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落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43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落梁装置,用于防止主梁下落,其具有初始状态与工作状态,防落梁装置包括底座、复位组件以及位于复位组件内的耗能组件,其中:耗能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及阵列设置于第一板体上的多个金属管,第一板体固定于底座上;复位组件包括第二板体、弹性件及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板体上的第三板体,第二板体固定于底座上,弹性件设置于第二板体上,第三板体在初始状态下位于主梁外侧,且与主梁、金属管之间均存在间隙,第三板体在工作状态下抵接于弹性件,且挤压金属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落梁装置,当地震发生时,金属管通过自身形变来耗散外力,并且第三板体可对主梁的变形起到阻挡作用,防止主梁发生落梁现象,并在地震后恢复主梁的部分位移。梁的部分位移。梁的部分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落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桥梁防落梁耗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落梁装置是安装在公路桥梁结构上,防止在地震过程中,主梁由于过大的位移而发生落梁震害的装置,是最科学有效的防止落梁现象发生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区,地震易导致公路桥梁的主梁产生过大的位移量,导致发生落梁震害。
[0003]现有技术中我国公路桥梁防落梁装置普遍采用的是混凝土挡块、高强度钢拉杆、缓冲链等。其中,采用混凝土挡块与高强度钢拉杆缺乏缓冲能力,无法通过自身形变来耗能,因此在发生地震时,往往需要单独设置其他阻尼器等耗能元件来耗散外力,减小公路桥梁的主梁因变形产生的位移量,但是上述设置方式,工程造价较高。另外,采用缓冲链,在公路桥梁发生变形时,缓冲链无法对主梁起到支撑作用,在地震或运输工具作用于公路桥梁上的外力过大时,公路桥梁由于位移变形量过大,易导致公路桥梁的损坏,严重影响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防落梁装置缺乏缓冲能力,易导致主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过大位移量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落梁装置。
[0005]一种防落梁装置,用于防止主梁下落,其具有初始状态与工作状态,所述防落梁装置包括底座、复位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复位组件内的耗能组件,其中:
[0006]所述耗能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及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多个金属管,所述第一板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0007]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板体、弹性件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三板体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主梁外侧,且与所述主梁、所述金属管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三板体在工作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弹性件,且挤压所述金属管。
[0008]上述防落梁装置,第三板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板体上,且第三板体设置于主梁外侧,第三板体与主梁、金属管之间均存在间隙。当地震发生时,主梁由于形变产生位移量,主梁抵接于第三板体上,第三板体处于工作状态,第三板体抵接于弹性件上,弹性件被压缩,第三板体朝向靠近第二板体的方向移动,第三板体挤压金属管,第一板体上的金属管通过自身形变来耗散外力,并且第三板体可对主梁的变形起到阻挡作用,减小主梁因变形产生的位移量,防止主梁发生落梁现象;当地震结束后,弹性件发生弹性复位,第三板体朝向远离第二板体的方向移动,以将复位组件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可及时更换已经产生形变的金属管,可循环用于防止主梁发生落梁现象。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均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三板体上设置有多根朝向所述第二板体伸出的连杆,多根所述连杆可对应抵
接于多个所述弹性件,多根连杆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耗能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弹性件相对应的容置槽,多个所述弹性件对应位于多个所述容置槽内,多根所述连杆对应插设于多个所述容置槽内,且在所述容置槽内可移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多根所述连杆,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金属管靠近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金属管之间具有间隙。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板体朝向所述金属管的表面面积,大于多个所述金属管朝向所述第四板体组成的表面投影面积之和。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金属管均匀分为多层,且堆叠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金属管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且连接为一体后的多个所述金属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为不锈钢管或铝合金管,所述金属管的表面涂覆有耐腐蚀涂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落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落梁装置中第二板体与底板连接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0、防落梁装置;
[0022]110、底座;
[0023]120、耗能组件;121、第一板体;122、金属管;
[0024]130、复位组件;131、第二板体;1311、容置槽;132、第三板体;1321、连杆;1322、容置空间;133、弹性件;
[0025]140、第四板体;
[0026]15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落梁装置,用于防止主梁下落,其具有初始状态与工作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落梁装置包括底座、复位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复位组件内的耗能组件,其中:所述耗能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及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多个金属管,所述第一板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板体、弹性件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三板体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主梁外侧,且与所述主梁、所述金属管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三板体在工作状态下抵接于所述弹性件,且挤压所述金属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弹性件均固定于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第三板体上设置有多根朝向所述第二板体伸出的连杆,多根所述连杆可对应抵接于多个所述弹性件,多根连杆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耗能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弹性件相对应的容置槽,多个所述弹性件对应位于多个所述容置槽内,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刘汉勇林聪聪董振华王恺龙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