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72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包括外壳体和盖设于外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设有功放板、变压器、散热铝片以及若干电容,还包括束线桥和压线组件,其中,束线桥共有两个,且两个束线桥分别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压线组件的数量若干,且若干压线组件均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后侧壁,压线组件用于约束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束线桥和压线组件均可以对导线完成约束作用,使导线能够沿着外壳体的内壁走线,因此不仅有助于提高功率放大器内部的美观性,而且不至于使导线遮挡元器件。而且不至于使导线遮挡元器件。而且不至于使导线遮挡元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功率放大器是指在给定失真率条件下,能产生最大功率输出以驱动某一负载(例如扬声器)的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响系统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枢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整个系统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
[0003]目前,功率放大器普遍应用于会议室、影院、KTV等需要音响的场所,而现有的功率放大器一般包括功放板、电源、微型变压器、若干电容以及整流桥、电位器等结构,上述电子元器件均置于一个可拆卸的壳体内部,而壳体外部还具有能够调节功率放大器的旋钮。
[0004]现如今,功率放大器内部的若干电子元器件之间均通过导线相互连接,而由于导线数量较多,且导线整体排列无序、紊乱,因此非常影响美观;另外,当两个距离较远的元器件之间相互连线时,那么二者之间的导线也会横跨在其它元器件上方,因此,这也给工作人员维护功率放大器内部的元器件造成一定的困扰,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包括外壳体和盖设于外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设有功放板、变压器、散热铝片以及若干电容,还包括:束线桥,所述束线桥共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束线桥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以及压线组件,所述压线组件的数量若干,且若干所述压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后侧壁,所述压线组件用于约束导线。
[0008]可选的,所述束线桥呈匚字型结构,所述束线桥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束线桥和外壳体的侧壁板共同围成走线通道。
[0009]可选的,所述束线桥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用于供导线穿入或穿出。
[0010]可选的,所述压线组件包括转动座、压线部和连接座,所述转动座和连接座均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线部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压线部的另外一端与所述连接座卡接配合。
[0011]可选的,所述压线部呈弧形条状结构,且所述压线部选用具有一定韧性的材质制成。
[0012]可选的,所述压线部远离转动座的一端朝外翻折成型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突出成型有卡块,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当所述卡块嵌入在卡槽内
部时,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座紧密贴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束线桥和压线组件均可以对导线完成约束作用,使导线能够沿着外壳体的内壁走线,因此不仅有助于提高功率放大器内部的美观性,而且不至于使导线遮挡元器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外壳体与盖板拆分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外壳体与盖板装配状态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压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00、外壳体;101、功放板;102、变压器;103、散热铝片;104、电容;200、盖板;300、束线桥;301、穿线孔;400、压线组件;401、转动座;402、压线部;4021、折弯部;4022、卡块;403、连接座;403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请参阅图1

图3,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包括外壳体100和盖设于外壳体100顶部的盖板200,外壳体100的内部还设有功放板101、变压器102、散热铝片103以及若干电容104,外壳体100的内部还具有电源、整流桥、电位器等电子元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盖板20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外壳体100的顶部,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束线桥300,且两个束线桥300分别设置于外壳体100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具体的,束线桥300呈匚字型结构,束线桥300的两端均与外壳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束线桥300和外壳体100的侧壁板共同围成走线通道,束线桥300上还贯穿开设有若干穿线孔301,穿线孔301用于供导线穿入或穿出。因此,当靠近外壳体100边缘位置的电子元器件需要隐藏走线时,可以将导线的自由端从就近的穿线孔301内穿入走线通道内,从而避免导线杂乱分布。
[002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压线组件400,压线组件400的数量若干,且若干压线组件400均设置于外壳体100的内部后侧壁;具体的,压线组件400包括转动座401、压线部402和连接座403,转动座401和连接座403均与外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转动座401位于连接座403的上方,压线部402的一端与转动座401转动连接,压线部402的另外一端与连接座403卡接配合,因此,导线可穿过压线部402和外壳体100后壁板之间的缝隙,使导线能够贴附于外壳体100的后壁板走线。
[0021]另外,压线部402呈弧形条状结构,且压线部402选用具有一定韧性的材质制成,例如塑料,且压线部402远离转动座401的一端朝外翻折成型有折弯部4021,如图3所示,折弯部4021上突出成型有卡块4022,连接座403上开设有与卡块4022相适配的卡槽4031;当卡块4022嵌入在卡槽4031内部时,折弯部4021与连接座403紧密贴合,此时,压线部402的位置固定,正好能够约束导线,当用户用手指向上扣动折弯部4021时,可以令卡块4022从卡槽4031
内脱离,从而能够向上打开压线部402,因此,压线部402的闭合与打开均很方便。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外壳体100内部的两个电子元器件需要连线时,例如这两个电子元器件分别位于外壳体100内部的左右两侧位置;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线束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电子元器件相连接,然后再将线束的自由端从就近的穿线孔301内穿入,使线束隐藏在走线通道内走线,然后再将线束依次穿过若干压线部402,使线束贴附于外壳体100的后壁走线,再将线束的自由端插入另一块束线桥300内,并从就近的一个穿线孔301内穿出,最后再与相应的电子元器件连接;至此,线束连接完成,有别于现有的功率放大器,本实施例中的功率放大器的线束能够沿着外壳体100的内壁走线,不仅提高了走线的美观性,而且不至于使束线遮挡功率放大器内的电子元器件,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包括外壳体(100)和盖设于外壳体(100)顶部的盖板(200),所述外壳体(100)的内部还设有功放板(101)、变压器(102)、散热铝片(103)以及若干电容(1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线桥(300),所述束线桥(300)共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束线桥(300)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0)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以及压线组件(400),所述压线组件(400)的数量若干,且若干所述压线组件(400)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00)的内部后侧壁,所述压线组件(400)用于约束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桥(300)呈匚字型结构,所述束线桥(300)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且所述束线桥(300)和外壳体(100)的侧壁板共同围成走线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束线的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桥(300)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穿线孔(301),所述穿线孔(301)用于供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上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