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76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S1地面预处理步骤;S2种植穴挖设处理步骤;S3种植预处理步骤;S4苗木种植步骤和S5遮荫网布设处理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种植框中的杂草由于被大量断根,在短期内不会茂盛长高;平铺在植株四周的遮阴网覆盖也有力防止了杂草生长,分隔了飞过来的草种种子在树周边直接与土结合发芽生长以及对下面的草覆盖、遮荫防止其生长,一定程度上给苗木光照营养空间。种植穴内依靠表土和有机肥营养促进苗木生长,苗木能够相对于周边杂草生长更快,长高以后,周边杂草就不会遮挡住它抑制它生长,营养竞争相对不整地小,并且没有全垦整地的成本来得大,也不会产生全垦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土流失。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为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有千年以上栽培历史。世界上种植的油桐有六种,以原产我国的三年桐最为普遍。油桐种子榨出来的油叫桐油,其色泽金黄或黄色,是优良的干性油和工业用油,有光泽,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性,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等。桐油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桐油应用的重点从传统领域转向蓬勃发展的电子工业,大量用于电路板浸渍材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但由于资源萎缩,产业需求缺口逐渐增大。
[0003]山地种植油桐时,杂草是影响油桐早期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苗木幼小时,周边杂草一是与其营养竞争,二是遮蔽影响了幼树生长所需光照(油桐是强阳性树种,充分的光照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杂草解决不好将影响油桐生长甚至导致死亡。最好的整地方式是采用挖机推种植埂,但是成本比较高,并且由于挖机推导致地形的改变,形成上下宽距离阶梯,存在每亩种植株数不多的局面而影响每亩土地收益;老百姓大多使用的方法是直接挖坑种植,或者种子直播,但是由于后面杂草疯长导致树成活率、保存率很少,并且长期难以解决杂草问题。在山地用防草布,由于无灌溉条件,容易对于天然降水造成一定的阻隔,虽能防草但导致树木缺水。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任一项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地面预处理步骤:将土壤表面通过松土设备进行翻土处理,使得土表露出生土面形成种植框,期间将工作面种植框中杂草断根切割去除,将翻松的表土土壤刮在一边等待备用;
[0007]S2种植穴挖设处理步骤:对步骤S1中开设的种植框中间挖设长宽高相等的种植穴,等待备用处理;
[0008]S3种植预处理步骤:将有机肥料置入步骤S2开设完成的种植穴中,并且将步骤S1中收集的表土土壤进行回填至种植穴中;
[0009]S4苗木种植步骤:待步骤S3回填完成后刨开种植穴,将苗木置入坑内回土踏实,完成栽培;
[0010]S5遮荫网布设处理步骤:在步骤S4种植完成的种植框上套装遮荫网,并且对遮荫
网的四边泥土掩埋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S1中种植框的开设的长宽尺寸为1.8

2m。
[0012]优选的,所述S2中种植穴的挖设尺寸为长、宽和高均为0.6m。
[0013]优选的,所述S3中有机肥料在种植穴内的加入量为穴深的三分之一,后将表土回填至高于种植穴口。
[0014]优选的,所述S5中遮荫网的尺寸呈长、宽均为2.5m,且中间开设一开孔。
[0015]优选的,所述开孔长宽尺寸均为1m的矩形。
[0016]优选的,所述S2中种植穴挖设在种植框的中心。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作用在于山地种植中,种植框中的杂草由于被大量断根,在短期内不会茂盛长高;平铺在植株四周的遮阴网也有力防止了杂草生长,一定程度上给苗木光照营养空间,避免用防草布,一则由于大面积山地没有灌溉条件,用防草布可能导致雨渗透不下去,易发生干旱死亡,二则防草布成本比较高。种植穴内依靠表土和有机肥的营养促进苗木长高,苗木能够相对于周边杂草生长快,长高壮以后,周边杂草就不会遮挡住它抑制它生长,营养竞争相对不整地小,并且没有全垦整地的成本来得大,也不会发生山地全垦导致水土流失,种植生产更加的经济。方法简单,成本也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种植工作面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S1地面预处理步骤:将土壤表面通过松土设备进行翻土处理,使得土表露出生土面形成种植框,期间将工作面种植框中杂草断根切割去除,将翻松的表土土壤刮在一边等待备用;
[0023]S2种植穴挖设处理步骤:对步骤S1中开设的种植框中间挖设长宽高相等的种植穴,等待备用处理;
[0024]S3种植预处理步骤:将有机肥料置入步骤S2开设完成的种植穴中,并且将步骤S1中收集的表土土壤进行回填至种植穴中;
[0025]S4苗木种植步骤:待步骤S3回填完成后刨开种植穴,将苗木置入坑内回土踏实,完成栽培;
[0026]S5遮荫网布设处理步骤:在步骤S4种植完成的种植框上套装遮荫网,并且对遮荫网的四边泥土掩埋固定。
[0027]S1中种植框的开设的长宽尺寸为1.8

2m。
[0028]S2中种植穴的挖设尺寸为长、宽和高均为0.6m。
[0029]S3中有机肥料在种植穴内的加入量为穴深的三分之一,后将表土回填至高于种植穴口。
[0030]S5中遮荫网的尺寸呈长、宽均为2.5m,且中间开设一开孔。
[0031]开孔长宽尺寸均为1m的矩形。
[0032]S2中种植穴挖设在种植框的中心。
[0033]实施例一
[0034]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S1地面预处理步骤:将土壤表面通过松土设备进行翻土处理,使得工作面露出生土面形成种植框,期间将种植框中杂草断根切割去除,将疏松有机质丰富的表土土壤刮开收集一边等待备用;种植框的开设的长宽尺寸为1.8m。
[0036]S2种植穴挖设处理步骤:对步骤S1中开设的种植框中间挖设长宽高相等的种植穴,等待备用处理;种植穴的开设尺寸为长、宽和高均为0.6m。种植穴开设在种植框的中心。
[0037]S3种植预处理步骤:将有机肥料置入步骤S2开设完成的种植穴中,并且将步骤S1中收集的刮收的表土土壤进行回填至种植框中;先将有机肥料在种植穴内的加入,量为穴深三分之一,且将表土土壤回填至高于种植穴口。
[0038]S4苗木种植步骤:待步骤S3回填完成后刨开种植穴,将苗木置入坑内回土踏实,完成栽培;
[0039]S5遮荫网布设处理步骤:在步骤S4种植完成的种植框上套装遮荫网,并且对遮荫网的四边泥土掩埋固定。遮荫网的尺寸呈长、宽均为2.5m,且中间开设一开孔。开孔长宽尺寸均为1m。
[0040]表一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地面预处理步骤:将土壤表面通过松土设备进行翻土处理,使得土表露出生土面形成种植框,期间将工作面种植框中杂草断根切割去除,将翻松的表土土壤刮在一边等待备用;S2种植穴挖设处理步骤:对步骤S1中开设的种植框中间挖设长宽高相等的种植穴,等待备用处理;S3种植预处理步骤:将有机肥料置入步骤S2开设完成的种植穴中,并且将步骤S1中收集的表土土壤进行回填至种植穴中;S4苗木种植步骤:待步骤S3回填完成后刨开种植穴,将苗木置入坑内回土踏实,完成栽培;S5遮荫网布设处理步骤:在步骤S4种植完成的种植框上套装遮荫网,并且对遮荫网的四边泥土掩埋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补丁式油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科向振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