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64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盆底训练器械领域,提供了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内部设有数个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运离固定底座一端设有斜坡坐垫,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斜坡坐垫的升降,以辅助使用者进行恢复训练;斜坡坐垫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转动连接有受力杆,受力杆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双腿发力,以提高恢复效果,由于本设备设有斜坡坐垫以及升降组件,使用者在使用本设备进行“提肛运动”时,初始阶段,使用者发力早于升降组件的响应,可以起到防止使用者下坠以及促使使用者臀部抬高至标准状态下;末尾阶段,可以起防止使用者下坠的作用,已实现辅助使用者完成标准“提肛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盆底训练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前列腺增生对于中老年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在临床当中前列腺增生主要依靠预防治疗为主,但是有研究表明盆底肌肉训练有利于改善前列腺增生。
[0003]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目前常用的盆底训练器械主要采用探头技术,使用时探头位于使用者的阴道或者肛门内,向阴道或肛门内的粘膜发出探测或者剌激电流,并使电流剌激盆底肌肉后产生收缩运动的生物反馈信号回传,从而训练盆底肌和查看盆底肌肉状况。此种方式需要将仪器放入使用者体内,使用者在使用时会有明显的异物感,且由于仪器需要进入使用者体内,在使用后需要对仪器进行消毒以及无菌保存,对于普通使用者而言操作难度较大,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0004]据医学研究表明标准的“提肛运动”并配合适当的运动量也能达到恢复盆底肌的效果,这种恢复方式无需像现有的常用盆底训练器械一样采用探头技术,但对于存在盆底肌松弛的使用者或腰腹部力量较差的使用者而言难以做到标准的“提肛运动”,导致恢复效果不佳,故急需一种能够辅助使用者进行标准“提肛运动”的训练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旨在解决使用者采用提肛运动进行盆底肌恢复时难以完成标准的提肛运动,导致恢复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包括:
[0007]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内部设有数个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运离所述固定底座一端设有斜坡坐垫,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斜坡坐垫的升降,以辅助使用者进行恢复训练;
[0008]所述斜坡坐垫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转动连接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双腿发力,以提高恢复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内嵌槽、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以及气动升降杆安装槽,所述固定底座靠近所述斜坡坐垫一侧端面设有所述内嵌槽,所述固定底座外围均匀分布有数个所述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所述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末端设有与所述内嵌槽相连通的气动升降杆安装槽。
[0010]可选的,所述斜坡坐垫靠近所述固定底座一侧端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数量与所述升降组件数量相同的升降组件连接槽,所述斜坡坐垫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设有转动座,用于连接所述受力杆。
[0011]可选的,所述斜坡坐垫运离所述固定底座一侧端面设有缓震海绵。
[0012]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气动升降杆和升降杆控制器,所述气动升降杆外围靠近底面位置设有所述升降杆控制器,所述升降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气动升降杆的升降。
[0013]可选的,所述受力杆包括连接架、升缩杆以及受力块,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转动座一侧端面设有所述升缩杆,所述升缩杆远离所述连接架一侧端面设有所述受力块。
[0014]可选的,所述受力块的材质为具有回弹性的软质材料。
[0015]可选的,所述斜坡坐垫外围远离所述转动座一端设有背部护板安装槽,所述背部护板安装槽用于连接背部护板。
[0016]可选的,所述背部护板包括斜坡板和护板连接块,所述斜坡板靠近所述斜坡坐垫一侧弧面设有所述护板连接块。
[0017]可选的,所述背部护板安装槽与所述护板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磁力连。
[0018]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由于本设备设有斜坡坐垫以及升降组件,使用者在使用本设备进行“提肛运动”时,初始阶段,使用者发力早于升降组件的响应,斜坡坐垫与使用者臀部存在一定间隙,可以起到防止使用者下坠以及促使使用者臀部抬高至标准状态下;末尾阶段,升降组件的响应早于使用者发力,斜坡坐垫早于使用者臀部向下运动,此时斜坡坐垫与使用者臀部存在一定间隙,可以起防止使用者下坠的作用,以实现辅助使用者完成标准“提肛运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底座和升降组件配合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斜坡坐垫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受力杆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背部护板示意图。
[0024]图中:1、固定底座;101、内嵌槽;102、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3、气动升降杆安装槽;2、斜坡坐垫;201、升降组件连接槽;202、转动座;203、背部护板安装槽;3、升降组件;301、气动升降杆;302、升降杆控制器;4、受力杆;401、连接架;402、升缩杆;403、受力块;5、背部护板;501、斜坡板;502、护板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

图4所示,本设备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内部设有数个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运离固定底座1一端设有斜坡坐垫2,升降组件3用于驱动斜坡坐垫2的升降,以辅助使用者进行恢复训练;斜坡坐垫2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转动连接有受力杆4,受力杆4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双腿发力,以提高恢复效果。
[0029]据研究表明标准的“提肛运动”并配合适当的运动量能达到恢复盆底肌的效果,但对于存在盆底肌松弛的使用者或腰腹力量较差的使用者而言,标准的“提肛运动”难以做到,需要借助外部设备来辅助进行标准的“提肛运动”训练。
[0030]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盆底肌松弛的使用者或腰腹力量较差的使用者,难以完成标准的“提肛运动”,利用升降组件3从使用者的腰腹下方给予使用者一定推力以帮助使用者实现完成标准的“提肛运动”。
[0031]固定底座1包括内嵌槽101、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2以及气动升降杆安装槽103,固定底座1靠近斜坡坐垫2一侧端面设有内嵌槽101,固定底座1外围均匀分布有数个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2,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2末端设有与内嵌槽101相连通的气动升降杆安装槽103。
[003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由于升降组件3之间安装在地面上不便于设备的稳定,故需要利用固定底座1来限制升降组件3的位置,以便于升降组件3的安装以及使用者的使用。
[0033]斜坡坐垫2靠近固定底座1一侧端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数量与升降组件3数量相同的升降组件连接槽201,斜坡坐垫2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设有转动座202,用于连接受力杆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内部设有数个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运离所述固定底座(1)一端设有斜坡坐垫(2),所述升降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斜坡坐垫(2)的升降,以辅助使用者进行恢复训练;所述斜坡坐垫(2)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转动连接有受力杆(4),所述受力杆(4)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双腿发力,以提高恢复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包括内嵌槽(101)、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2)以及气动升降杆安装槽(103),所述固定底座(1)靠近所述斜坡坐垫(2)一侧端面设有所述内嵌槽(101),所述固定底座(1)外围均匀分布有数个所述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2),所述升降杆控制器安装槽(102)末端设有与所述内嵌槽(101)相连通的气动升降杆安装槽(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坐垫(2)靠近所述固定底座(1)一侧端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数量与所述升降组件(3)数量相同的升降组件连接槽(201),所述斜坡坐垫(2)厚度较薄一侧外围设有转动座(202),用于连接所述受力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盆底肌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坐垫(2)运离所述固定底座(1)一侧端面设有缓震海绵。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旭军张清傅伟龚水帝李其信郭远明李美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