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及应用于冷库地坪的自循环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74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申请涉及冷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及应用于冷库地坪的自循环加热装置,冷凝器包括设有冷凝腔的壳体,冷凝腔设有管束组件;还包括第一封盖,第一封盖设于冷凝腔的端口上,第一封盖包括内层盖和套设于内层盖外侧的外层盖,内层盖和外层盖之间形成导流腔,外层盖上设有连通导流腔的进气管,内层盖设有用于连通导流腔和冷凝腔的连通口;内层盖设有流通腔,内层盖位于流通腔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流通腔分为流出腔和流入腔,流出腔和流入腔分别与管束组件连通;内层盖上设有用于连通流入腔的进液管和用于连通流出腔的第二排液管。通过所述冷凝器能够提高换热结构稳定性,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器及应用于冷库地坪的自循环加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冷库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器及应用于冷库地坪的自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库实际上是一种低温冷冻设备,冷冻温度一般在零下10度至零下30度之间。冷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制冷装置,而制冷装置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和冷凝器,具体的,制冷装置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膨胀阀和蒸发器。蒸发器中流通有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通过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的吸热作用对蒸发器周围进行降温冷却以达到制冷作用,而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吸热后会汽化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蒸发器输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会被输送至压缩机中,压缩机对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以产生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会被输送至冷凝器,冷凝器中流通有低温冷却液,低温冷却液会吸收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放热降温以冷凝为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冷凝器产生的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会经过节流膨胀阀的处理以转化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回流至蒸发器以进行制冷,如此循环往复以达到冷库制冷。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制冷循环过程中,在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的时候,高温高压气体会对冷凝器内用于低温冷却液流动的管束组件进行冲击侵蚀,会影响管束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影响管束组件对冷却液的流动输送,降低了换热稳定性和换热效率,冷库制冷运作越强,该情况会越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换热稳定性,提高换热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凝器及应用于冷库地坪的自循环加热装置。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冷凝腔,所述冷凝腔内设有管束组件;还包括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封盖设于所述冷凝腔的端口上,所述第一封盖包括内层盖和套设于内层盖外侧的外层盖,所述内层盖和所述外层盖之间形成导流腔,所述外层盖上设有连通所述导流腔的进气管,所述内层盖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导流腔和所述冷凝腔的连通口;所述内层盖设有流通腔,所述内层盖位于流通腔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流通腔分为流出腔和流入腔,所述流出腔和所述流入腔分别与所述管束组件连通;所述内层盖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流入腔的进液管和用于连通所述流出腔的第二排液管。
[0006]作为换热介质的冷却液、制冷剂等需要保持持续的流动,通过流动来提高换热效率,当冷却液和制冷剂之间的流动同步率较高的时候,会有助于换热效率的提升。而常规普通的冷凝器装置中,进气口是垂直连通冷凝腔,在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
的时候,高温高压气体就会直接冲入冷凝腔内对管束组件进行垂直向冲击侵蚀和振动,会影响管束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影响管束组件对冷却液的流动输送,冷库制冷运作越强,该情况会越明显,同时,基于供应需求冷凝器的壳体直径要求比较大,则对应设置的第一封盖和管束组件之间的腔体(流入腔、流出腔)比较大,而低温冷却液需要通过该腔体(流入腔)汇集再分流进入管束组件中以进行换热的,或者高温冷却液需要通过该腔体(流出腔)汇集再输出以供应供热管组,腔体增大也就是流体汇集滞留区变大,流体滞留降低了换热效率。
[0007]因此,本申请冷凝器设置了第一封盖,将所述第一封盖设有内层盖和外层盖结构,内层盖和外层盖之间形成了导流腔,并将该导流腔与冷凝腔连通,冷凝器的进气管是与该导流腔连通,如此,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是先进入导流腔再进入冷凝腔的,在导流腔内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沿着导流腔腔壁进行流动,形成了转向,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可以以平行于管束组件轴向的方式进入冷凝腔,大大降低了冲击振动问题,而且在导流腔内,内层盖的外侧壁能够作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防冲壁,在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冲进导流腔内的时候,能够辅助缓冲分散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冲击,以降低进入冷凝腔内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冲击作用。
[0008]同时,导流腔设置于第一封盖的位置,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导流腔内流动的时候,刚好是环绕于第一封盖位置的腔体(流入腔、流出腔)的周侧的,也就是说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导流腔内的时候就可以对汇集于第一封盖的腔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减少滞留区换热问题,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外层盖的内壁为曲面状;所述内层盖的外壁为曲面状。
[0010]通过内层盖和外层盖的曲面设置,使得导流腔的截面形状成U型结构,U型有利于提高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导流效率,降低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导流腔内的滞留现象。
[0011]可选的,所述内层盖的外壁上设有拱起部,所述拱起部的拱面正对所述进气管。
[0012]拱起部的拱面表面积大,能够提高拱起部与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接触面积,而且拱面的截面形状为弓形结构,弓形结构稳定性高,表面张力大,因此,能够有效的辅助分散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冲击,降低冲击侵蚀和振动。
[0013]可选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封盖设于所述冷凝器远离第一封盖的一端,所述第二封盖设有分流腔,所述第二封盖位于分流腔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分流腔分为上分流腔和下分流腔,所述上分流腔和所述下分流腔分别与所述管束组件连通;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分流口,所述分流口连通所述上分流腔和所述下分流腔。
[0014]冷却液在冷凝腔内流动的时候,与流入腔连通的管束组件流出的冷却液会在第二封盖处流出,再由第二封盖处流入与流出腔连通的管束组件中以流出。分流板能够将第二封盖的腔体进行分隔划分,有利于不同流向的冷却液的分离,能够提高冷却液在第二封盖处的流转效率,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0015]可选的,所述第二封盖的内壁为曲面状。
[0016]与流入腔连通的管束组件流出的冷却液是具有流出惯性的冲入第二封盖的下分流腔的,将第二封盖的内壁设为曲面,则冷却液能够在流出惯性的带动下顺着曲面爬升以转入上分流腔内,进而由与流出腔连通的管束组件流出。第二封盖处的内壁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提高了冷却液在第二封盖处的流转效率,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0017]可选的,所述管束组件包括冷却管、管板、导流杆和导流头,所述管板上开设有管
口,所述冷却管设于两个管板之间,所述冷却管的管口与所述管板的管口连通;所述导流杆轴向穿设于所述冷却管内,所述导流杆的两端分别穿出于两个管板的管口,所述导流头将所述导流杆的端头上固定安装于所述管板上,所述导流头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管板管口的通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杆穿设于冷却管内,并且两端通过导流头固定于管板上,导流杆为管板、冷却管起到了拉杆作用,为冷却管增加了额外的结构支撑作用力,提高冷却管的结构稳定性。导流杆穿接于冷却管内,当冷却液在冷却管内流动的时候,冷却液能够顺着导流杆流动并充满于冷却管内,提升冷却液与冷却管之间的贴壁效果,进而提升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却管的管壁与冷却液进行的换热效果,提升换热效率。
[0019]可选的,所述导流头包括连接部和多个导流叶片,各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依次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61),壳体(61)内设有冷凝腔(616),所述冷凝腔(616)内设有管束组件(6);还包括第一封盖(7),所述第一封盖(7)设于所述冷凝腔的端口上,所述第一封盖(7)包括内层盖(71)和套设于内层盖(71)外侧的外层盖(72),所述内层盖(71)和所述外层盖(72)之间形成导流腔(73),所述外层盖(72)上设有连通所述导流腔(73)的进气管(612),所述内层盖(71)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导流腔(73)和所述冷凝腔(616)的连通口(76);所述内层盖(71)设有流通腔,所述内层盖(71)位于流通腔内设有分隔板(77),所述分隔板(77)将所述流通腔分为流出腔(78)和流入腔(79),所述流出腔(78)和所述流入腔(79)分别与所述管束组件(6)连通;所述内层盖(71)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流入腔(79)的进液管(614)和用于连通所述流出腔(78)的第二排液管(6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盖(72)的内壁为曲面状;所述内层盖(71)的外壁为曲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盖(71)的外壁上设有拱起部,所述拱起部的拱面正对所述进气管(6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还包括第二封盖(8),所述第二封盖(8)设于所述冷凝器(3)远离第一封盖(7)的一端,所述第二封盖(8)设有分流腔,所述第二封盖(8)位于分流腔内设有分流板(81),所述分流板(81)将所述分流腔分为上分流腔(82)和下分流腔(83),所述上分流腔(82)和所述下分流腔(83)分别与所述管束组件(6)连通;所述分流板(81)上开设有分流口(84),所述分流口(84)连通所述上分流腔(82)和所述下分流腔(8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盖(8)的内壁为曲面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组件(6)包括冷却管(63)、管板(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明
申请(专利权)人:肯德环境科技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