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25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涉及建筑管理平台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施工现场的检查过程需要几个人,需要在图纸上进行反复确认,会存在误差,重复进行的工序,过程浪费时间,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扫描端、云端、服务器和执行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BIM与AR相结合,对施工场地各个区域进行灵活的检查,检查人员可以准确地将BIM模型与实际构造进行比较,AR使检查人员可以拍照,记录潜在问题,然后将其集成到BIM模型中,在云端发起流程,如果发现问题可以指派相应人员进行二次复查,二次复查确认无误后再次指派整改进行修正,完成整改后提交验收,大幅度提高准确性并节约时间与成本。度提高准确性并节约时间与成本。度提高准确性并节约时间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管理平台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数字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设计施工建造离不开各参建单位的紧密的配合,图纸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通过图纸,人们可以想象出这个构件在三维空间的样子,在现场施工时可以依照图纸的标识来判定该构件的尺寸、位置等信息来完成施工,往往一个项目的建成可能汇聚了上千页的图纸。但二维的图纸在表达三维下的物体时是有局限性的,它容易产生空间上的误导,从而发生错误导致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云计算和数据流基础架构可以使移动设备的数据无缝连接起来。雷达系统和图像算法的引进使得移动设备可以高精度的扫描物体并分析结果,但这些在建筑行业上的应用依旧处于婴儿阶段。
[0003]利用BIM+AR技术,用户可以在施工之前以真实的比例真实地看到建筑物。通过将BIM模型加载到移动设备端,利用AR技术在规划红线周围进行虚拟漫步,查看是否存在任何冲突或进行更改,从而避免发生错误,这样可以使得各参建方能够实时看到任何更改的所造成的影响。
[0004]但现有技术中在对施工现场的检查过程需要几个人,需要在图纸上进行反复确认,即使这样,也可能会存在误差,有些工序通常是必须重复进行的,从而使过程很费时间,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施工现场的检查过程需要几个人在图纸上进行反复确认,也会存在误差,重复进行的工序,过程浪费时间,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扫描端、云端、服务器和执行模块;
[0008]扫描端,用于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区域的问题信息进行扫描校对;当发现问题时,生成异常信令,并将得到的问题信息组与异常信令发送至云端,由云端向服务器中传输;当未发现问题时,则生成核验通过信令,同样将核验通过信通过云端向服务器传输;
[0009]云端,用于扫描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衔接传输,也用于将扫描端得到的数据进行存储;
[0010]服务器内设置有数据库和分类模块;数据库,用于接收云端传输的问题信息组、异常信令及核验通过信令并对问题信息组进行解析;数据库内还存储有可进行修改编辑的BIM模型库;数据库内还存储有整改人员信息组,整改人员信息组由人员姓名、人员编号、人员整改问题数量、人员整改问题平均时间及人员整改平均完成度组成;
[0011]分类模块内设置有问题分类单元及人员分类单元;问题分类单元,用于将数据库内接收到的问题信息组进行分类,问题的分类类别由低风险等级问题、中风险等级问题及高风险等级问题三个类别组成;
[0012]人员分类单元,用于将整改人员进行低风险适调人员、中风险适调人员及高风险适调人员三个类别的分类;
[0013]执行模块内设置有复查执行单元和整改执行单元;复查执行单元用于接收异常信令,并利用复查人员对复查点进行复查,完成复查后对存在偏差的问题信息组进行修正,并将复查没有发现出入的情况与复查后存在偏差的情况分别生成无改信令及复查完成信令并形成整改信令向服务器中发送;
[0014]整改执行单元,用于接收整改信令,并判断整改信令所对应的问题风险等级,当问题属于低风险、中风险或高风向时,分别生成低执流程、中执流程或高执流程向云端发送并执行。
[0015]进一步的,所述低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云端接收到低执信令后,将低执信令向位于低风险适调人员类别的多个整改人员的手持AR扫描设备中传输,收到低执信令的多个整改人员由AR扫描设备判断目前所处位置与问题区域的距离,在多个距离中选取一个最近的距离,然后通过最近距离的AR扫描设备向整改人员进行提示,并由整改人员通过AR扫描设备向云端传输接收低执信令的信息,其中未得到AR扫描设备提示的整改人员无需执行整改流程;
[0016]中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云端接收到中执信令后,将中执信令向位于中风险适调人员类别的多个整改人员的手持AR扫描设备中传输,收到中执信令的多个整改人员由AR扫描设备判断目前所处位置与问题区域的距离,在多个距离中选取一个最近的距离,然后通过最近距离的AR扫描设备向整改人员进行提示,并由整改人员通过AR扫描设备向云端传输接收中执流程的信息,其中未得到AR扫描设备提示的整改人员无需执行整改流程;
[0017]高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云端接收到高执信令后,将高执信令向位于高风险适调人员类别的多个整改人员的手持AR扫描设备中传输,收到高执信令的多个整改人员由AR扫描设备判断目前所处位置与问题区域的距离,在多个距离中选取一个最近的距离,然后通过最近距离的AR扫描设备向整改人员进行提示,并由整改人员通过AR扫描设备向云端传输接收高执流程的信息,其中未得到AR扫描设备提示的整改人员无需执行整改流程。
[0018]进一步的,所述扫描端由多个AR扫描设备组成,其中AR扫描设备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扫描校对的过程即通过检查人员利用AR扫描设备及AR技术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构造与数据库内的BIM模型进行比对并判断是否存在偏差。
[0019]进一步的,所述问题分类单元对问题信息组进行分类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20]将问题信息组进行解析得到问题区域、问题类型、问题发现时间、问题发生预估时间、问题点负责人及复查推荐人选;分类模块中还设置有若干个区域值分别对应着不同问题区域,将解析后得到的问题区域与若干个区域值进行比对,得到一个与解析后得到的问题区域相匹配的区域值;还设置有若干个类型值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问题类型,将解析后得到的问题类型与若干个类型值进行比对,得到一个与解析后得到的问题类型相匹配的类型值;还用于将问题信息组解析后得到的问题发现时间与问题发生预估时间计算差值,得到预计时差,分别将区域值、类型值及预计时差三个数值通过计算得到此问题的风险级值;
[0021]问题分类单元中还设置有低分险等级区间、中风险等级区间及高风险等级区间,且低风险等级区间、中风险等级区间及高风险等级区间为连续区间,将风险级值FX与低风险等级区间、中风险等级区间及高风险等级区间三个连续区间进行比对,判断风此问题的险级值位于哪个区间范围内,并得到此问题所处的风险等级;并以相同方式判断多个问题所处的风险等级。
[0022]进一步的,所述复查执行单元在接收到异常信令时,则通过云端发起复查流程,复查流程即:在执行模块接收到异常信令后向云端发送复查信令;
[0023]云端将复查信令向扫描端发送;
[0024]扫描端中多个AR扫描设备中位于问题区域周边的多个AR扫描设备在接收到复查信令后,将位于问题区域周边的多个AR扫描设备与问题信息组中多个复查推荐人选所持的多个AR扫描设备进行比对,当发现有重合的AR扫描设备时,则将复查任务向重合A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端、云端、服务器和执行模块;扫描端,用于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区域的问题信息进行扫描校对;当发现问题时,生成异常信令,并将得到的问题信息组与异常信令发送至云端,由云端向服务器中传输;当未发现问题时,则生成核验通过信令,同样将核验通过信通过云端向服务器传输;云端,用于扫描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衔接传输,也用于将扫描端得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服务器内设置有数据库和分类模块;数据库,用于接收云端传输的问题信息组、异常信令及核验通过信令并对问题信息组进行解析;数据库内还存储有可进行修改编辑的BIM模型库;数据库内还存储有整改人员信息组,整改人员信息组由人员姓名、人员编号、人员整改问题数量、人员整改问题平均时间及人员整改平均完成度组成;分类模块内设置有问题分类单元及人员分类单元;问题分类单元,用于将数据库内接收到的问题信息组进行分类,问题的分类类别由低风险等级问题、中风险等级问题及高风险等级问题三个类别组成;人员分类单元,用于将整改人员进行低风险适调人员、中风险适调人员及高风险适调人员三个类别的分类;执行模块内设置有复查执行单元和整改执行单元;复查执行单元用于接收异常信令,并利用复查人员对复查点进行复查,完成复查后对存在偏差的问题信息组进行修正,并将复查没有发现出入的情况与复查后存在偏差的情况分别生成无改信令及复查完成信令并形成整改信令向服务器中发送;整改执行单元,用于接收整改信令,并判断整改信令所对应的问题风险等级,当问题属于低风险、中风险或高风向时,分别生成低执流程、中执流程或高执流程向云端发送并执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云端接收到低执信令后,将低执信令向位于低风险适调人员类别的多个整改人员的手持AR扫描设备中传输,收到低执信令的多个整改人员由AR扫描设备判断目前所处位置与问题区域的距离,在多个距离中选取一个最近的距离,然后通过最近距离的AR扫描设备向整改人员进行提示,并由整改人员通过AR扫描设备向云端传输接收低执信令的信息,其中未得到AR扫描设备提示的整改人员无需执行整改流程;中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云端接收到中执信令后,将中执信令向位于中风险适调人员类别的多个整改人员的手持AR扫描设备中传输,收到中执信令的多个整改人员由AR扫描设备判断目前所处位置与问题区域的距离,在多个距离中选取一个最近的距离,然后通过最近距离的AR扫描设备向整改人员进行提示,并由整改人员通过AR扫描设备向云端传输接收中执流程的信息,其中未得到AR扫描设备提示的整改人员无需执行整改流程;高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云端接收到高执信令后,将高执信令向位于高风险适调人员类别的多个整改人员的手持AR扫描设备中传输,收到高执信令的多个整改人员由AR扫描设备判断目前所处位置与问题区域的距离,在多个距离中选取一个最近的距离,然后通过最近距离的AR扫描设备向整改人员进行提示,并由整改人员通过AR扫描设备向云端传输接收高执流程的信息,其中未得到AR扫描设备提示的整改人员无需执行整改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端由多个AR扫描设备组成,其中AR扫描设备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扫描校对的过程即通过检查人员利用AR扫描设备及AR技术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构造与数据库内的BIM模型进行比对并判断是否存在偏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与AR的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问题分类单元对问题信息组进行分类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问题信息组进行解析得到问题区域、问题类型、问题发现时间、问题发生预估时间、问题点负责人及复查推荐人选;分类模块中还设置有若干个区域值分别对应着不同问题区域,将解析后得到的问题区域与若干个区域值进行比对,得到一个与解析后得到的问题区域相匹配的区域值;还设置有若干个类型值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问题类型,将解析后得到的问题类型与若干个类型值进行比对,得到一个与解析后得到的问题类型相匹配的类型值;还用于将问题信息组解析后得到的问题发现时间与问题发生预估时间计算差值,得到预计时差,分别将区域值、类型值及预计时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昊张亚文史俊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泰禾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