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57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框格,包括设置在边坡上依次反复排列的框格横梁和框格斜梁,所述框格沿坡向的两端均为所述框格横梁,坡底处的所述框格横梁与外部排水系统连通;观景平台,设置在所述边坡上被所述框格围绕,所述观景平台两侧的所述框格通过排水沟连通,所述观景平台至少一侧设有人行便道;其中,所述框格横梁中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植被种植凹槽和保水底板;所述框格斜梁为上端开口的槽状,以输导所述框格横梁中过盈的水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边坡的植被覆盖率及自然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生态护坡在运行期的养护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在快速发展,合理优化城市公园的建设,塑造集生态、休闲、娱乐和展示城市特色文化风貌于一体的公共景观空间是创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大建设任务,而城市公园已成为提升城市文明、改善城市环境及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目前,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城市公园大多建设在废弃地、陡峭山坡等环境较差地段,而用混凝土框格梁护坡结构应对因工程建设而裸露的边坡危害,在施工可行性、工程经济性、生态环保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优势。
[0003]传统框格梁护坡结构是通过单独设置排水沟来解决排水问题,通过在各框格间挂网后撒播草种或布设植草袋、植草毯等方式来解决边坡稳定、水土流失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该结构存在诸多可改进之处;此外,近些年工程建设的生态环保性要求不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不断深入人心,将上述概念应用于混凝土框格梁护坡结构中,将会使该结构在边坡支护中凸显更大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包括:
[0006]框格,包括设置在边坡上依次反复排列的框格横梁和框格斜梁,所述框格沿坡向的两端均为所述框格横梁,坡底处的所述框格横梁与外部排水系统连通;
[0007]观景平台,设置在所述边坡上被所述框格围绕,所述观景平台两侧的所述框格通过排水沟连通,所述观景平台至少一侧设有人行便道;
[0008]其中,所述框格横梁中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植被种植凹槽和保水底板;所述框格斜梁为上端开口的槽状,以输导所述框格横梁中过盈的水分。
[0009]具体的,所述保水底板为骨料与保水材料混合层。
[0010]具体的,所述保水材料为吸水树脂、蜂窝陶瓷或碎红砖颗粒。
[0011]具体的,所述植被种植凹槽侧面连通于所述框格斜梁的位置有植被种植凹槽开口。
[0012]具体的,所述植被种植凹槽开口处设有格栅网。
[0013]具体的,所述框格斜梁沿坡设置为X形。
[0014]具体的,所述框格横梁和所述框格斜梁均通过插入边坡的带倒刺梅花型锚管锚固。
[0015]具体的,所述框格横梁与所述框格斜梁的交界处的底面设有顺坡结构。
[0016]具体的,所述顺坡结构为凸出于所述框格横梁侧面的所述保水底板。
[0017]具体的,所述框格横梁和所述框格斜梁在交界处的顶部高程相同。
[0018]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植被种植凹槽中可种植植物以提高边坡的绿化覆盖率;涝期,所述植被种植凹槽承接的天然降水一部分直接用于养护植物,一部分流入所述保水底板中蓄存至盈满时,水通过反复设置的所述框格横梁和所述框格斜梁最终流入外部排水系统以防止植物涝死;旱期,所述保水底板中蓄存的水分通过蒸发等方式进入所述植被种植凹槽以养护植物,通过该方式提高自然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生态护坡在运行期的养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框格的俯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沿图4中C

C'方向的剖面图。
[0024]图中:
[0025]10、框格;11、框格横梁;11a、植被种植凹槽;11b、保水底板;11c、顺坡结构;11d、植被种植凹槽开口;11e、格栅网;12、框格斜梁;
[0026]20、观景平台;
[0027]30、人行便道;
[0028]40、排水沟;
[0029]50、带倒刺梅花型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31]参考附图1

3,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框格10、观景平台20、人行便道30、排水沟40、带倒刺梅花型锚管50。
[0032]框格10在边坡上围绕观景平台20设置,观景平台20至少一侧设置有人行便道30。框格10包括依次反复排列的框格横梁11和框格斜梁12,框格横梁11和框格斜梁12均通过插入边坡的带倒刺梅花型锚管50锚固,带倒刺梅花型锚管50与坡土的接触面积较大,稳固效果好;框格10沿坡向的两端均为框格横梁11,坡底处的框格横梁11与外部排水系统连通。
[0033]参考附图4,框格横梁11中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植被种植凹槽11a和保水底板11b,保水底板11b为骨料与保水材料混合层,植被种植凹槽11a中填充种植土并种植绿化植物,以提高边坡的植被覆盖率,植被种植凹槽11a承接的天然降水一部分直接用于养护所述绿化植物,一部分流入下方的保水底板11b中,通过其中的保水材料蓄存,所述保水材料可以选择吸水树脂、蜂窝陶瓷或碎红砖颗粒。
[0034]框格斜梁12为上端开口的槽状,框格斜梁12的两端与植被种植凹槽11a的侧面通
过植被种植凹槽开口11d连通,在涝期,保水底板11b中存水量达到最大值时,水分通过植被种植凹槽开口11d流入框格斜梁12,进而流过反复设置的框格横梁11和框格斜梁12,最终通过外部排水系统排出,防止框格横梁11中的水分过多导致所述绿化植物涝死;而在旱期,保水底板11b中蓄存的水分可通过蒸发等方式进入种植土以养护所述绿化植物,防止其因缺少水分而萎蔫或死亡;自然降水的此循环利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节省旱期绿化植物的人工养护成本。
[0035]框格横梁11的底面为水平向,框格斜梁12的底面与坡面的坡度一致,为了提高框格横梁11和框格斜梁12交界处的稳固性,框格横梁11和框格斜梁12交界处的底面设有顺坡结构11c,顺坡结构11c为凸出于框格横梁11侧面的保水底板11b。为了提高边坡美观度,框格横梁11与框格斜梁12在交界处的顶部高程设为一致。为了缓解天然降水对种植土的冲刷力,防止种植土大量流失,在植被种植凹槽开口11d处设有格栅网11e。为了提高排水效率,框格斜梁12沿坡设置为X形,通过增加其在边坡上的覆盖率来达到目的。
[0036]观景平台20沿坡向的两侧均设置框格横梁11,其两侧的框格横梁11通过排水沟40连通,以使自坡顶至坡底的框格10排水畅通。
[0037]实施例一:
[0038]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框格10、观景平台20、人行便道30、排水沟40、带倒刺梅花型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格,包括设置在边坡上依次反复排列的框格横梁和框格斜梁,所述框格沿坡向的两端均为所述框格横梁,坡底处的所述框格横梁与外部排水系统连通;观景平台,设置在所述边坡上被所述框格围绕,所述观景平台两侧的所述框格通过排水沟连通,所述观景平台至少一侧设有人行便道;其中,所述框格横梁中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植被种植凹槽和保水底板;所述框格斜梁为上端开口的槽状,以输导所述框格横梁中过盈的水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种植凹槽侧面连通于所述框格斜梁的位置有植被种植凹槽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兼具排水、保水及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种植凹槽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刘文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