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键盘中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键盘作为笔记本电脑或个人台式计算机中的实体输入设备,且是由多个按键结构组成。在使用者操作键盘的过程中,受限于手腕支撑点与键帽上的手指触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用者容易不自觉地抬起手腕,造成肌肉与姿态过度紧绷而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针对一种按键结构,有助于提升操作上的舒适性。
[0004]本技术的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底板、键帽、升降平台、弹性体以及往复支撑件。键帽设置于底板的上方。升降平台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且包括第一端部与相对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键帽滑动连接,且第二端部与键帽旋转连接。弹性体设置于底板与升降平台之间,且弹性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底板与升降平台。往复支撑件设置于底板与升降平台之间。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包括:扭力弹簧,对应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第二端设置,且所述扭力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键帽。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往复支撑件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皆包括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旋转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升降平台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滑槽,且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滑接于所述滑槽。r/>[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键帽旋转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键帽具有按压面与相对于所述按压面的底面,且所述底面朝向所述底板,所述底面设有往所述底板凸伸的导引部,且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引部滑动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引部具有弧形滑槽,且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导引柱,且所述导引柱滑接于所述弧形滑槽。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底板保持平行。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键帽平行于所述升降平台,随所述键帽与所述升降平台往所述底板移动,所述键帽相对于所述升降平台倾斜。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键帽平行于所述底板,随所述键帽往所述底板移动,所述键帽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
[0014]基于上述,当使用者的手指碰触键帽时,键帽可受力产生倾斜,避免使用者于下压
键帽时不自觉地抬起手腕,以提高操作按键结构时的舒适性。
[0015]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A至图2C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作动过程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作动过程的侧视示意图。为清楚表示按键结构100中的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与配置关系,图1中的键帽120以虚线示出。请参考图1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可为键盘的一部分,且包括底板110、键帽120、升降平台130、弹性体140以及往复支撑件150。
[0019]键帽120设置于底板110的上方,其中升降平台130设置于底板110与键帽120之间,且键帽120与升降平台130相连。举例来说,键帽120可自升降平台130拆除,故使用者可视需求拆换为其他键帽。另一方面,弹性体140可为橡胶、硅胶或其他弹性材质所制成的圆顶开关,且设置于底板110与升降平台130之间。弹性体140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底板110与升降平台130之间,适于被往底板110下沉的降平台130挤压以触发位于底板110上的薄膜电路(未示出),并提供升降平台130与键帽120相对于底板110抬升时所需的弹力。
[0020]如图2A至图2C所示,往复支撑件150设置于底板110与升降平台130之间,且适于引导升降平台130与键帽120沿着垂直于升降平台130的方向下沉与抬升。往复支撑件150可为剪刀式机构,且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支架151与第二支架152。具体来说,第一支架151的第一连接端151a与底板110旋转连接,而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51a的第二连接端151b与升降平台130滑动连接。另外,第二支架152的第一连接端152a与底板110旋转连接,而相对于第一连接端152a的第二连接端152b与升降平台130旋转连接。
[0021]如图2A至图2C所示,升降平台130包括第一端部131与相对于第一端部131的第二端部132,且键帽120包括滑动端部121与相对于滑动端部121的枢转端部122。第一支架151的第二连接端151b与升降平台130的第一端部131滑动连接,且键帽120的滑动端部121与升降平台130的第一端部131滑动连接。另外,第一支架151的第二连接端151b的滑动方向不同于键帽120的滑动端部121的滑动方向。如图1与图2A所示,键帽120的枢转端部122与第二支架152的第二连接端152b均与升降平台130的第二端部132旋转连接。
[0022]如图2A至图2C所示,当使用者的手指碰触键帽120时,键帽120可受力往升降平台130的第一端部131下倾,避免使用者于下压键帽120时不自觉地抬起手腕,以提高操作按键结构100时的舒适性。另外,在使用者按压键帽120的过程中,升降平台130的整体往底板110下沉,故具有足够的按压行程来挤压弹性体140,并通过弹性体140触发位于底板110上的薄膜电路(未示出)。
[0023]进一步来说,在升降平台130的升降过程中,升降平台130与底板110保持平行。当使用者的手指未碰触键帽120时,键帽120平行于升降平台130。当使用者的手指碰触键帽
120时,键帽120倾斜于升降平台130。在使用者按压键帽120的过程中,键帽120倾斜于升降平台130,并同步于升降平台130往底板110下沉。于此期间,升降平台130与底板110保持平行,故键帽120相对于底板110倾斜。
[0024]如图2A至图2C所示,当使用者的手指碰触键帽120时,枢转端部122相对于升降平台130的第二端部132旋转,且滑动端部121相对于升降平台130的第一端部131滑动,以相对于枢转端部122下沉,使得键帽120相对于升降平台130倾斜。在使用者按压键帽120的过程中,滑动端部121较枢转端部122靠近底板110。
[0025]如图1与图2A所示,按键结构100还包括扭力弹簧160,其中扭力弹簧160对应升降平台130的第二端部132与键帽120的枢转端部122设置,且扭力弹簧160的相对两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键帽,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升降平台,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之间,且包括第一端部与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键帽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键帽旋转连接;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且所述弹性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底板与所述升降平台;以及往复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簧,对应所述升降平台的所述第二端设置,且所述扭力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键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支撑件包括彼此枢接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皆包括与所述底板旋转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旋转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宥呈,杨宜轩,邹治恆,李武晟,凌正南,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