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17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2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涉及建筑外墙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建筑墙体、设置在建筑墙体外侧的安装支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的外墙板以及贯穿建筑墙体内外侧的距离调节机构,安装支架连接在距离调节机构位于建筑墙体外侧的一端,距离调节机构调节外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贯穿建筑墙体的拉杆以及推动拉杆轴向移动的千斤顶组件,拉杆的外端固定在底座板上,拉杆的内端连接在千斤顶组件的抬升端;所述拉杆的外端固定设置有两个防脱板,拉杆贯穿底座板,两个防脱板抵接在底座板的两个侧面上,每个底座板上至少连接两组距离调节机构。本申请能够提高墙体结构的防水和保温性能,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外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

技术介绍

[0002]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建筑外墙。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
[0003]现有的建筑外墙上,为了增加外部的美观性,我们都会在建筑外墙上铺设一层幕墙板,各幕墙板之间互相接触,组成一个封闭的幕墙面,幕墙面在夏天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整个建筑体的温度上升,为了降低幕墙板造成的温度升高,通常在幕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保留足够宽的通风空间。但是,也正因为通风空间得存在,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在冬季,由于幕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通风空间的存在,会造成建筑外墙保温效果的降低通风空间内空气的流动,会进一步加快建筑物内热量的流失,升高建筑物的能耗;在其他季节,雨水也容易进入到通风空间中,并向建筑墙体内渗透,影响建筑的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能够提高墙体结构的防水和保温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包括建筑墙体、设置在建筑墙体外侧的安装支架、连接在安装支架上的外墙板以及贯穿建筑墙体内外侧的距离调节机构,安装支架连接在距离调节机构位于建筑墙体外侧的一端,距离调节机构调节外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距离。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墙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将安装支架连接在距离调节机构上,距离调节机构安装在建筑墙体上,利用距离调节机构调节外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距离,使外墙板能够紧贴在建筑墙体外侧面上或者与建筑墙体外侧面之间存在间隙,冬季和雨季,调节外墙板使之抵接在建筑墙体上,通风空间消失,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和防水能力,减少能源损耗,在夏季,调节外墙板使之远离建筑墙体,通风空间出现,加强对建筑物的散热效果,减少能源损耗。
[0007]可选的,所述建筑墙体外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支架设置在安装槽中,安装支架抵接在安装槽槽底时,外墙板接触在建筑墙体外侧面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墙体上开设安装槽用来安装安装支架,能够使外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接触的更紧密,进而能够提高外墙板对建筑墙体的保温和防水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底座板、固定在底座板外侧面的支撑轨道以及从支撑轨道端部滑移安装到支撑轨道上的滑动架,外墙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架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支架采用滑动组装的结构,底座板先安装在安装槽内,然后将外墙板从支撑轨道的一端滑动插入,使外墙板的安装结构和过程更简单。
[0011]可选的,所述滑动架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外墙板的内侧面上开设有与滑
动架和连接板位置相对应的凹槽,滑动架和连接板嵌设在凹槽中。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能够加强外墙板与滑动架的连接强度,滑动架和连接板嵌设在凹槽中,使外墙板能够紧密贴合在建筑墙体外侧面上。
[0013]可选的,所述外墙板包括保温层、加强层和防水饰面层,防水饰面层包围在保温层和加强层连接体的外侧面以及上下侧面,外墙板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倾斜坡面,下端外侧设置有楔形条,上下相邻的外墙板端面抵接时,楔形条贴合在倾斜坡面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能够增强外墙板的保温性能,加强层能够增强外墙板的结构强度,防水饰面层既能够对建筑外墙起到防水的作用,又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外墙板下侧的设置成楔形条,楔形条内侧形成向上倾斜的斜面,能够防止雨水在上下两个外墙板的拼接缝处向内侧渗透,进一步提高外墙板的防水能力。
[0015]可选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贯穿建筑墙体的拉杆以及推动拉杆轴向移动的千斤顶组件,拉杆的外端固定在底座板上,拉杆的内端连接在千斤顶组件的抬升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千斤顶组件来推动拉杆的轴向移动,调节过程更稳定,调节也更方便,使安装支架稳定在某一位置不易晃动。
[0017]可选的,所述拉杆的外端固定设置有两个防脱板,拉杆贯穿底座板,两个防脱板抵接在底座板的两个侧面上,每个底座板上至少连接两组距离调节机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板由多个距离调节机构来支撑和固定,对底座板的支撑强度更高,使底座板能够保持在与建筑墙体外侧面平行的状态。
[0019]可选的,所述千斤顶组件包括固定底座、两个相对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铰接升降支杆、螺纹连接在铰接升降支杆铰接点处的转动丝杠以及连接在两个铰接升降支杆升降端的抬升板,铰接升降支杆包括两个铰连在连接块上的单杆,两个单杆的端部分别与固定底座和抬升板铰接,拉杆固定连接在抬升板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丝杠的转动来调整两个铰接升降支杆的间距,调整固定底座和抬升板之间的距离,实现对拉杆向外伸出长度的调节。利用千斤顶组件反向抬升拉杆,方便在建筑墙体内侧控制外侧的外墙板移动。
[0021]可选的,每组距离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拉杆,两个拉杆对称设置在千斤顶组件的两侧,拉杆的内端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有两个锁紧螺母,两个锁紧螺母抵紧在抬升板两侧。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锁紧螺母来调整拉杆在抬升板上的固定位置,方便调整千斤顶组件的最大伸出长度和最小伸出长度,降低距离调节组件的占用空间。
[0023]可选的,所述建筑墙体内预埋有保护管,拉杆穿设在保护管中。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管套设在拉杆上,避免拉杆与建筑墙体的混凝土结构接触,降低拉杆移动时的阻力,也能够避免拉杆对建筑墙体造成损坏。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利用距离调节机构调节外墙板与建筑墙体之间的距离,使外墙板能够紧贴在建筑墙体外侧面上或者与建筑墙体外侧面之间存在间隙,冬季和雨季,调节外墙板使之抵接在建筑墙体上,通风空间消失,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和防水能力,减少能源损耗,在夏季,调节外墙板使之远离建筑墙体,通风空间出现,加强对建筑物的散热效果,减少能源损耗。
[0026]2.保温层能够增强外墙板的保温性能,加强层能够增强外墙板的结构强度,防水饰面层既能够对建筑外墙起到防水的作用,又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外墙板下侧的设置成楔形条,楔形条内侧形成向上倾斜的斜面,能够防止雨水在上下两个外墙板的拼接缝处向内侧渗透,进一步提高外墙板的防水能力。
[0027]3.利用两个锁紧螺母来调整拉杆在抬升板上的固定位置,方便调整千斤顶组件的最大伸出长度和最小伸出长度,降低距离调节组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建筑外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距离调节机构和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墙体;11、安装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墙体(1)、设置在建筑墙体(1)外侧的安装支架(2)、连接在安装支架(2)上的外墙板(3)以及贯穿建筑墙体(1)内外侧的距离调节机构(4),安装支架(2)连接在距离调节机构(4)位于建筑墙体(1)外侧的一端,距离调节机构(4)调节外墙板(3)与建筑墙体(1)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墙体(1)外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支架(2)设置在安装槽(11)中,安装支架(2)抵接在安装槽(11)槽底时,外墙板(3)接触在建筑墙体(1)外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底座板(21)、固定在底座板(21)外侧面的支撑轨道(22)以及从支撑轨道(22)端部滑移安装到支撑轨道(22)上的滑动架(23),外墙板(3)固定连接在滑动架(2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2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24),外墙板(3)的内侧面上开设有与滑动架(23)和连接板(24)位置相对应的凹槽,滑动架(23)和连接板(24)嵌设在凹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保温节能的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3)包括保温层(31)、加强层(32)和防水饰面层(33),防水饰面层(33)包围在保温层(31)和加强层(32)连接体的外侧面以及上下侧面,外墙板(3)的上端外侧设置有倾斜坡面(34),下端外侧设置有楔形条(35),上下相邻的外墙板(3)端面抵接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学林樊跟牛高飞吕振刘海明刘振为谢焕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观唐城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