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22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3
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以多种肿瘤治疗药物分子作为配体,以过渡金属离子为配位中心原子,分别将金属离子与2种配体配位制成2种不同的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再将这2种不同的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通过静电吸附组装成具有双层结构的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位聚合的机理制备2种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并将其组装成为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通过药物比例的优化可以筛选出最佳药物协同作用体系,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限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通过组装策略的创新,确定了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姜黄素(Cur),阿霉素(Dox),班诺蒽醌二盐酸盐(AQ4N),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棉酚(Gossypol)和康普瑞汀(CA4)是目前肿瘤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2,2'

偶氮双[2

(2

咪唑啉
‑2‑
基)丙烷]二盐酸盐(AIPH)是一种热动力肿瘤治疗剂。姜黄素是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菌、保肝等诸多显著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被认为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姜黄素存在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吸收率低,在肠道中容易转化为葡糖苷醛酸和磺酸,还有代谢快、半衰期短和其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药物领域的应用。阿霉素,AQ4N,EGCG和棉酚这几种化疗药物已经被证实拥有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其内核配位药物分子选自:姜黄素Cur,阿霉素Dox,班诺蒽醌二盐酸盐AQ4N,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2,2'

偶氮双[2

(2

咪唑啉
‑2‑
基)丙烷]二盐酸盐AIPH,制备内核时任意选取两种内核配位药物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不同的正电荷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其外壳药物分子选自:棉酚Gossypol和康普瑞汀CA4,制备外壳时将棉酚Gossypol和康普瑞汀CA4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负电荷的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不同电荷的内核与外壳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组装成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制备内核时选取的两种内核配位药物的质量比为(0.5

5.0):(0.5

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制备外壳时将棉酚Gossypol和康普瑞汀CA4的质量比为(0.5

5.0):(0.5

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不同电荷的内核与外壳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1:(1

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离子为过量反应。6.一种双层多药无限配位聚合物抗肿瘤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内核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混合原液的制备:分别取0.5

5.0mg任意两种内核配位药物分子共溶解于1.5ml溶剂中,在50kHz超声下进行分散,分散时间为10分钟,制成配位药物混合原液A;所述溶剂包括:无水乙醇,混合溶剂无水乙醇

水,混合溶剂无水乙醇

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体积比例在1:5

5:1之间;所述的其内核配位药物分子选自下述任意两种且不相同分子:姜黄素Cur,阿霉素Dox,班诺蒽醌二盐酸盐AQ4N),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2,2'

偶氮双[2

(2

咪唑啉
‑2‑
基)丙烷]二盐酸盐(AIPH);步骤二:内核配位药物

金属离子预反应混合液的制备:取10

20mg
·
mL
‑1的过渡金属氯化盐乙醇溶液20

200μL,以100

200滴/分钟的速度迅速滴加到步骤一所述配位药物混合原液A中,在此过程中600转/分钟磁力搅拌,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0分钟;所述过渡金属氯化盐包括:二水合氯化铜、六水合氯化铁、氯化亚铁;步骤三:内核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向步骤二所述内核配位药物

金属离子预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碱性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调节溶液pH至7.4

8.5,此过程中保持1800转/分钟磁力搅拌,加入后避光搅拌72小时;得到正电荷的内核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所述碱性缓冲溶液包括:10mmol
·
L
‑1三羟甲氨基甲烷

盐酸缓冲溶液,0.001mol
·
L
‑1氢氧化钠,0.1%(w/w)三乙胺溶液,0.2mol
·
L
‑1磷酸二氢钾

氢氧化钠缓冲溶液,0.2mol
·
L
‑1硼酸

硼砂缓冲溶液;所述碱性缓冲溶液的pH为7.5

8.5;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普罗尼克F127,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上述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2%(w/w);
步骤四:外壳无限配位聚合物纳米粒子混合原液的制备:分别取0.5

5.0mg棉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道澄张帅邸竞冉黄琛琪张烁雒思远王榕李雪萍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