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试验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66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试验装置和系统,转向架包括轮轴、一对轮毂和一对制动盘;轮毂和制动盘均套接在轮轴上,轮毂分别位于轮轴的两端上,制动盘位于两个轮毂之间,且轮毂的直径大于制动盘的直径;每个制动盘对应一个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传动杠杆、至少一对夹钳和至少一个连接杠杆,一对夹钳分别贴合制动盘的两侧面,连接杠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夹钳和传动杠杆,充风阀和排风阀的开关来对传动杠杆进行充风、排风,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压力值通过一定的频率回送计算机,连接杠杆将作用力传递到夹钳上,夹钳将制动盘进行掰动,进而向轮毂提供制动力,来满足动作试验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架试验装置的操作简单、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架试验装置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转向架试验装置和系统,属于转向架


技术介绍

[0002]铁路客车转向架属于车辆走行部分,犹如人的双腿,是车辆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转向架的各种参数也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稳定性和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其主要功能为: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车体都能可靠地坐落在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装置使车轮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运行的平动,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从车体至车轮之间或从轮轨至车体之间的各种载荷及作用力,并使轴重均匀分配,随着铁路客车的不断提速想,需要提升转向架制动力,基础制动为踏面制动的结构已逐渐被盘型制动取代,在转向架再制造完成后,需要对制动缸及其附属的气路、夹钳进行保压及动作试验,目前通常采用管路、单向阀、气压表组成的简易工装对转向架进行充风、保压、排风试验,存在效率低、记录不规范、返工次数多、不可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较为简单、可控的转向架试验装置和系统。
[0004]一种转向架试验装置,包括转向架、两个制动装置;
[0005]其中,转向架包括轮轴、一对轮毂和一对制动盘;
[0006]轮毂和制动盘均套接在轮轴上,轮毂分别位于轮轴的两端上,制动盘位于两个轮毂之间,且轮毂的直径大于制动盘的直径;
[0007]每个制动盘对应一个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传动杠杆、至少一对夹钳和至少一个连接杠杆,一对夹钳分别贴合制动盘的两侧面,连接杠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夹钳和传动杠杆。
[0008]风源管路包括充风阀、排风阀、传感器和快速接头,充风阀和排风阀同时连接传感器和快速接头,快速接头连接传动杠杆。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轮轴由轴头、第一轴肩、轴身、第二轴肩、轴尾依次连接而成;轴身、第一轴肩、轴头的直径呈渐小设置,且第一轴肩与第二轴肩的直径相同,轴身与轴尾的直径相同。
[0010]进一步的,制动装置还包括轮毂锁紧件和制动盘锁紧件,一对轮毂分别位于轴头和轴尾,一对轮毂的侧面分别抵在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的侧面上,轮毂锁紧件套接在轴头或轴尾上,且轮毂锁紧件的侧面抵接轮毂的另一侧面,制动盘位于第一轴肩或第二轴肩上,制动盘的侧面抵在轴身的侧面上,制动盘锁紧件套接在第一轴肩或第二轴肩上,且制动盘锁紧件的侧面抵接制动盘的另一侧面。
[0011]进一步的,夹钳不贴合制动盘的一侧面向外突出形成突出件,夹钳的铰接点位于
突出件上,连接杠杆的一端与夹钳设置有突出件的一侧面抵接。
[0012]进一步的,制动装置还包括加强臂,加强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两个连接杠杆的中部。
[0013]进一步的,加强臂与连接杠杆可拆卸式连接。
[0014]进一步的,加强臂的中部设置有把手。
[0015]进一步的,一种转向架实验系统,还包括移动控制中心和便携式控制仪,移动控制中心和便携式控制仪通讯连接,便携式控制仪通过风源管路与转向架实验装置中的传动杠杆连接。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试验装置将轮毂和制动盘均套接在轮轴上,充风阀和排风阀的开关来对传动杠杆进行充风、排风,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压力值通过一定的频率回送计算机,连接杠杆将作用力传递到夹钳上,夹钳将制动盘进行掰动,进而向轮毂提供制动力,来满足动作试验的需要,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试验装置的操作简单、方便。
[0017]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试验装置两个连接杠杆的中部连接有加强臂,来增加两个连接杠杆的强度,同时将两个连接杠杆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使连接杠杆的固定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试验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1、移动控制中心;2、便携式控制仪;3、风源管路;4、转向架;41、轮毂;42、制动盘;43、轮轴;5、制动装置;51、传动杠杆;52、连接杠杆;53、加强臂;54、把手;55、夹钳;56、突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转向架试验装置,包括转向架4、两个制动装置5;其中,转向架4包括轮轴43、一对轮毂41和一对制动盘42。
[0024]车辆转向架是指由车辆上两对或两对以上轮对用构架等装置联成一组并能相对于车体回转,且装备有弹簧等部件构成的一个独立走行结构,一般一次动作试验,需要两个转向架4、四个制动装置5,两个转向架4相互拼接来模拟车辆,四个制动装置5分布为四个轮毂41提供制动力。
[0025]本技术实施例的轮毂41和制动盘42均套接在轮轴43上,轮毂41分别位于轮轴
43的两端上,制动盘42位于两个轮毂41之间,且轮毂41的直径大于制动盘42的直径,个制动盘42对应一个制动装置5,制动装置5包括传动杠杆51、至少一对夹钳55和至少一个连接杠杆52,一对夹钳55分别贴合制动盘42的两侧面,准确而言,夹钳55将制动盘42进行夹持,连接杠杆52的两端分别铰接夹钳55和传动杠杆51。
[0026]风源管路包括充风阀、排风阀、传感器和快速接头,充风阀和排风阀同时连接传感器和快速接头,快速接头连接传动杠杆。
[0027]参考图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转向架实验系统,还包括移动控制中心1和便携式控制仪2,移动控制中心1和便携式控制仪2通讯连接,便携式控制仪2通过风源管路与转向架实验装置中的传动杠杆51连接。移动控制中心1能不受限制控制多台便携式控制仪2,每台便携式控制仪2能对每辆转向架4进行风压试验、动作试验,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回移动控制中心1。
[0028]移动控制中心1的计算机利用通讯串口和智能控制卡针对每个台位的便携式控制仪2通过无线电台发送相应的过程控制指令(充风、保压、排风等指令),同时接收每个台位的便携式控制仪2通过无线电台反馈的压力传感器值。计算机根据压力值及系统时间进行保压20min试验和自动判别漏泄情况等试验过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保存、打印等功能
[0029]便携式控制仪2利用无线电台接收的控制命令对转向架1进行充风、保压、排风试验,并采集到的压力值通过一定的频率回送移动控制中心1。需要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两个制动装置;其中,所述转向架包括轮轴、风源管路、一对轮毂和一对制动盘;所述轮毂和所述制动盘均套接在所述轮轴上,所述轮毂分别位于所述轮轴的两端上,所述制动盘位于两个所述轮毂之间,且所述轮毂的直径大于所述制动盘的直径;每个所述制动盘对应一个所述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传动杠杆、至少一对夹钳和至少一个连接杠杆,一对所述夹钳分别贴合所述制动盘的两侧面,所述连接杠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夹钳和所述传动杠杆;所述风源管路包括充风阀、排风阀、传感器和快速接头,所述充风阀和所述排风阀同时连接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连接所述传动杠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由轴头、第一轴肩、轴身、第二轴肩、轴尾依次连接而成;所述轴身、所述第一轴肩、所述轴头的直径呈渐小设置,且所述第一轴肩与所述第二轴肩的直径相同,所述轴身与所述轴尾的直径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还包括轮毂锁紧件和制动盘锁紧件,一对所述轮毂分别位于所述轴头和所述轴尾,一对所述轮毂的侧面分别抵在所述第一轴肩和所述第二轴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舒恒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