业化并被广泛使用。
[0006]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材料使用,并且其中,主要使用具有高工作电压和优异容量特性的锂钴复合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然而,LiCoO2由于因锂脱嵌引起的晶体结构不稳定而具有非常差的热性能。此外,因为LiCoO2昂贵,所以它在大量用作诸如电动车辆的领域的电源方面存在限制。
[0007]由此,作为替代LiCoO2的材料,已经开发了锂锰类氧化物(LiMnO2、LiMn2O4等)、锂铁磷酸盐化合物(LiFePO4等)或锂镍类氧化物(LiNiO2等)。其中,已经更积极地对锂镍类氧化物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其中由于约200mAh/g的高可逆容量而可以容易获得大容量电池。然而,LiNiO2比LiCoO2具有更低的热稳定性,并且当在充电状态下由于外部压力而发生内部短路时,正极活性材料自身分解,导致电池破裂和着火。因此,作为改善LiNiO2的低热稳定性并同时保持其优异可逆容量的方法,已经开发了其中一部分镍被钴、锰和/或铝置换的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
[0008]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增加,已经开发了具有高镍含量的富镍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增加正极活性材料的容量。在富镍锂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尽管具有容量大的优点,但因为由于镍含量高而使得在相同电压范围下镍的氧化量增加并由此锂离子的移动增加,结果是,正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劣化,导致长期寿命和热稳定性劣化。
[0009]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具有高容量特性和优异物理性能如寿命特性和热稳定性的正极活性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问题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实现优异容量特性的新型结构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及其制备方法。
[0012]技术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前体,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包含:
[0014]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粒子的中心并且具有由如下化学式1或2表示的组成;和
[0015]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上并具有由如下化学式3或4表示的组成。
[0016][化学式1][0017][Ni
a
Co
b
M
1c
](OH)2[0018][化学式2][0019][Ni
a
Co
b
M
1c
]O
·
OH
[0020]在化学式1和2中,
[0021]M1为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B、Mg、Ca、Al、Ti、V、Cr、Fe、Zn、Ga、Y、Zr、Nb、Mo、Ta和W,以及
[0022]0<a<1,0<b<1,0≤c<0.5,a+b+c=1,
[0023][化学式3][0024][Mn
d
M
2e
](OH)2[0025][化学式4][0026][Mn
d
M
2e
]O
·
OH
[0027]在化学式3和4中,
[0028]M2为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B、Mg、Ca、Al、Ti、V、Cr、Fe、Zn、Ga、Y、Zr、Nb、Mo、Ta和W,以及
[0029]0.5<d≤1,0≤e<0.5,d+e=1。
[0030]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31]第一步骤:通过将含有镍和钴的第一金属溶液、铵阳离子络合物形成剂和碱性化合物进行混合以通过沉淀反应来形成镍钴类复合金属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粒子;以及
[0032]第二步骤:通过将包含所述镍钴类复合金属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粒子的溶液与含有锰的第二金属溶液、铵阳离子络合物形成剂和碱性化合物进行混合以通过沉淀反应在所述镍钴类复合金属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粒子上形成锰类金属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
[0033]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和锂原料的煅烧产物。
[0034]有益效果
[0035]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包含:第一区域,其中镍、钴和锰不均匀地分布在正极活性材料前体中,并且所述第一区域包含镍钴类复合金属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和形成在第一区域上并且包含锰类金属氢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的第二区域,由此具有高容量特性。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沉淀反应条件相近的镍和钴混合并沉淀,并且从其分离出沉淀反应条件差异最大的锰以进行沉淀反应,从而改善反应效率。
[0037]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可以容易地调节形成在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粒子中心的第一区域和形成在第一区域上的第二区域的过渡金属组成,由此能够制备为了获得
期望的物理性质而优化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
[0039]图2(a)为实施例1中的具有Ni
0.95
Co
0.05
(OH)2组成的粒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以及
[0040]图2(b)为其中形成实施例1的具有Mn(OH)2组成的第二区域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SEM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解释为限于常用的含义或字典中的含义,而是应在专利技术人能够适当定义术语的概念以最佳方式对他们的专利技术进行描述的原则的基础上,利用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精神相一致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所述术语和词语。
[0042]应进一步理解,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明确了所述特征、数量、步骤、元素或其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种或多种其它特征、数量、步骤、元素或其组合。
[0043]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将D
50
定义为对应于各种粒子的粒度分布曲线(粒度分布图的曲线图)中体积累积的50%的粒径。D
50
可以使用例如激光衍射法来测量。通常,可以通过激光衍射法测量亚微米区域到约几mm范围内的粒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前体,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包含: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粒子的中心并且具有由如下化学式1或2表示的组成;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上并具有由如下化学式3或4表示的组成,[化学式1][Ni
a
Co
b
M
1c
](OH)2[化学式2][Ni
a
Co
b
M
1c
]O
·
OH其中,在化学式1和2中,M1为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B、Mg、Ca、Al、Ti、V、Cr、Fe、Zn、Ga、Y、Zr、Nb、Mo、Ta和W,以及0<a<1,0<b<1,0≤c<0.5,a+b+c=1,[化学式3][Mn
d
M
2e
](OH)2[化学式4][Mn
d
M
2e
]O
·
OH其中,在化学式3和4中,M2为选自如下中的至少一种:B、Mg、Ca、Al、Ti、V、Cr、Fe、Zn、Ga、Y、Zr、Nb、Mo、Ta和W,以及0.5<d≤1,0≤e<0.5,d+e=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中,在化学式1和2中,0.6≤a<1,0<b<0.4,0≤c<0.4,在化学式3和4中,0.8<d≤1,0≤e<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中,在化学式1和2中,0.75≤a<1,0<b<0.25,0≤c<0.25,在化学式3和4中,0.9<d≤1,0≤e<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中相对于全部过渡金属,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包含60mol%至98mol%的Ni、1mol%至20mol%的Co和1mol%至20mol%的M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前体的平均粒径(D
50
)为3μm至2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材料前体,其中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娜丽朴英洙李优榄崔相洵朴贤芽金铉旭金佑玹崔桓营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