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预控温设备及核酸检测控温系统,该流体预控温设备包括第一控温装置和第二控温装置;第一控温装置具有第一温控腔体以及与第一温控腔体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泄压阀,第二管路用于连通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第二控温装置具有第二温控腔体以及与第二温控腔体连通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泄压阀,第四管路用于连通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该流体预控温设备及核酸检测控温系统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预先对流体进行控温并将控温后的流体输送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提高生化反应性能,节省整体控温时间,缩短生化反应总时间,使检测时间更快速。使检测时间更快速。使检测时间更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预控温设备及核酸检测控温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核酸检测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预控温设备及核酸检测控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酸检测芯片通常由玻璃、硅片等材料构成,其硅片基底上具有化学修饰,可以将待测样本(核酸样本、经处理的DNA或RNA片段)固定到硅片基底上,并且在芯片中完成样本扩增(PCR)、检测(探针或互补碱基在核酸单链上切除、合成,再进行光学定量)等生化反应。
[0003]核酸检测芯片在扩增和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生化反应要求将芯片内反应过程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在反应过程中,扩增轮数越多,生成的核酸拷贝数量越多;检测轮数越多,碱基序列测序越长。在扩增和测序的过程中,每新一轮的扩增或检测都需要完成降温、升温过程。这要求采用核酸检测芯片作为检测载体的核酸检测仪器(如基因测序仪)可控制芯片反应环境温度,即可将芯片、芯片内液态的样本及生化反应试剂进行制冷或加热,以达到扩增或检测目的。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对芯片载体直接进行升降温的方式,以控制核酸扩增和检测所需的反应温度。
[0004]由于核酸检测所需要的反应试剂,在使用前一般需要低温保存以保证其有效成分性质不产生变化,因此反应试剂在被输送到芯片前,其温度较低,与扩增或检测时所需要的温度差异较大,在反应试剂进入芯片后,反应试剂与芯片之间存在较大温差,导致达到目标温度所需的时间更长;且因反应试剂与芯片存在的温度差异,易导致扩增或检测时生化反应不稳定;而且,芯片的流道内因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交替(流道内上一轮扩增或检测使用的反应试剂已达到目标温度,而下一轮反应所需的反应试剂温度依然处于低温状态)产生了热对流,这导致流场内液体交换不均匀,芯片内反应试剂交替不充分,影响生化反应。此外,采用对芯片与反应试剂共同加热的方式时,温度升高会导致反应试剂对空气等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即芯片流道内反应试剂从低温加热至高温的过程中,空气会从试剂中析出从而在芯片内产生气泡。存在气泡的反应区域,因无足够的试剂(空气占据了试剂在芯片上的作用位置)而反应不充分;而且在采集光学信号时,因空气和液体对光的折射率不一致,影响信号采集质量。因此,直接将芯片与试剂共同加热会导致检测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预控温设备及核酸检测控温系统,通过预先对反应试剂进行控温,让反应试剂在进入芯片前便可达到反应所需的目标温度。
[0006]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流体预控温设备,用于对待流入核酸检测芯片的流体进行预控温,所述流体预控温设备包括第一控温装置和第二控温装置;
[0008]所述第一控温装置具有第一温控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温控腔体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泄压阀,所述第二管路用于连通至核酸检测芯片
的内部流路;所述第二控温装置具有第二温控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温控腔体连通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泄压阀,所述第四管路用于连通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控腔体和所述第二温控腔体均包括腔本体和制冷制热装置,所述腔本体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腔本体内部的流体进行制热或制冷。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腔本体的相对两侧。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以及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连接的散热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腔本体的外壁贴合设置。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本体处还设置有用于感应腔本体内部流体温5度的温度传感器。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预控温设备还包括选择阀,所述选择阀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出口通过主流管路与所述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流通,所述选择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第四管路中的任一管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0014]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选择阀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选择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第四管路中的任一管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五管路外接废液收集装置或大气。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预控温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流管路上的动力源件,所述动力源件用于提供输送流体的动力源。
[0016]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预控温设备还包括流体切换阀和温度切换
[0017]阀,所述流体切换阀具有多个第二入口和一个第三出口,所述流体切换阀能够切换自身状态以使任一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流体切换阀的第三出口通过所述温度切换阀控制与所述第一温控腔体或所述第二温控腔体连通。
[0018]0一种核酸检测控温系统,所述核酸检测控温系统包括芯片控温设备和如上所述的流体预控温设备;
[0019]所述芯片控温设备具有控温面,所述控温面用于放置核酸检测芯片。
[0020]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0021]该流体预控温设备通过设置第一控温装置和第二控温装置,两个温控装置5能够预先对流体进行控温并将控温后的流体输送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让反应试剂在进入核酸检测芯片前便可达到反应所需的目标温度,有效避免温度不适宜的流体进入核酸检测芯片内部流路时因温度梯度变化引起热对流以及导致生化性能降低的问题,能够节省整体控温时间,缩短生化反应总时间,从而使检测时间更快速;此外,第一温控腔体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一泄压阀配合形成泄压通路,第二温控腔体通过第三管路和第二泄压阀配合形成泄压通路,能够对流体控温时产生的气体进行排泄,有效避免流体中存在气泡导致反应不充分及影响信号采集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核酸检测控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温控腔体或第二温控腔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0、核酸检测控温系统;
[0026]1、流体预控温设备;11、第一控温装置;111、第一温控腔体;112、第一管路;113、第二管路;114、第一泄压阀;115、腔本体;116、制冷制热装置;117、半导体制冷器;118、散热装置;119、温度传感器;12、第二控温装置;121、第二温控腔体;122、第三管路;123、第四管路;124、第二泄压阀;13、选择阀;131、第一入口;132、第五管路;133、第一出口;134、第二出口;14、主流管路;141、动力源件;15、流体切换阀;151、第二入口;152、第三出口;16、温度切换阀;2、芯片控温设备;
[0027]200、核酸检测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流体预控温设备,用于对待流入核酸检测芯片的流体进行预控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预控温设备包括第一控温装置和第二控温装置;所述第一控温装置具有第一温控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温控腔体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泄压阀,所述第二管路用于连通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所述第二控温装置具有第二温控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温控腔体连通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泄压阀,所述第四管路用于连通至核酸检测芯片的内部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腔体和所述第二温控腔体均包括腔本体和制冷制热装置,所述腔本体的外壁设置有所述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制冷制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腔本体内部的流体进行制热或制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腔本体的相对两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器以及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连接的散热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腔本体的外壁贴合设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腔本体处还设置有用于感应腔本体内部流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预控温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熠华,廖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