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816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耙吸式挖泥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导轨,导轨从初始位置往目标位置延伸,导轨包括吊架移位导轨和耙头移位导轨;顶升机构,包括用于顶升耙头吊架的第一千斤顶和用于顶升耙头的第二千斤顶;平移机构,包括设置于耙头吊架下方的第一移动小车,和设置于耙头下方的第二移动小车,第一移动小车能够沿着吊架移位导轨移动,第二移动小车能够沿着耙头移位导轨移动;连接到平移机构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用于推动平移机构在导轨上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在耙吸船的甲板上对耙头机构和耙头吊架进行移位,以进行耙管的加长与缩短施工,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施工便捷快速、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的优点。施工成本低的优点。施工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耙吸式挖泥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航道疏浚过程中,航道等级不一样,挖深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耙吸船需要改变耙管的长短来适应不同的挖深要求。改变耙管的长短一般是将耙头吊架与耙中吊架间的吸泥管断开后加装或缩短一节吸泥管,高压冲水管、液压管、真空管、传感器电缆等也同步加装或缩短,耙头吊架和耙头支撑杆相应移位,以此实现通过改变耙管的长短来适应不同的挖深要求。
[0003]常规改变耙管长短的系统及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码头吊,耙吸船寻找就近的码头停靠,利用码头上的与耙头吊架吨位对应的码头吊,在耙管加长或缩短前的初始位置将耙头机构、耙管、耙头吊架解体后,进行单体吊下,完成加长或缩短后,再逐一吊上耙吸船的目标位置进行安装。另一种是租用浮吊,耙吸船找避风锚地,浮吊到耙吸船的一侧抛锚定位,将耙头机构、耙管、耙头吊架解体后,进行单体吊下,完成加长或缩短后,再逐一吊上耙吸船的一侧进行安装;如果浮吊的跨度及高度足够,则可在同一侧吊装耙吸船左右舷的耙头机构、耙管和耙头吊架,但是在吊装对侧时操作人员无法看到物体落位位置,若浮吊的跨度及高度不够,侧需要浮吊移动到耙吸船的另一侧抛锚定位后再进行吊装。
[0004]耙吸船上自带吊的吨位与行程不够,无法利用自有设备与人员实现耙管加长与缩短施工,而使用浮吊或码头吊又存在局限性,需要寻找合适的浮吊、码头吊和码头,不能及时实现耙管加长与缩短的施工,同时也存在着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的缺点。
[0005]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及方法,可实现在耙吸船的甲板上对耙头机构和耙头吊架进行移位,以进行耙管的加长与缩短施工,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施工便捷快速、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的优点。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用于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目标位置,包括:设置于甲板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从所述初始位置往所述目标位置延伸,所述导轨包括吊架移位导轨和耙头移位导轨,所述吊架移位导轨设置于所述耙头吊架下方,所述耙头移位导轨设置于所述耙头机构的耙头下方;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用于顶升所述耙头吊架的第一千斤顶和用于顶升所述耙头的第二千斤顶;
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耙头吊架下方的第一移动小车,和设置于所述耙头下方的第二移动小车,所述第一移动小车能够沿着所述吊架移位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小车能够沿着所述耙头移位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连接到所述平移机构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推动所述平移机构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千斤顶和所述第二千斤顶为100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共有两个,分别支撑于所述耙头吊架的两个耳轴下,所述第二千斤顶放置于所述耙头下方,所述耙头与所述第二千斤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支撑所述耙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第三千斤顶,所述第三千斤顶为50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三千斤顶支撑于所述耙头吊架外支液压缸固定端耳轴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通过传动链驱动方式或传动带驱动方式或液压缸驱动方式或电动伸缩杆驱动方式推动或拖动所述第二移动小车沿着所述耙头移位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为行走液压缸。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方法,所述方法使用了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铺设导轨:在甲板上耙头吊架和耙头的下方铺设导轨;负载转移:使用顶升机构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整体转移到放置于导轨上的平移机构上;整体平移:安装动力机构,采用拖动和/或推动平移机构的方式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平移至目标位置;落位甲板:使用顶升机构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整体顶起并落位至甲板,撤出平移机构;耙管连接:将耙头泥管和耙中泥管连接,以安装或拆除耙头泥管和耙中泥管之间的延长泥管的方式调整耙管长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负载转移步骤包括:初始位置顶升:两个第一千斤顶分别支撑于耙头吊架的两个耳轴下,第二千斤顶放置于耙头下方通过第一钢管支撑起耙头,还包括设置于支撑于耙头吊架外支液压缸固定端耳轴处的第三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和第三千斤顶配合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整体顶升;置入平移机构:在耙头吊架底座下方放置第一移动小车,在耙头下方放置第二移动小车;初始位置下移:顶升机构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整体下移,将耙头吊架底座的负载转移到第一移动小车,将耙头的负载转移到第二移动小车,并撤出顶升机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整体平移步骤包括拖动状态和推动状态:拖动状态:在动力机构的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时,将动力机构安装于甲板上连接到第一移动小车的第一端,动力机构的伸缩杆收回过程中拖动第一移动小车在导轨上往目标位置移动;
推动状态:在动力机构的伸缩杆处于回缩状态时,将动力机构安装于甲板上连接到第一移动小车的第二端,动力机构的伸缩杆伸出过程中推动第一移动小车在导轨上往目标位置移动;所述整体平移步骤由所述拖动状态和所述推动状态依次循环往复,直至将第一移动小车平移至目标位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落位甲板步骤包括:目标位置顶升:两个第一千斤顶分别支撑于耙头吊架的两个耳轴下,第二千斤顶放置于耙头下方通过第一钢管支撑起耙头,还包括设置于支撑于耙头吊架外支液压缸固定端耳轴处的第三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第二千斤顶和第三千斤顶配合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整体顶升;撤出平移机构:将第一移动小车和第二移动小车从导轨上撤出;目标位置下移:顶升机构将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整体下移,将耙头吊架底座落位固定于甲板上,在耙头下设置支撑杆支撑耙头,并撤出顶升机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铺设导轨步骤前还包括移前准备,所述落位甲板步骤后还包括移后处理;所述移前准备包括:调整压载:调整耙吸式挖泥船压载,使耙吸式挖泥船的纵倾、横倾为零;封焊固定:封焊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封焊耙头机构的耙头、旋转接头及耙头泥管,使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断开耙管:拆卸耙头起吊钢丝,断开耙头泥管与耙中泥管之间的连接,拆卸液压管,拆卸耙头吊架底座螺栓;所述移后处理包括:移除:移除动力机构和导轨;清理:清理焊渣和灰尘,涂抹油脂;安装:安装耙头吊架的底座螺栓。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操作简单易行:无需码头、调遣、外部起重机械和人力支援,完全能利用耙吸船自身设备与人员解决船舶耙管加长缩短的全部工作。
[0018]2.施工程序简便:设备材料取出即可使用,无需外界支援,能够在耙吸船的甲板上完成导轨搭设及耙头吊架和耙头机构的移位。
[0019]3.经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用于将耙头吊架(1)和耙头机构(2)从初始位置(3)移动至目标位置(4),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甲板上的导轨(5),所述导轨(5)从所述初始位置(3)往所述目标位置(4)延伸,所述导轨(5)包括吊架移位导轨(510)和耙头移位导轨(520),所述吊架移位导轨(510)设置于所述耙头吊架(1)下方,所述耙头移位导轨(520)设置于所述耙头机构(2)的耙头(210)下方;顶升机构(6),所述顶升机构(6)包括用于顶升所述耙头吊架(1)的第一千斤顶(610)和用于顶升所述耙头(210)的第二千斤顶(620);平移机构(7),所述平移机构(7)包括设置于所述耙头吊架(1)下方的第一移动小车(710),和设置于所述耙头(210)下方的第二移动小车(720),所述第一移动小车(710)能够沿着所述吊架移位导轨(510)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小车(720)能够沿着所述耙头移位导轨(520)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连接到所述平移机构(7)的动力机构(8),所述动力机构(8)用于推动所述平移机构(7)在所述导轨(5)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千斤顶(610)和所述第二千斤顶(620)为100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610)共有两个,分别支撑于所述耙头吊架(1)的两个耳轴下,所述第二千斤顶(620)放置于所述耙头(210)下方,所述耙头(210)与所述第二千斤顶(62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钢管(10),所述第一钢管(10)支撑所述耙头(2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6)还包括第三千斤顶(630),所述第三千斤顶(630)为50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第三千斤顶(630)支撑于所述耙头吊架(1)外支液压缸固定端耳轴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8)通过传动链驱动方式或传动带驱动方式或液压缸驱动方式或电动伸缩杆驱动方式推动或拖动所述第二移动小车(720)沿着所述耙头移位导轨(520)的长度延伸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8)为行走液压缸。6.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铺设导轨:在甲板上耙头吊架(1)和耙头(210)的下方铺设导轨(5);负载转移:使用顶升机构(6)将耙头吊架(1)和耙头机构(2)整体转移到放置于导轨(5)上的平移机构(7)上;整体平移:安装动力机构(8),采用拖动和/或推动平移机构(7)的方式将耙头吊架(1)和耙头机构(2)平移至目标位置(4);落位甲板:使用顶升机构(6)将耙头吊架(1)和耙头机构(2)整体顶起并落位至甲板,撤出平移机构(7);耙管连接:将耙头泥管(230)和耙中泥管(9)连接,以安装或拆除耙头泥管(230)和耙中泥管(9)之间的延长泥管的方式调整耙管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耙吸式挖泥船的耙管长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利王朋杨乃全赵健欧灼洪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