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93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8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涉及太阳能光伏支架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梁和檩条,檩条通过连接机构与太阳能板可拆卸,檩条顶端形成有两个弯折部。当太阳能面板受到向下的风力荷载时,荷载通过压码传递到檩条上,檩条受力顶端产生外扩或内倾的趋势,连接板对两个弯折部进行限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在连接板上产生与弯折部的受力相反的力,从而降低弯折部受力产生外扩或内倾的概率,当风力荷载向上时,压码和连接板配合提高太阳能面板与檩条连接处的稳定性,以此降低太阳能面板发生形变产生凹陷或鼓包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转化利用率,因此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


[0001]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光伏支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太阳能面板设计的特殊的支架,一般材质有铝合金、碳钢及不锈钢。
[0003]光伏支架一般安装在建筑物屋面或幕墙和地面上,混凝土屋面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平屋面,在混凝土屋面上安装的光伏支架通常包括支撑底架、支撑梁和檩条,支撑底架与混凝土屋面连接,将支撑梁安装在支撑底架上,然后将通过螺栓将多根檩条与支撑梁连接,檩条的选用通常是采用截面呈U型的檩条,檩条开口端朝向太阳能面板,最后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多根檩条上,以此实现太阳能面板的安装。
[0004]由于太阳能面板大部分都是安装在屋面顶端,因此太阳能面板在日常使用中会受到强大的风力荷载,当太阳能面板受到向下的风力时,荷载通过面板传递到檩条上,檩条顶端受到荷载后产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形变,檩条产生形变对太阳能面板形成拉力,以此导致太阳能面板在檩条拉力以及风力荷载下发生形变产生凹陷,当风力荷载向上时,太阳能面板则受力产生鼓包,太阳能面板产生凹陷或鼓包均导致受光照的面积降低,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的转化利用率,因此降低了太阳能面板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太阳能面板的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包括支撑梁和设置在支撑梁上的檩条,所述檩条通过连接机构与太阳能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檩条顶端呈开口状态,且所述檩条顶端向下弯折形成有两个弯折部,两个所述弯折部抵触在太阳能面板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0008]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卡接设置在两个弯折部上且能从两个弯折部上取下;
[0009]压码,所述压码扣设在太阳能面板上且抵压在两个弯折部上并位于连接板上方;
[0010]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压码上且与连接板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连接板卡接安装在两个弯折部上,然后将太阳能面板抵触在檩条上,将压码扣设在太阳能面板上,使得压码抵压在两个弯折部的上端,锁定连接组件对压码和连接板进行限位,当太阳能面板受到向下的风力荷载时,荷载通过压码传递到檩条上,檩条受力顶端产生外扩或内倾的趋势,连接板对两个弯折部进行限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在连接板上产生与弯折部的受力相反的力,从而降低弯折部受力产生外扩或内倾的概率,当风力荷载向上时,压码和连接板配合提高太阳能面板与檩条连接处的稳定性,以此降低太阳能面板发生形变产生凹陷或鼓包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转化利用率,因此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工作效率。
[0012]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13]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压码和连接板;
[0014]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螺栓上且抵紧在连接板上进行定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板卡接安装在两个弯折部上,然后将太阳能面板抵触在檩条上,将压码扣设在太阳能面板上,使得压码抵压在两个弯折部的上端,然后将连接螺栓穿过压码和连接板,转动连接螺母抵紧在连接板下表面上进行定位,以此实现压码和檩条的连接定位,压码受力时通过连接螺栓传递部分荷载到连接板上,通过檩条、压码、连接板对荷载的分担,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稳定性;同时反向操作即能进行拆卸更换,从而提高了檩条更换和定位的便捷性。
[0016]可选的,所述檩条相背两外侧壁上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部,两个所述凹陷部均位于连接板下方且用于平衡力矩。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部受力产生外扩趋势时,连接板对两个弯折部进行拉动,从而降低两个弯折部产生外扩的概率,同时凹陷部受力产生与弯折部同样的外扩趋势,而凹陷部外扩时对位于凹陷部上方的檩条产生向内的拉力,因此檩条上受到向外的压力和向内的拉力,力矩部分抵消以达到平衡状态,从而降低了檩条受力产生形变的概率,以此提高了檩条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太阳能面板的工作效率。
[0018]可选的,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撑斜梁和支撑立柱,所述檩条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斜梁上,所述支撑斜梁呈倾斜状态,所述支撑斜梁通过第一支撑组件与屋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立柱通过第二支撑组件与屋面和支撑斜梁可拆卸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支撑立柱安装在屋面上,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对支撑立柱进行定位,并将支撑斜梁的顶端安装在支撑立柱上,通过第一支撑组件将支撑斜梁底端与屋面连接,随后将檩条抵触在支撑斜梁上的合适位置,锁定固定组件对檩条进行定位,最后将太阳能面板与檩条连接,以此实现太阳能面板的安装,反向操作即能进行拆卸更换,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面板拆卸更换和安装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光伏支架运输和收纳的便捷性,及时对损坏的部位进行更换可以提高太阳能面板的工作效率。
[0020]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0021]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在檩条上,所述固定件抵紧在檩条与支撑斜梁之间;
[0022]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檩条、固定件和支撑斜梁;
[0023]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栓上且抵紧在支撑斜梁上。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配合对支撑斜梁进行定位后,将固定件抵触在支撑斜梁上,将檩条放置在固定件内,使得固定件套设在檩条上,将固定螺栓穿过檩条、固定件和支撑斜梁,转动固定螺母抵紧在支撑斜梁上进行定位,最后再将连接板卡接安装在两个弯折部上,再将太阳能面板与檩条连接,以此实现檩条与支撑斜梁的连接,反向操作即能拆卸更换,从而提高了檩条安装定位和拆卸更换的便捷性,通过将固定件套设在檩条外壁,从而对檩条产生形变时进行限制,以此降低檩条产生形变的概率。
[0025]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
[0026]第一底三角件,所述第一底三角件通过安装组件与屋面连接;
[0027]第一横穿螺栓,所述第一横穿螺栓穿过第一底三角件;
[0028]第一顶三角件,所述第一顶三角件转动设置在第一横穿螺栓上且抵触在支撑斜梁
上,所述支撑斜梁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顶三角件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螺栓;
[0029]第一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一横穿螺栓上且抵紧在第一底三角件上。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底三角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屋面上,转动第一顶三角件使得第一顶三角件与支撑斜梁底端的下表面抵触,然后转动第一限位螺母抵紧在第一底三角件上,以此实现支撑斜梁与屋面的连接以及对支撑斜梁的初步定位,然后通过第二支撑组件对支撑斜梁的顶端进行安装和定位,以此实现支撑斜梁的安装,反向操作即能更换,从而提高了支撑斜梁安装定位和拆卸更换的便捷性。
[0031]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
[003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包括支撑梁(1)和设置在支撑梁(1)上的檩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2)通过连接机构(3)与太阳能面板(11)可拆卸连接,所述檩条(2)顶端呈开口状态,且所述檩条(2)顶端向下弯折形成有两个弯折部(21),两个所述弯折部(21)抵触在太阳能面板(11)上,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卡接设置在两个弯折部(21)上且能从两个弯折部(21)上取下;压码(32),所述压码(32)扣设在太阳能面板(11)上且抵压在两个弯折部(21)上并位于连接板(31)上方;连接组件(33),所述连接组件(33)设置在压码(32)上且与连接板(3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3)包括:连接螺栓(331),所述连接螺栓(331)穿过压码(32)和连接板(31);连接螺母(332),所述连接螺母(332)螺纹连接在连接螺栓(331)上且抵紧在连接板(31)上进行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檩条(2)相背两外侧壁上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部(22),两个所述凹陷部(22)均位于连接板(31)下方且用于平衡力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包括支撑斜梁(12)和支撑立柱(13),所述檩条(2)通过固定组件(7)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斜梁(12)上,所述支撑斜梁(12)呈倾斜状态,所述支撑斜梁(12)通过第一支撑组件(4)与屋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立柱(13)通过第二支撑组件(5)与屋面和支撑斜梁(12)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屋面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件(71),所述固定件(71)套设在檩条(2)上,所述固定件(71)抵紧在檩条(2)与支撑斜梁(12)之间;固定螺栓(72),所述固定螺栓(72)穿过檩条(2)、固定件(71)和支撑斜梁(12);固定螺母(73),所述固定螺母(73)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栓(72)上且抵紧在支撑斜梁(12)上。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菊艳刘彬王荣王帆秦胜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重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