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36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包括机架、电池座、加热加压组件、加压组件,加压组件包括第一滑轨、若干定位块、设置于定位块上的抵压件,定位块上设置有变距块,变距块上开设有向其相邻的变距块方向延伸的变距滑槽,变距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边和卡钩,挡边固定于定位块上,卡钩伸出定位块并在与其相邻的变距滑槽内滑动;加压组件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时,若干变距块展开,变距块的卡钩抵靠与其相邻的变距块的卡钩;位于第二位置时,若干变距块收紧,变距块的卡钩抵靠与其相邻的变距块的挡边;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通过调整变距块变更抵压件之间的距离,适配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实现快速换型,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逐渐取代旧能源应用于汽车以提供动力。在电池模组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若干个电芯组合而成的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加压来提高电池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但对于不同尺寸的电池模组,其横向宽度和极柱位置均有所不同,重新设计与之匹配的加热加压装置成果高昂,过程繁琐。
[0003]如技术专利CN215869500U所公开的电池模组的加压加热装置,当需要加压加热的电池模组的尺寸发生变化时,首先需要将安装板从第一安装架上拆卸下来,再将其上的抵压组件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再按照新的电池模组的尺寸装入安装孔内,以适应新的电池模组的极柱的位置变化。这种设计方案仍然较为繁琐,且对于多个电池模组无法调整端板抵压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电池座(200),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两个加热加压组件(300),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面进行加热,相对的且可移动的设置在电池座(200)的两侧;第一驱动机构(400),用于驱动两个加热加压组件(300)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两个加压组件(500),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加压,分别相对的设置在两个加热加压组件(300)上;第二驱动机构(600),用于驱动两个加压组件(500)上升或者下降,设置在加热加压组件(300)上;所述加压组件(500)包括第一滑轨(501)、设置于第一滑轨(501)上的若干定位块(502)、设置于定位块(502)上的抵压件,所述定位块(502)上设置有变距块(503),所述变距块(503)上开设有向其相邻的变距块(503)方向延伸的变距滑槽(5031),所述变距滑槽(50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边(5032)和卡钩(5033),所述挡边(5032)固定于定位块(502)上,所述卡钩(5033)伸出定位块(502)并在与其相邻的变距滑槽(5031)内滑动;所述加压组件(500)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所述第一、第二位置以适应对应尺寸的电池模组;当位于第一位置时,若干所述变距块(503)展开,所述变距块(503)的卡钩(5033)抵靠与其相邻的变距块(503)的卡钩(5033),所述定位块(502)彼此远离;当位于第二位置时,若干所述变距块(503)收紧,所述变距块(503)的卡钩(5033)抵靠与其相邻的变距块(503)的挡边(5032),所述定位块(502)彼此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件包括第一抵压件(506)与第二抵压件(507),所述第一抵压件(506)用于抵压电池模组的前、中、后端板,所述第二抵压件(507)用于抵压电池模组的极柱;在所述第一滑轨(501)的前端、中部、后端分别设置有压头块(508)、中部块(509)、压尾块(510),在所述压头块(508)、中部块(509)、压尾块(5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抵压件(506);在所述定位块(502)上设置第二抵压件(5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500)还包括快换抵压机构(511),所述快换抵压机构(511)包括固定板(5111)和固定于固定板(5111)上的若干第三抵压件(5112),所述第三抵压件(5112)结构与第二抵压件(507)一致,相邻的所述第三抵压件(5112)之间的距离与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相邻的第二抵压件(507)之间的距离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加热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压件(506)包括第一套筒(5061)、第一导杆(5062)和设置于第一导杆(5062)末端的第一压块(5063),所述第一套筒(5061)内的上部设置有台阶(5064),所述第一导杆(5062)可在第一套筒(5061)内滑动,所述第一导杆(5062)的顶部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状凸台(5065),所述第一环状凸台(5065)和台阶(5064)之间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淑华黄国勇刘小兰黄伟民蒋成意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