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及内窥镜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学、生物学设备的
,具体是一种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用低相干光(如近红外光)扫描光学散射介质(如生物组织),并可以穿过一定深度,并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对介质进行二维或三维成像。OCT成像速度快,可达到亚微米级的分辨率和毫米级的生物组织深度成像。基于相干断层扫描的OCT内窥镜兼具内窥镜和OCT的共同优点,能够完成对体内组织的无伤害高精度扫描,从而实现对早期癌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微小病变的诊断。
[0003]不过受生物组织表面的平整度影响,使得经OCT内窥镜的光易受离焦作用而导致横向分辨率的降低,进而成像模糊,不利于成像后的观察或其他操作。
[0004]由此,在一个大的生物组织深度范围内,OCT内窥镜因离焦作用而存在横向分辨率不高、聚焦深度不深等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即内窥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部,包括第一光纤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纤的端部的第一可调超透镜,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纤内传输的光分布地聚焦到所述内窥镜导管的中心线上的一区域上并且投射到被测对象上;接收部,包括第二光纤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光纤的端部的第二可调超透镜,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心线上的所述区域的、从所述被测对象向后散射的光;其中,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和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的表面上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的顶点和/或中心设置有纳米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和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位于所述内窥镜导管的同一径向截面内,且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和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的纳米结构的几何参数和/或相位分布设置成,使得在由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的一部分调制的光与所述中心线的交点处向后散射的光能够由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的对应的部分接收;其中,能够通过激励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和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至少部分地同时改变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和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的相位分布,进而同步地改变出射光和收集光与可调超透镜的夹角,以改变通过第一可调超透镜的各个部分调制的光投射到所述中心线上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导管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径向截面,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与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与所述内窥镜导管中心的距离相等且参照所述内窥镜导管的其中一个轴截面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部还包括准直透镜以及第一反射镜,在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的光路上,所述准直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所述第一光纤内传播的光反射至所述准直透镜上,所述准直透镜将光准直出射至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上;所述接收部还包括聚焦透镜以及第二反射镜,在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的光路上,所述聚焦透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所述聚焦透镜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调制后的光聚焦至所述第二反射镜上,并将所述光反射至所述第二光纤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透镜为准直超透镜和/或所述聚焦透镜为聚焦超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内窥镜导管上具有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与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的径向截面和所述内窥镜导管的中心线所形成的立体坐标系中,在所述径向截面中分别以距所述立体坐标系的原点相同半径(r)入射的准直光通过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会聚到相应的投射位置(f),并且从相同的所述相应的投射位置(f)向后散射的光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的距所述立体坐标系的原点相同的所述半径(r)的部分调制,以准直射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超透镜和所述第二可调超透镜分别通过设置外加激励调控相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的方式包括电压调控、光控或热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可调超透镜的内窥镜导管,其特征在于,基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佳龙,朱瑞,郝成龙,谭凤泽,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塔兰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