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控制单元,通过线体连接至发热体并提供电源,同时控制所述发热体升温并接收测温器的数据;发热体,其内部设置有监测其温度的所述测温器,所述发热体被柔性片状材料弯折后完全包裹;样品架,包裹所述发热体的柔性片状材料置于所述样品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记录置于待测样品中一定温度的发热体降温特性评价样品的保温性能,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可靠性高,适应性广,适合各类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能的测试评价。合各类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能的测试评价。合各类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能的测试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柔性片状材料的检测,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柔性片状材料尤其是纺织品材料保温性能的测试,指标有很多种,最为常用的是热阻和保温率。在国外的标准中,一般都使用热阻这个指标,国内以前较多使用保温率指标,现在多使用热阻指标,现行的标准有GB/T11048
‑
201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蒸发热板法)》、ASTMD1518
‑
2014《纺织材料的热传导的标准试验方法》等。
[0003]以纺织品保温性能的测试为例,具体测试时把试样包覆在加热体外,测定一定时间内为保持加热体恒温而补充的热量(即试样的散热量)。根据GB/T11048各版本的规定,表征保温性能的指标包括:(1)热阻R
ct:
试样两面的温差与垂直通过试样的单位面积热流量之比,以平方米开尔文每瓦(m2·
K/W)为单位。
[0004](2)热导率k:试验两面存在单位温差时,通过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热流量,以瓦每米开尔文[W/(m
·
k)]为单位,热导率为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的总和,等于单位厚度热阻的倒数。
[0005](3)克罗值clo:热阻的一个表示单位,在温度为21℃、气流不超过0.1m/s的环境条件下,静坐者(其基础代谢为58W/m2)感觉舒适时,其所穿服装的隔热值为1克罗(clo)值;(4)保温率:无试样时的散热量和有试样时的散热量之差与无试样时的散热量之比的百分率;(5)传热系数:纺织品表面温差为1℃时,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单位为W/m2·
℃。
[0006]目前使用的仪器设备多为平板式恒温仪,测试时将试样覆盖于测试板上,测试板及其周围的热护环、底部的保护板都能保持恒温,以使测试板的热量只能通过试样散失,空气可平行于试样上表面流动,在试验条件达到稳定后,测定通过试样的热流量来计算试样的热阻,通过从测定试样加上空气层的热阻值中减去空气层的热阻值得出所测材料的热阻值R
ct
。测试时测量热板的温度为35℃,仪器较为复杂控温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及方法。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包括:控制单元,通过线体连接至发热体并提供电源,同时控制所述发热体升温并接收测温器的数据;
发热体,其内部设置有监测其温度的所述测温器,所述发热体被柔性片状材料弯折后完全包裹;样品架,包裹所述发热体的柔性片状材料置于所述样品架上。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中,所述测温器监测所述发热体温度变化。
[0011]优选的,在上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中,所述发热体为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形状,其边缘为光滑弧形。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中,所述柔性片状材料包裹所述发热体时贴合无空鼓。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中,所述线体悬挂支撑所述发热体、所述柔性片状材料以及所述样品架于测试环境中。
[0014]优选的,在上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为独立集成电路,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各功能模块。
[0015]相应地,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 设定测试环境参数,将上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置于测试环境内;S2 将待测柔性片状材料裁剪成能够完全包裹所述发热体的形状;S3 将包括所述发热体的柔性片状材料固定在所述样品架上,S4 将样品架通过所述线体吊挂在测试环境中;S5 设定所述发热体升温的目标温度;S6 控制所述发热体升温,当发热体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维持温度5min以上,当温度恒定后停止给所述发热体加热;S7 停止给所述发热体加热后,记录所述发热体温度变化数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记录置于待测样品中一定温度的发热体降温特性评价样品的保温性能,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便,价格便宜,可靠性高,适应性广,适合各类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能的测试评价。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结合图1所示,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100,包括:控制单元100,通过线体200连接至发热体300并提供电源,同时控制发热体升温并接收测温器的数据,测温器监测发热体温度变化。
[0023]发热体300,其内部设置有监测其温度的测温器,发热体被柔性片状材料400弯折后完全包裹;样品架500,包裹发热体的柔性片状材料置于样品架上。
[0024]发热体为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形状,其边缘为光滑弧形。柔性片状材料包裹发热体时贴合无空鼓。线体悬挂支撑发热体、柔性片状材料以及样品架于测试环境中。控制单元为独立集成电路,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各功能模块。
[0025]装置具体使用步骤如下:S1 设定测试环境参数,将权利要求1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置于测试环境内;S2 将待测柔性片状材料裁剪成能够完全包裹发热体的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通过线体连接至发热体并提供电源,同时控制所述发热体升温并接收测温器的数据;发热体,其内部设置有监测其温度的所述测温器,所述发热体被柔性片状材料弯折后完全包裹;样品架,包裹所述发热体的柔性片状材料置于所述样品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器监测所述发热体温度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中间厚、边缘薄的扁平形状,其边缘为光滑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片状材料包裹所述发热体时贴合无空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柔性片状材料保温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悬挂支撑所述发热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枳玥,廉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安中纺院纤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