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输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42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体外输血装置,所述体外输血装置包括:回流管路和过滤装置;所述回流管路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动脉及静脉,以将所述动脉内的血液回流至所述静脉;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内,用于过滤从所述动脉流出的血液中的血栓或碎片。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体输血装置应用至术中逆流保护,可避免因手术时间太长而形成血栓,且可避免在解除近端封堵后,残余未被吸出的血栓被冲入颅内细小血管。残余未被吸出的血栓被冲入颅内细小血管。残余未被吸出的血栓被冲入颅内细小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外输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体外输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内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其中血管内狭窄类疾病占据很大一部分的病例,无论是心脉、冠脉、脑血管或是外周血管都可能发生血管内狭窄。
[0003]目前治疗劲动脉狭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外科手术,将颈动脉剖开,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另一种是进行微创手术,通过股动脉入路在颈动脉处放置支架进行颈动脉重建术(CAS),前者手术风险较高,后者需要需要提前在病变侧颈动脉远端提前放置保护伞等保护装置,防止在后续的操作如放置支架或其他器械穿过病灶区时,导致病灶区的斑块脱落形成血栓,被血液冲向远端进入颅内更细小的血管,造成更严重的中风,操作难度系数高且防栓塞效果有待提高。
[0004]另外,目前有一种新型颈动脉重建术(TCAR),通过在颈动脉处搭建逆流的血液流向,来实现一个近端保护,防止血栓碎屑的逃逸。具体而言,颅内血管正常流动方向为:从主动脉弓出发,分别流向左颈总动脉及右颈总动脉,后流入颅内,且左颈总动脉及右颈动脉的血液通过颅内威利斯环(willis环)连通。在一边出现供血不足时,另一边反向流动血液可进行一部分的补充。而颈动脉的近端保护正是利用这一人体血管及血液流动方向,来形成近端保护。具体而言,在一侧颈总动脉底部通过球囊或者暴露扎紧的方式进行封堵(前者相对于后者,对颈动脉处的伤口更小,对神经损伤更小),在该侧颈内动脉处的血流流动方向则会从向上流动变成向下流动,而在流至封堵部位后,由于血液流动通道被封堵,在该部位后续血液流动会停滞,即在该病灶区段血液出现停滞,从而可以防止脱落的血栓被血液冲向颅内更细小血管。但是,病灶区段血液出现停滞时间过长,也可能会促进形成血栓,所以对于手术时间有所限制,而且脱落的血栓只能通过在此处抽血的方式带出,解除近端封堵后,可能存在残余未被吸出的血栓仍然被冲入颅内细小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输血装置,以解决颈动脉重建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体外输血装置,包括:回流管路和过滤装置;
[0007]所述回流管路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动脉及静脉,以将所述动脉内的血液回流至所述静脉;
[0008]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内,用于过滤从所述动脉流出的血液中的血栓或碎片。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体外输血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回流管路,用于调节流经所述回流管路的血液的流量。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回流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延伸管路,所述延伸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以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动脉及所述静脉,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血液流经所述第二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大于血流流经所述第一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0011]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用于阻断血液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流通,以调节流经所述回流管路的血液的流量。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径。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阀门和阀门位置调整结构,所述阀门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内,所述阀门位置调整结构用于驱动所述阀门于所述第一管路内移动,以阻断血液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流通。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阀门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所述第二关节通过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阀门连接,所述第二关节的一端被限制呈线性移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关节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关节的一端呈线性移动时驱动所述第一关节转动。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连杆结构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二关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关节可转动地连接;或者,
[0016]所述第一关节与所述第二关节连接的一端具有圆形凸台,所述第二关节的另一端具有凹槽,所述圆形凸台卡合于所述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二关节与所述第一关节可转动地连接。
[0017]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体外输血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线性限位槽,所述第二关节的一端在所述线性限位槽内线性移动。
[0018]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阀门位置调整结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关节的一端呈线性移动。
[0019]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具有通孔的前端锥台和具有内部锥槽的后端过滤网骨架,所述前端锥台固定于所述第一管路内,所述前端锥台和所述内部锥槽配合连接。
[0020]可选的,在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主体管段、延伸管段和密封圈,所述前端锥台固定于所述主体管段内,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前端锥台之间,所述延伸管段沿轴向挤压所述密封圈后与所述主体管段之间可拆卸连接。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体外输血装置包括:回流管路和过滤装置;所述回流管路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动脉及静脉,以将所述动脉内的血液回流至所述静脉;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内,用于过滤从所述动脉流出的血液中的血栓或碎片。将本技术提供的体输血装置应用至术中逆流保护,可避免因手术时间太长而形成血栓,且可避免在解除近端封堵后,残余未被吸出的血栓或碎片被冲入颅内细小血管。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输血装置与动静脉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体外输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体外输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a~4c为本明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输送装置的三种状态示意图;
[0026]图5为图3所示的体外输血装置加装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2所示的体外输血装置加装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输送装置的管路封堵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0030]图9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关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9b为图9a所示的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性限位槽的一种设置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装置的设置示意图;
[0034]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5]1‑
体外输血装置;2

动脉;3

球囊导管;4

静脉;5

鞘管;
[0036]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流管路和过滤装置;所述回流管路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动脉及静脉,以将所述动脉内的血液回流至所述静脉;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回流管路内,用于过滤从所述动脉流出的血液中的血栓或碎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输血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设于所述回流管路,用于调节流经所述回流管路的血液的流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路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延伸管路,所述延伸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以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动脉及所述静脉,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血液流经所述第二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大于血流流经所述第一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用于阻断血液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流通,以调节流经所述回流管路的血液的流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阀门和阀门位置调整结构,所述阀门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内,所述阀门位置调整结构用于驱动所述阀门于所述第一管路内移动,以阻断血液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或所述第二管路中的流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外输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欣周炯
申请(专利权)人:神途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