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71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上部,去除浮渣浮油含砂粒的辣椒素污水、由进水管流入到由聚氯乙烯板材组装成横向与纵向的光催化通道,其通道两侧和底部涂布光催化材料,在底部设置LED紫外线灯珠光源而组合成光催化装置,对碱性成分辣椒素污水用光催化材料进行酸碱平衡的催化降解后,经V形溢流板溢流到沉砂池内设置的压缩空气管和空气排砂装置,压缩空气管流入的压缩空气对沉砂池内含砂粒污水进行搅拌,空气排砂装置连接压缩空气管经过压缩空气排出带有砂粒污水流经排砂管到集砂槽内堆积,排砂后污水再由返流水管回流到沉砂池内;污水经光催化装置降解流经排水管排放到下个流程实施再处理。到下个流程实施再处理。到下个流程实施再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


[0001]本技术是涉及到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环保领域,尤其是对餐厨污水中含有砂粒与沉淀物及碱性成分辣椒素进行降解与除砂处理的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含碱性成分及砂粒与沉淀物的辣椒素污水处理技术及相关的处理工艺方法研究较少,含辣椒素污水起着杀菌和具有抑制厌氧共消化的作用,使其难以进行生化处理的难题,通常仅仅被视为常规的有机物来进行处理而影响其效果;处理辣椒素污水工艺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如过滤、絮凝、气浮和膜处理等,化学方法如芬顿试剂氧化、臭氧氧化、铁炭微电解等,生物处理SBR法、活性污泥法等多种方法,破坏污水中的有机成分,使有机物矿化;利用光催化材料处理方式,对形成针对碱性成分的辣椒素污水作为特定目标污染物处理体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通过一系列技术特征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4]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沉砂池、进水管、光催化装置、空气排砂装置、光催化装置支架、空气排砂装置支架、排水管、排砂管、集砂槽、返流水管、压缩空气管、旁通排水阀门所组成。
[0005]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沉砂池内外设有贯穿墙体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在池内上半部分设置的是四方形沉砂池及沉砂池盖板,下半部分是带有圆锥体的沉砂池,使用混凝土材料堆砌成角度为600圆锥形槽与低部角度为300圆锥形槽相连接成圆锥体的沉砂池;沉砂池的四个直角处用角度为300斜坡连接600圆锥形槽的顶端;在圆锥体沉砂池内的底部上设有高度为50mm之间、角度为600圆锥形的引砂凸台;在沉砂池内偏离水平与垂直中心线角度为450处、相对于四个直角处方向的600圆锥形槽与底部角度为300圆锥形槽斜面上、分别设有900直角的沉砂V形凹槽,四个900直角的沉砂V形凹槽深度设置为40mm~50mm之间,就是为了让微小的砂粒可沿着沉砂V形凹槽向下沉淀便于达到除砂目的。
[0006]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光催化装置嵌入在圆锥体沉砂池的上部、距离四方形沉砂池内壁四周处应小于等于50mm之间,在光催化装置的中间留有应小于等于300mm
×
300mm之间的正方形空间,在光催化装置的左侧留有应小于等于100mm
×
300mm之间的长方形空间;光催化装置壳体是采用聚氯乙烯板材组合成宽度为应小于等于100mm、高度为130mm~140mm之间凹形槽的光催化通道,使用光催化通道隔板用于间隔成多条横向与纵向的光催化通道;在光催化通道的两侧和底部表面上、涂布上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通道的底部设置的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可组合成光催化装置。
[0007]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在光催化通道中间的正方形空间及左侧的长方形空间与光催化装置壳体外围四周处均设有V形溢流板,光催化装置壳体的外围处设有可连接污水流入与流出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的法兰;在光催化通道左侧的长方形空间设有排泄水管和用螺纹连接的旁通排水阀门,排泄水管插入光催化通道一端用焊接形式或粘结剂连接予以固定和密封;设置排泄水管连接旁通排水阀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保养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和清扫光催化通道内沉积的微小砂粒和沉淀物的排出,保持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和光催化材料对辣椒素污水降解的持效性与稳定性;在光催化通道的出口段处设有排水溢流管与光催化通道底部用焊接形式或粘结剂予以连接固定,排水溢流管的深度设置为150mm~160mm之间;设置光催化通道的长度应大于等于6.5m之间,以0.5m/s~0.6m/s流速的污水流入到光催化通道内,在通道内辣椒素污水的停留时间应不低于10秒~12秒之间,让辣椒素污水便于在光催化通道内有足够的催化时间和起到对辣椒素污水的降解效果。
[0008]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光催化通道内设置的LED紫外线灯珠光源是由有机玻璃灯管、LED紫外线灯珠、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组合成;在有机玻璃灯管内设有LED紫外线灯珠与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的材料是采用1mm厚度的不锈钢板制作而成;LED紫外线灯珠分别设置在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的左侧与右侧两个斜面之上,左侧与右侧两个斜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设置为400;为了有效发挥适用于相对较窄、可吸收可见光的石墨氮化碳作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材料,起到对辣椒素污水的良好光催化反应,对LED紫外线灯珠是采用波长为395nm~420nm之间的产品,其目的是为了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可以通过有机玻璃灯管和水的折射到光催化通道的两个侧面与底面上;以污水进水管处的开端沿着横向与纵向的光催化通道、至以污水排水管处为终端铺设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在污水进水管处把供电电源线插入有机玻璃灯管内贯穿沉砂池墙体延伸至墙体外设置的电源插座上,用于供给LED紫外线灯珠光源的电源;光催化通道内设置LED紫外线灯珠光源的总长度应大于等于6.3m~6.5m之间;配置灯管固定夹箍和固定夹箍紧固件,把LED紫外线灯珠光源用于固定在光催化通道的凹形槽底部上,灯管固定夹箍、固定夹箍紧固件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0mm以上。
[0009]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空气排砂装置设置在沉砂池与光催化装置的中心、处于300mm
×
300mm之间的正方形空间内,空气排砂装置是由空气排砂圆筒体与空气排砂管及排砂管组合成;设置空气排砂管及排砂管的口径相同,空气排砂圆筒体的直径设置为150mm以上,空气排砂圆筒体的上部设有空气排砂圆筒体盖板,空气排砂管的底部设有空气排砂变径接头,在空气排砂变径接头内部设有压缩空气集砂管和压缩空气集砂变径喷嘴,其外部设有内螺纹的固定接头与空气排砂变径接头进行焊接固定后、与压缩空气集砂管用螺纹形式连接;把空气排砂管的上部垂直延伸到空气排砂圆筒体内,其延伸高度为空气排砂圆筒体底部距离120mm~130mm之间;再则排砂管以水平横向连接且贯穿于空气排砂圆筒体内,排砂管贯穿空气排砂圆筒体的底部距离为90mm~100mm高度之间,排砂管与空气排砂圆筒体用焊接形式予以固定;空气排砂圆筒体内设有排砂导流填料,其填料以斜坡形式、高度与排砂管的中心齐平、其斜坡底部与排砂管的管底齐平,排砂管还贯穿于沉砂池墙体与集砂槽的排砂流入管和排砂中间连接管之间设有的法兰进行相互连接固定。
[0010]所述的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集砂槽内设有集砂槽筒体和带V形溢流开口中间隔板及集砂槽盖板,集砂槽筒体中间两侧设有角钢和带有螺孔,采用紧固件用于固定带V形溢流开口中间隔板与两侧角钢连接固定,通过带V形溢流开口中间隔板分割为相同容积大小的集砂沉砂槽和集砂排水槽;在集砂沉砂槽上部、距离设定溢流水位高度为100mm之间、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催化装置嵌入沉砂池协同降解辣椒素污水与除砂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沉砂池、进水管、光催化装置、空气排砂装置、光催化装置支架、空气排砂装置支架、排水管、排砂管、集砂槽、返流水管、压缩空气管、旁通排水阀门所组成;沉砂池内外设有贯穿墙体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在池内上半部分设置的是四方形沉砂池及沉砂池盖板,下半部分是带有圆锥体的沉砂池,使用混凝土材料堆砌成角度为600圆锥形槽与低部角度为300圆锥形槽相连接成圆锥体的沉砂池;沉砂池的四个直角处用角度为300斜坡连接600圆锥形槽的顶端;在圆锥体沉砂池内的底部上设有高度为50mm之间、角度为600圆锥形的引砂凸台;在沉砂池内偏离水平与垂直中心线角度为450处、相对于四个直角处方向的600圆锥形槽与底部角度为300圆锥形槽斜面上、分别设有900直角的沉砂V形凹槽,四个900直角的沉砂V形凹槽深度设置为40mm~50mm之间;光催化装置嵌入在圆锥体沉砂池的上部、距离四方形沉砂池内壁四周处应小于等于50mm之间,在光催化装置的中间留有应小于等于300mm
×
300mm之间的正方形空间,在光催化装置的左侧留有应小于等于100mm
×
300mm之间的长方形空间;光催化装置壳体是采用聚氯乙烯板材组合成宽度为应小于等于100mm、高度为130mm~140mm之间凹形槽的光催化通道,使用光催化通道隔板用于间隔成多条横向与纵向的光催化通道;在光催化通道的两侧和底部表面上、涂布上是利用生物质炭作为表面活性吸附载体、采用化学性质稳定且能带相对较窄、可吸收可见光的石墨氮化碳(g

C3N4)及极为普遍和高稳定性的二氧化钛(TiO2)作为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通道底部设置的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可组合成光催化装置;在光催化通道中间的正方形空间及左侧的长方形空间与光催化装置壳体外围四周处均设有V形溢流板,光催化装置壳体的外围处设有可连接污水流入与流出的进水管和排水管的法兰;在光催化通道左侧的长方形空间设有排泄水管和用螺纹连接的旁通排水阀门,排泄水管插入光催化通道一端用焊接形式或粘结剂连接予以固定和密封;在光催化通道的出口段处设有排水溢流管与光催化通道底部用焊接形式或粘结剂予以连接固定,排水溢流管的深度设置为150mm~160mm之间;设置光催化通道的长度应大于等于6.5m之间,在其通道内的辣椒素污水停留时间应不低于10秒~12秒之间;光催化通道内设置的LED紫外线灯珠光源是由有机玻璃灯管、LED紫外线灯珠、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组合成;在有机玻璃灯管内设有LED紫外线灯珠与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的材料是采用1mm厚度的不锈钢板制作而成;LED紫外线灯珠分别设置在LED紫外线灯珠角形支架的左侧与右侧两个斜面之上,左侧与右侧两个斜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设置为400;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可以通过有机玻璃灯管和水的折射到光催化通道的两个侧面与底面上;以污水进水管处的开端沿着横向与纵向的光催化通道、至以污水排水管处为终端铺设LED紫外线灯珠光源;在污水进水管处把供电电源线插入有机玻璃灯管内贯穿沉砂池墙体延伸至墙体外设置的电源插座上,用于供给LED紫外线灯珠光源的电源;光催化通道内设置LED紫外线灯珠光源的总长度应大于等于6.3m~6.5m之间;配置灯管固定夹箍和固定夹箍紧固件,把LED紫外线灯珠光源用于固定在光催化通道的凹形槽底部上,灯管固定夹箍、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妙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