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953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属于市政道路领域。其包括土基层、垫层、透水基层以及透水面层,所述土基层内设置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微型排水孔,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土基层上,所述透水层设置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垫层上方设置有找平层,所述透水面层设置与所述找平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透水功能,能够促使表面积水快速消化,具有铺装快速和高效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市政道路排水方式,有明式、暗式及混合式。明式由街沟、边沟、排水沟等组成明沟或明渠排水;暗式用暗管排水,包括街沟、雨水口、连管、干支管、各种检查井及出水口等部分;混合式是明暗结合的排水方式,市政道路排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排水系统,一个城市的市政道路排水功能是否完善往往是评价一个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目前道路主要采用明式排水的方式,将明渠设置在市政道路的边缘处,并利用盖板来支撑以及避免人流陷入其中,盖板上相应有用于疏水的疏水孔,人行道是道路的构成之一,目前的道路根据城市规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可见人行道在市政建设道路中担任重要角色,而目前的人行道通常亦采用明式排水的方式进行排水,众所周知,人行道主要供行人行走,而采用明式排水的方式进行排水,虽能解决雨水排泄的问题,但是人行道中容易积水,导致行人行走不便,更有甚至会由于积水造成打滑摔跤,存在安全隐患。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其具有透水功能,能够促使表面积水快速消化,具有铺装快速和高效的特点。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包括土基层、垫层、透水基层以及透水面层,所述土基层内设置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微型排水孔,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土基层上,所述透水层设置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垫层上方设置有找平层,所述透水面层设置与所述找平层上。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于所述排水渠内还设置有初级滤网。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垫层为级配碎石层构成。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5%。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不小于15cm。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找平层为粗砂层,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2cm或3cm。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水面层由透水砖构成,所述透水砖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透水系数大于1.0
×
10~2cm/s,防滑性能不小于60,耐磨性不大于35mm,所述透水砖间的宽度不大于3mm。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不小于80mm。
[0014]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S1、利用土地碾压整平机将土基层压实压平,挖出暗沟,在暗沟内利用水泥铺设排水渠,在排水渠上盖上具有微型排水孔的支撑板,保证支撑板与土基层顶面水平;
[0016]SS2、在土基层和支撑板上方铺设级配碎石层,形成垫层;
[0017]SS3、在垫层上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利用土地碾压整平机压实至压实度不小于95%,形成透水基层,透水基层厚度不小于15cm,并进行保湿养生6天,浸水1天,期间保证无侧限抗压强度维持在2.5~3.5MPa之间,经过25次冻融循环后保持在2.5MPa以上;
[0018]SS4、在透水基层上铺设一层粗砂,形成找平层,保证找平层的厚度为2cm~3cm;
[0019]SS5、选定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透水系数大于1.0
×
10~2cm/s,防滑性能不小于60,耐磨性不大于35mm的透水砖,在找平层上铺设透水砖,透水砖之间的宽度不大于3mm,形成透水层。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S1中的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安装有初级滤网。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透水人行道包括土基层、垫层、透水基层以及透水面层,土基层内设置有排水渠,排水渠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内设置有微型排水孔,垫层设置于土基层上,透水层设置于垫层上,垫层上方设置有找平层,透水面层设置与找平层上,通过上述结构,使得雨水除了在市政明式排水的同时,还能使人行道中的表面积水通过透水面层依次渗透到透水基层、垫层以及土基层当中,部分形成地下水部分在排水渠内收集供市政用水回收,解决人行道表面积水的问题,使得人行道干燥更加迅速,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透水功能,能够促使表面积水快速消化,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的施工方法,具有铺装快速和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识:
[0025]1、土基层;2、垫层;3、透水基层;4、找平层;5、透水面层;6、支撑板;7、排水渠;8、初级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公开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内”、“中”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合先叙明。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
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实施例:
[0030]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包括土基层1、垫层2、透水基层3以及透水面层5,所述土基层1内设置有排水渠7,所述排水渠7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内设置有微型排水孔,所述垫层2设置于所述土基层1上,所述透水层设置于所述垫层2上,所述垫层2上方设置有找平层4,所述透水面层5设置与所述找平层4上,具体地,所述支撑板6的下方于所述排水渠7内还设置有初级滤网8,所述垫层2为级配碎石层构成,所述透水基层3为水泥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基层、垫层、透水基层以及透水面层,所述土基层内设置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有微型排水孔,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土基层上,所述透水层设置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垫层上方设置有找平层,所述透水面层设置与所述找平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于所述排水渠内还设置有初级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为级配碎石层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不小于15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为粗砂层,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2cm或3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的透水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面层由透水砖构成,所述透水砖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透水系数大于1.0
×
10~2cm/s,防滑性能不小于60,耐磨性不大于35mm,所述透水砖间的宽度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乾黄知元李明根成堂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