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22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包括采血管主体,所述采血管主体顶端的内部螺纹套接有顶部套盖,所述顶部套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塑胶,所述连接塑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采血管主体外部的上方和下方固定套接有限位环。该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拨动封板,封板在限位环的内部滑动,并将标签槽暴露在医用人员的视线内,此时即可对标签槽内部的标签进行备注,在备注完成后,将封板复位后,重新转动螺杆,使得螺杆对封板形成限位,使得封板将标签槽进行包覆保护,由此避免了在转运过程中,接触到标签槽内的标签,导致标记的标记和备注被擦拭而模糊,提高了本装置转运的防范效果。范效果。范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

技术介绍

[0002]采血管是一种血液采集容器,大多数的采血管都是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的原理是将有头盖的采血管试管预先抽成不同的真空度,利用其负压自动定量采集静脉血样,采血针一端刺入人体静脉后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的胶塞。人体静脉血液在真空采血管内部,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采血针抽入血样容器,在一次静脉穿刺下,可以实现多管采集而不发生泄漏。连接采血针的内腔体积很小,对采血体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发生逆流的机率相对要小些,如其内腔体积较大会消耗一部分采血管的真空度,从而降低其采集量。
[0003]而血清分离胶采血管,则是在采血管的内部注入血清分离胶,这种血清分离胶采血管其分离胶的原料为聚酯或聚丙烯,促凝剂为硅石粉、硅石炭素及蛇毒等喷徐于管壁,分离胶置于试管底部,注入血样待血液凝固后置离心机中离心,分离胶即在血清、血块之间形成隔离层,并使血清保持原状,无改变,大多数的血清分离胶采血管的外部均设有标签用以对采血管内的血液做备注和对自身型号规格进行标注,但是这种标记在转运中,经过多次的拿取会导致标签上的标记和备注等被摩擦而模糊,导致难以详细分辨。
[0004]参照现有公开授权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含血清分离胶的快速血清分离真空采血管(CN209421954U),该专利提出现有的含血清分离胶的快速血清分离真空采血管在使用时,采血管上的印刷的刻度和标签字迹极易在多次磨蹭的作用下出现字迹消失或者模糊不清的状况,易造成使用人员错误使用,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并基于此提出,采用套管、标签卷和螺纹管,将刻度贴条和标签贴条粘接在标签卷上,使得套管能够有效的对刻度贴条和标签贴条进行有效的保护,但是大多数的采血管是通过试管架进行收纳存放并进行转运,并且采血管与试管架的插孔是相互匹配的,而该专利中提出通过在原有采血管的基础上,套接套管,这样会增加采血管的整体厚度和内径,使得该专利中的采血管难以在常规的试管架内存放,而需要专门定制与该专利采血管和套管联合厚度的试管架才能保证其运输的稳定性,由此而来,该专利的成本便会增加,且适用性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包括采血管主体,所述采血管主体顶端的内部螺纹套接有顶部套盖,所述顶部套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塑胶,所述连接塑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采血管主体外部的上方和下方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环底板的内部螺纹套接有螺杆,所述限位环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封板。
[0007]优选的,所述顶部套盖呈双层设置,所述顶部套盖的外层套接在采血管主体顶端的外部,所述顶部套盖的内层螺纹套接在采血管主体的内部,所述顶部套盖的顶部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塑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顶部套盖的顶端开设有卡槽,且卡槽内开设有针孔,所述连接塑胶和密封垫位于采血管主体的内部,所述密封垫的外侧与采血管主体的内壁相抵。
[0009]优选的,所述采血管主体的外部开设有标签槽,所述采血管主体的内部存放有血清分离胶。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柱共设有两组,所述螺杆位于两组限位柱的中间位置,且两组所述限位柱和螺杆三者之间的夹角为60度。
[0011]优选的,所述封板的弧长小于限位柱和螺杆的间距,所述封板覆盖在标签槽的外侧。
[00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通过在采血管主体外部上方和下方固定套接的限位环,当本装置需要对标签进行备注时,首先转动螺杆,使得封板失去螺杆的限位,然后拨动封板,使得封板在限位环的内部滑动,并将标签槽暴露在医用人员的视线内,此时即可对标签槽内部的标签进行备注,在备注完成后,将封板复位后,重新转动螺杆,使得螺杆对封板形成限位,使得封板将标签槽进行包覆保护,由此避免了在转运过程中,接触到标签槽内的标签,导致标记的标记和备注被擦拭而模糊,提高了本装置转运的防范效果。
[0014]2、该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通过在顶部套盖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塑胶和连接塑胶底部固定连接的密封垫,当本装置在经过离心机的转动使得血清分离后,需要打开采血管主体进行测试时,通过密封垫对采血管主体内部血液进行初步的拦截,避免了血液渗透进顶部套盖内层外部的螺纹中,而后通过双层的顶部套盖进行最终拦截,防止了血液在离心过程中外溢的情况发生,由此提高了本装置对血液保管的密封性和防漏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顶盖开合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采血管主体;2、顶部套盖;3、连接塑胶;4、密封垫;5、限位环;6、限位柱;7、螺杆;8、封板;9、标签槽;10、血清分离胶;11、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包括采血管主体1,采血管主体1作为本张装置的主要存放结构,其确保了将血液进行密封保存的效果,采血管主体1顶端的
内部螺纹套接有顶部套盖2,顶部套盖2作为本装置的密封结构,其确保了将采血管主体1的顶部进行密封,提高了采血管主体1的密封效果,顶部套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塑胶3,连接塑胶3作为本装置的连接结构,其起到了连接密封垫4和顶部套盖2的效果,使得顶部套盖2的转动得以带动密封垫4同步转动,连接塑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4,密封垫4作为本装置的防溢结构,其通过自身与采血管主体1内壁的相互贴合,保证了采血管主体1内部的血液在离心过程中,血液不会渗透进采血管主体1内壁顶端的螺纹槽内,采血管主体1外部的上方和下方固定套接有限位环5,限位环5作为本装置的限位结构,其起到了限位封板8的效果,并且为封板8的滑动预留了足够的移动空间,限位环5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限位柱6作为本装置的限位结构,其起到了限位封板8副效果,保证了封板8只能在限位柱6的限位途径内进行移动,限位环5底板的内部螺纹套接有螺杆7,螺杆7起到了限位封板8的作用,保证了封板8在移动对标签槽9进行覆盖后,保证了封板8始终覆盖在标签槽9的外围,提高了封板8的稳定性,限位环5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封板8,封板8作为本装置的外部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包括采血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主体(1)顶端的内部螺纹套接有顶部套盖(2),所述顶部套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塑胶(3),所述连接塑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4),所述采血管主体(1)外部的上方和下方固定套接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6),所述限位环(5)底板的内部螺纹套接有螺杆(7),所述限位环(5)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封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血清分离胶隔离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套盖(2)呈双层设置,所述顶部套盖(2)的外层套接在采血管主体(1)顶端的外部,所述顶部套盖(2)的内层螺纹套接在采血管主体(1)的内部,所述顶部套盖(2)的顶部铰接有顶盖(11),所述顶盖(11)的底部设有塑胶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高云桂小燕胥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康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