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34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涉及秸秆还田技术领域,解决了秸秆还田施肥设备在使用时,常会难以对秸秆的粉碎和还田同时进行,且秸秆堆积在地面上难以分解,且秸秆还田后田地通常会由于秸秆和土的混合而不平整。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包括秸秆粉碎箱,所述秸秆粉碎箱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五个秸秆运输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秸秆粉碎箱和秸秆粉碎杆的配合,可将通过粉碎转轴和秸秆粉碎杆的转动,使秸秆粉碎箱的内部的秸秆粉碎,随后通过进料管倒入秸秆运输盘的内部,此时秸秆会通过装料斗车的运输,移动至出料管的位置,从而通过出料管倒在泥土上,使装置可边粉碎秸秆边对秸秆进行还田施肥工作。秸秆进行还田施肥工作。秸秆进行还田施肥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还田
,具体为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在对秸秆进行处理时,通常会进行秸秆还田操作;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此时通常会使用专用的秸秆还田施肥设备。
[0003]而现有的秸秆还田施肥设备在使用时,常会难以对秸秆的粉碎和还田同时进行,且秸秆堆积在地面上难以分解,且秸秆还田后田地通常会由于秸秆和土的混合而不平整;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包括秸秆粉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碎箱(1)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五个秸秆运输盘(2),所述秸秆运输盘(2)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活动盘(16),所述秸秆运输盘(2)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泥土挡板(7),所述泥土挡板(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底端均活动安装有摆动杆(9),两个所述摆动杆(9)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平地杆(10),所述泥土挡板(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多个翻土弧杆(15),所述秸秆粉碎箱(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多个秸秆粉碎杆(19),所述固定杆(8)的末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角度限制弧板(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运输盘(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进料管(4),所述秸秆运输盘(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出料管(5),每两个所述出料管(5)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运输盘连杆(20),所述秸秆运输盘(2)内部的中心位置均活动安装有运输盘转轴(3),所述运输盘转轴(3)均活动贯穿活动盘(16)的中心,所述活动盘(16)的外表面均活动安装有多个装料斗车(17),所述活动盘(16)和装料斗车(17)均活动卡入秸秆运输盘(2)的内部,所述秸秆粉碎箱(1)的内部分别与五个进料管(4)贯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碎箱(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粉碎转轴(18),所述粉碎转轴(18)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多个秸秆粉碎杆(19),所述秸秆粉碎箱(1)的顶端设有三个秸秆进料漏斗(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挡板(7)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翻土转轴(14),所述翻土转轴(14)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多个翻土弧杆(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挡板(7)靠近秸秆运输盘(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表面均设有U型卡槽(26),所述运输盘连杆(20)均活动卡入U型卡槽(26)的内部,所述运输盘连杆(20)的表面均设有限位槽(2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秸秆还田用施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的顶端表面均设有卡装外槽(22),所述卡装外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超谢树鹏魏中华门龙楠孙中华宗天鹏张广彬景玉良刘宝海聂守军高世伟刘晴刘宇强马成常汇琳王婧泽王翠玲符强冯鑫张起昌米刚董晓慧董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