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64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交换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包括机体,机体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过滤机构和热交换器;第一风道的流向为室外流向室内;第二风道的流向为室内流向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新风机中加入了热交换器,这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准备进入到室内空气和准备排放到室外的空气进行一个热量的交换,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可以保证尽量与室内温度相近,而若干个第一通道和若干第二通道的依次交叉设置,可以保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温度交换。交换。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交换机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风交换机。

技术介绍

[0002]新风机作为新型的一种空气处理电器,解决了室内空气质量差、室内容易堆积二氧化碳等问题。但是作为一种室内外换气设备,使用后室内的温度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配合空调、电暖器等温度调节设备使用时,容易造成这些温度调节设备的耗电量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交换机,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风交换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过滤机构和热交换器;
[0005]所述第一风道的流向为室外流向室内;
[0006]所述第二风道的流向为室内流向室外;
[0007]所述过滤机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过滤机构用于过滤流向室内的空气;
[0008]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交界处,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若干第一通道和若干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侧,且与第一风道相通,所述第二通道贯穿所述热交换器的另外两侧,且与所述第二风道相通,若干所述第一通道和若干所述第二通道依次交叉设置。
[0009]本技术在传统新风机中加入了热交换器,这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准备进入到室内空气和准备排放到室外的空气进行一个热量的交换,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可以保证尽量与室内温度相近,而若干个第一通道和若干第二通道的依次交叉设置,可以保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温度交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第三气腔和第四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四气腔对角设置且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气腔和所述第三气腔对角设置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0011]本技术中设置有四个腔室,从而形成两个风道,而四个腔室内可以在不影响风道的情况下放置各个部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四个侧面;
[0013]所述第一通道贯穿两个位置相对的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气腔相通,另一个侧面与第四气腔相通;
[0014]所述第二通道贯穿另外两个位置相对的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气腔相通,另一个侧面与第三气腔相通。
[0015]本技术中的热交换器设置了四个侧面,且成立方体设置,这样设置后不仅可
以方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流通,而且可以利用其侧边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行密闭分隔。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通过石墨烯板分隔。
[0017]本技术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隔板采用石墨烯材质制成,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效率。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热交换器倾斜设置,以使将所述固定架分割成四个不相通的交换空间,四个所述交换空间分别与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第三气腔和所述第四气腔相通。
[0019]本技术中设置了固定架,从而让热交换器倾斜设置,这样设置后可以让热交换器的各个侧面与固定架之间形成各个气腔,方便气体的通过的同时,还可以方便对于第二过滤组件的安装。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若干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气腔或所述第二气腔的第一过滤板,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径不同。
[0021]本技术中设置得第一过滤组件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过滤板,通过这样设置得好处是,可以保证各个第一过滤板均能够各司其职,过滤不同直径得杂质,同时也可以降低第一过滤板堵塞的概率。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若干所述第二过滤板,若干所述第二过滤板可安装于所述热交换器侧面。
[0023]本实用在热交换器侧面处安装第二过滤板后可以对进入第一过滤组件和排至室外的空气均进行过滤,不仅减少了第一过滤组件的过滤压力,还能够减小对外排放废气的污染。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配置有风机。
[0025]通过所述风机设置,让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均起到主动送气的能力。
[002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
[0027]通过所述盖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对于各个部件的维修和对各个过滤板的更换。
[002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设置有挂钩,所述机体通过所述挂钩可固定于待安装处。
[0029]通过挂钩的方式将所述机体安装,可以实现可拆卸安装的功能,使得安装和取下维修更为方便。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传统新风机中加入了热交换器,这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准备进入到室内空气和准备排放到室外的空气进行一个热量的交换,使得进入室内的空气可以保证尽量与室内温度相近,而若干个第一通道和若干第二通道的依次交叉设置,可以保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温度交换。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的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技术热交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1、机体;11、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13、第三风口;14、第四风口;2、盖板;31、第一风道;32、第二风道;33、第一气腔;34、第二气腔;35、第三气腔;36、第四气腔;4、过滤机构;41、第一过滤组件;42、第一过滤板;43、第二过滤组件;44、第二过滤板;5、热交换器;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53、石墨烯板;6、固定架;61、交换空间;62、开口;7、挂钩;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8]本实施例的一种新风交换机,包括机体1,机体1包括第一风道31、第二风道32、过滤机构4和热交换器5;
[0039]第一风道31的流向为室外流向室内;
[0040]第二风道32的流向为室内流向室外;
[0041]过滤机构4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风道31内,过滤机构4用于过滤流向室内的空气;
[0042]热交换器5设置于第一风道31和第二风道32的交界处,热交换器5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交换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第一风道(31)、第二风道(32)、过滤机构(4)和热交换器(5);所述第一风道(31)的流向为室外流向室内;所述第二风道(32)的流向为室内流向室外;所述过滤机构(4)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31)内,所述过滤机构(4)用于过滤流向室内的空气;所述热交换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31)和第二风道(32)的交界处,所述热交换器(5)包括若干第一通道(51)和若干第二通道(52),所述第一通道(51)贯穿所述热交换器(5)的两侧,且与第一风道(31)相通,所述第二通道(52)贯穿所述热交换器(5)的另外两侧,且与所述第二风道(32)相通,若干所述第一通道(51)和若干所述第二通道(52)依次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第一气腔(33)、第二气腔(34)、第三气腔(35)和第四气腔(36),所述第一气腔(33)和所述第四气腔(36)对角设置且形成所述第一风道(31),所述第二气腔(34)和所述第三气腔(35)对角设置形成所述第二风道(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5)包括四个侧面;所述第一通道(51)贯穿两个位置相对的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一气腔(33)相通,另一个侧面与第四气腔(36)相通;所述第二通道(52)贯穿另外两个位置相对的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气腔(34)相通,另一个侧面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必宏应李俊方欣朱晓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