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包括结构件、管架、水帘管;结构件设于船体舷侧,管架与结构件铰接;水帘管水平地固定在管架上,并可随管架一同绕结构件翻转,使之可处于伸出舷侧和收回舷侧两种状态;水帘管上设有至少一排沿水帘管长度方向的条状开孔,条状开孔的长条方向也沿水帘管长度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水帘管的圆形开孔优化为条形开孔,使得水帘管不易堵塞,且增加了水帘覆盖到外板的面积,减小了安全隐患;条形开孔的水帘管相比圆形开孔的制造更为方便;将水帘管做成可收纳式的,工作时放在船外,非工作状态即回收于船内,不会增加船宽,也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属于LNG动力及运输船
技术介绍
[0002]按照规范要求,双燃料船LNG加注站在加注LNG时,为防止LNG泄露,温度过低,冻损船壳外板,需要设置水帘。常用水帘是通过接消防水,进入布置在外板外的不锈钢管里,通过不锈钢管上的细密圆孔流向外板,形成水帘的作用,防止外板在LNG泄露时被冻坏。
[0003]但此种方式有三个缺点:
[0004]一是不锈钢水帘管一直悬挂在外板外,不美观,而且也相当于增加了一部分的船宽。
[0005]二是由于消防水是通过细密圆孔流出的,但长期下来细密圆孔会被一些杂质堵塞,在冲洗水帘管时,由于圆孔较小,也不易将杂质冲洗掉,且圆孔较细密,这对于管的制造也较为麻烦。
[0006]三是在消防水通过圆孔流出时,圆孔之间的部分不会有消防水流出,外板上对应圆孔之间的部分则没有被覆盖到,对这部分外板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三个缺点进行了改进。针对第一个缺点,将水帘管通过装置做成可收纳式的,在不加注LNG时,将水帘管收在船内,在加注前,则将水帘管放下,布置在船外,加注完,则收回在船内。针对第二、三个缺点,将水帘管上的圆形开孔改为条状开孔,这样不易堵塞,冲洗也方便,也增加了船外板的覆盖面积,管子的制造也更为方便。
[0008]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包括结构件4、管架3、水帘管1;所述结构件4设于船体舷侧,所述管架3与所述结构件4铰接;所述水帘管1水平地固定在所述管架3上,并可随所述管架3一同绕结构件4翻转,使之可处于伸出舷侧和收回舷侧两种状态;所述水帘管1上设有至少一排沿水帘管长度方向的条状开孔,所述条状开孔的长条方向也沿所述水帘管1长度方向。
[0010]优选的,所述水帘管1上,相邻条状开孔之间的位置前后错开一小段距离开设另一排条状开孔,所述另一排条状开孔接近或完全覆盖所述相邻条状开孔之间的位置。
[0011]优选的,所述结构件4的外侧设有一卡扣5,所述水帘管放下时,通过卡扣5使得管架3与结构件4垂直。
[0012]优选的,所述结构件上设有一圆孔,水帘管回收于船内后,管架3与结构件4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圆孔进行固定定位,此时所述管架3不处于船外,不增加船宽。
[0013]优选的,所述管架3设有两个或多个。
[0014]优选的,还包括供水管2,所述供水管2一端与所述水帘管1连通,另一端接消防水
源。
[0015]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2为软管。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将水帘管的圆形开孔优化为条形开孔,使得水帘管不易堵塞,且增加了水帘覆盖到外板的面积,减小了安全隐患;
[0018]2)条形开孔的水帘管相比圆形开孔的制造更为方便;
[0019]3)将水帘管做成可收纳式的,工作时放在船外,非工作状态即回收于船内,不会增加船宽,也不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
‑
A向视图(水帘管侧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B部位的放大图(条形开孔示意图)。
[0023]图4是水帘管处于回收状态和工作状态两种状态下的对比示意图。
[0024]图中,1.水帘管,2.供水管,3.管架,4.结构件,5.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参见图1,图中可见已把水帘管的圆形开孔改为条状开孔。图2为改进水帘管侧视图,图3为条形开孔示意图。
[0027]一种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包括结构件4、管架3、水帘管1;所述结构件4设于船体舷侧,所述管架3与所述结构件4铰接;所述水帘管1水平地固定在所述管架3上,并可随所述管架3一同绕结构件4翻转,使之可处于伸出舷侧和收回舷侧两种状态;所述水帘管1上设有至少一排沿水帘管长度方向的条状开孔,所述条状开孔的长条方向也沿所述水帘管1长度方向。
[0028]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3,所述水帘管1上,相邻条状开孔之间的位置前后错开一小段距离开设另一排条状开孔,所述另一排条状开孔接近或完全覆盖所述相邻条状开孔之间的位置。
[0029]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结构件4的外侧设有一卡扣5,所述水帘管放下时,通过卡扣5使得管架3与结构件4垂直。
[0030]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结构件上设有一圆孔,水帘管回收于船内后,管架3与结构件4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圆孔进行固定定位,此时所述管架3不处于船外,不增加船宽。
[0031]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管架3设有两个或多个。
[0032]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还包括供水管2,所述供水管2一端与所述水帘管1连通,另一端接消防水源。
[0033]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供水管2为软管。
[0034]从图中可见,仍为两排开孔,开孔的角度也不变,但圆形开孔改为条形开孔,开孔面积更大了,不易堵塞,条形孔之间的面积也小了,相应水帘覆盖到的外板的面积就更大了,且条形开孔的管子制造起来更方便。
[0035]管架3不再焊在外板上,而是与结构件4通过螺栓连接。在非工作状态时,水帘管回收在船内。在加注LNG前,将水帘管放下,通过卡扣5使得管架3与结构件4垂直,接入消防水即可形成水帘,此时水帘管处于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加注结束后,即断开消防水,将水帘管回收于船内,通过向结构件4上的圆孔内插入插梢,固定住管架3,此时水帘管处于回收状态。这样管架3不会一直处于船外,不会增加船宽,也不影响美观。
[0036]本专利技术将水帘管的圆形开孔优化为条形开孔,使得水帘管不易堵塞,且增加了水帘覆盖到外板的面积,减小了安全隐患,条形开孔的水帘管相比圆形开孔的制造更为方便。将水帘管做成可收纳式的,工作时放在船外,非工作状态即回收于船内,不会增加船宽,也不影响美观。
[0037]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件(4)、管架(3)、水帘管(1);所述结构件(4)设于船体舷侧,所述管架(3)与所述结构件(4)铰接;所述水帘管(1)水平地固定在所述管架(3)上,并可随所述管架(3)一同绕结构件(4)翻转,使之可处于伸出舷侧和收回舷侧两种状态;所述水帘管(1)上设有至少一排沿水帘管长度方向的条状开孔,所述条状开孔的长条方向也沿所述水帘管(1)长度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帘管(1)上,相邻条状开孔之间的位置前后错开一小段距离开设另一排条状开孔,所述另一排条状开孔接近或完全覆盖所述相邻条状开孔之间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NG泄露保护的船用LNG加注站的水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徐青,韩金印,牛晓泉,肖海忠,伍刚,王成,曹信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