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3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属于线对板连接器技术领域,以解决板线锁止后不能够可靠稳定接触的问题,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线束端子,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端安装有第二电路,且第二电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路,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扣,且第一卡扣的一侧安装有板线锁,所述线束端子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卡扣,且线束端子位于连接器本体的上方中部,所述第二卡扣的前端安装有回形舌片。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为双面非对称导引设计,实现插入手感极佳且可拔出设计,锁止后可靠性稳定,且连接器本体大电流的情况下连接器本体不占用太多立体空间,且同时连接器本体可以满足两种不同电路要求。同时连接器本体可以满足两种不同电路要求。同时连接器本体可以满足两种不同电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线对板连接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连接电路的元件,用于实现导线、电缆、信号等电气连接,连接器通常分为三种,分别为线对线、线对板及板对板,线对板连接器主要作用是将电源线与信号线连接在一起,用于传输电信号,起到连接、转换和控制的作用,现有的线对板连接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
[0003]现有的线对板连接器插入手感不佳,不具备多区域限位功能;板线锁止后不能够可靠稳定接触,而且产品会因振动发生晃动导致功能失效;板线插入连接时不能够轻松导入,线束端子容易晃动导致接触不良;线束端子难以保持电流通过面积以及卡扣强度。
[000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板线插入连接时不能够轻松导入,线束端子容易晃动导致接触不良;线束端子难以保持电流通过面积以及卡扣强度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线对板连接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8]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09]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线束端子,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前端安装有第二电路,且第二电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路,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扣,且第一卡扣的一侧安装有板线锁,所述线束端子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卡扣,且线束端子位于连接器本体的上方中部,所述第二卡扣的前端安装有回形舌片,且回形舌片的下方安装有弯折卡扣。
[00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本体整体扁平,且第一电路与第二电路平行设置,并且连接器本体头部四周倒角。
[00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器本体采用多区域限位,且连接器本体与线束端子扣合处采用悬臂设计。
[00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扣为双面非对称导引设计。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束端子通过回形舌片与连接器本体进行限位,且线束端子上的第二卡扣采用刺破工艺成型。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束端子上的弯折卡扣采用折弯工艺成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17]1.通过设置的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为双面非对称导引设计,实现插入手感极佳且可拔出设计,锁止后可靠性稳定,且连接器本体大电流的情况下连接器本体不占用太多立
体空间,且同时连接器本体可以满足两种不同电路要求;
[0018]2.通过设置的弯折卡扣,第一电路端子相比第二电路端子更大,电流及保持力功能要求更高,既要保证电流通过面积也要保证弯折卡扣的强度,采用面折弯卡扣设计来完成以上功能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线对板连接器的线束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示:1、连机器本体;2、第一卡扣;3、第一电路;4、第二电路;5、板线锁;6、线束端子;7、第二卡扣;8、回形舌片;9、弯折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

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和线束端子6,连接器本体1的前端安装有第二电路4,且第二电路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路3,连接器本体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扣2,且第一卡扣2的一侧安装有板线锁5,线束端子6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卡扣7,且线束端子6位于连接器本体1的上方中部,第二卡扣7的前端安装有回形舌片8,且回形舌片8的下方安装有弯折卡扣9。
[0029]实施例2:
[0030]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0031]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器本体1整体扁平,且第一电路3与第二电路4平行设置,并且连接器本体1头部四周倒角,使得板线
插入连接器本体1时轻松导入,大电流的情况下连接器本体1不占用太多立体空间,且同时连接器本体1可以满足两种不同电路要求。
[0032]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器本体1采用多区域限位,且连接器本体1与线束端子6扣合处采用悬臂设计,连接器本体1与线束端子6板线锁止后可靠稳定接触,有效保证产品因震动所带来的晃动功能失效问题和保证线束端子6插入时具有一定弹性,可顺利导入,插入后悬臂回弹形成有效且稳定锁止配合。
[0033]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卡扣2为双面非对称导引设计,实现插入手感极佳且可拔出设计,锁止后可靠性稳定。
[0034]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线束端子6通过回形舌片8与连接器本体1进行限位,且线束端子6上的第二卡扣7采用刺破工艺成型,避免线束端子6晃动导致的接触不良,刺破工艺可以保证第二卡扣7功能强度。
[0035]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线束端子6上的弯折卡扣9采用折弯工艺成型,第一电路3端子相比第二电路4端子更大,电流及保持力功能要求更高,既要保证电流通过面积也要保证弯折卡扣9的强度,采用面折弯卡扣设计来完成以上功能要求。
[0036]具体的,本线对板连接器在使用时:该装置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和线束端子(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前端安装有第二电路(4),且第二电路(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路(3),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上方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卡扣(2),且第一卡扣(2)的一侧安装有板线锁(5),所述线束端子(6)的中部安装有第二卡扣(7),且线束端子(6)位于连接器本体(1)的上方中部,所述第二卡扣(7)的前端安装有回形舌片(8),且回形舌片(8)的下方安装有弯折卡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1)整体扁平,且第一电路(3)与第二电路(4)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师良余育雄贺福宁
申请(专利权)人:希尔盛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