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横跨一次到位安装方法及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测量及仿真计算
,尤其涉及一种软横跨一次到位安装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气化普速铁路、站场、货场、动车运行等还大量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固定绳)多股道悬挂定位方式,尤其是面对既有改造施工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安装的软横跨一次到位,也是一个难题。当前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预制仿真软件,很多都还是采用多年前的旧软件,或是excel电子表格简单计算,其计算参数不全面、没有预制图形或预制图形不直观、与计算机系统不兼容、计算精度差、数据考虑不全面等缺点。
[0003]此外,现有的软横跨施工中所涉及的测量数据均是人工通过传统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最后预制计算的结果不准确。
[0004]公开于本申请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横跨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横跨一次到位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图像传感器获取目标区域中地上部分对应的第一图像信息和地面部分对应的第二图像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确定所述地上部分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地面部分对应的第二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结合待安装软横跨对应的负载信息,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安装仿真模型,确定安装软横跨对应的安装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所述第二参数信息以及所述安装信息,通过可视化安装模型在目标终端可视化显示安装仿真场景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整体的图像信息,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股道、第一支柱底部和第二支柱底部的图像信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整体高度信息、倾斜度信息以及相对高度信息;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股道间距信息,以及股道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确定所述地上部分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地面部分对应的第二参数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图像识别模型去除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的背景信息,提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第一目标特征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的第二目标特征;基于预先设定的图像坐标系,将所述第一目标特征转换为第一向量信息,将所述第二目标特征转换为第二向量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向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向量信息,结合预先选定的参考信息和所述图像坐标系,确定所述第一向量信息对应的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向量信息对应的第二参数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模型去除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的背景信息,提取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第一目标特征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的第二目标特征的方法包括:所述图像识别模型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转换为二值图,并去除转换为二值图后图像中的背景信息;基于预先选定的滑动框在二值图中进行滑动,确定多个候选区域,并通过池化层对所述多个候选区域进行最大池化操作;根据反向传播算法和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对进行最大池化操作后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第一图像信息中的第一目标特征和第二图像信息中的第二目标特征,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以及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在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的边框信息,所述第二目标特征包括股道,以及所述股道在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的边框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如下公式所示的方法对所述图像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以使所述图像识别模型能够从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中提取所述第一目标特征和从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提取所述第二目
标特征:;其中,表示损失函数,表示真实类别,表示预测类别,表示真实位置边框,表示预测位置边框,表示类别训练样本数,表示位置训练样本数,表示调节参数,表示类别对应的交叉熵损失,表示位置对应的交叉熵损失,m表示样本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结合待安装软横跨对应的负载信息,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安装仿真模型,确定安装软横跨对应的安装信息的方法包括: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安装仿真模型,确定所述待安装软横跨对应的负载信息与软横跨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待安装软横跨各个节点的悬挂点负载;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