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619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及其实现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杂散抑制电路中频段划分多、本振信号频率高且宽的问题。该信号抵消电路包括混频电路,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相连的第一耦合电路,与第一耦合电路相连的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以及与混频电路的输出端和幅度相位调整电路的输出端均相连的第二耦合电路;其中,混频电路输入射频信号,混频电路的输出经过第二耦合电路后输出经过杂散抑制的中频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耦合电路分配本振信号,在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对本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整,再耦合回变频通路,将变频通路中泄漏的本振信号抵消,其电路简单,调整迅速,可靠性高,指标优良,可有效减少产品的成本。效减少产品的成本。效减少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信号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在作战应用场景下的信号纯净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作战系统中的接收部分,若系统自身产生了本振泄漏信号,在后端信号处理时,无法分辨该信号产生的源头,可能对接收到的信号产生误判,导致系统报出虚假警示。故随着系统对接收信号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系统本身产生的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希望消除干扰信号。
[0003]目前微波行业中对本振泄漏信号的主要处理方式为滤波器滤除,但滤波器的工作通带和抑制带之间有一段“半抑制带”,如图1,即对不需要的信号抑制度较低,无法有效滤除,同时,对于干扰信号落在工作通带内的情况,则根本无法起到信号抑制的效果。致使系统在进行频率规划时,不断提高本振信号的频率,并将工作频率划分多段,如图2,以期望本振信号与工作通带间隔更远,可以通过滤波器滤除,此种处理方式大大增加了接收系统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及其实现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杂散抑制电路中频段划分多、本振信号频率高且宽、接收链路体积累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包括混频电路,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相连用于本振信号耦合输出的第一耦合电路,与第一耦合电路相连用于调整第一耦合电路的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以及与混频电路的输出端和幅度相位调整电路的输出端均相连的第二耦合电路;其中,混频电路输入射频信号,混频电路的输出经过第二耦合电路后输出经过杂散抑制的中频信号。
[0006]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耦合电路和第二耦合电路均采用耦合电路连接耦合负载利用传输线平行耦合的方式实现。
[000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包括与第一耦合电路的耦合电路相连用于提高信号幅度的放大器,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对信号幅度进行调整使其与混频电路的信号幅度相当的衰减器,以及与衰减器相连用于调整本振信号的相位的移相器;其中,移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电路的耦合电路相连。
[0008]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放大器为宽带高增益放大器;所述衰减器为小步进的数控衰减器;所述移相器为小步进的数控移相器。
[0009]基于上述信号抵消电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本振信号输入至第一耦合电路后,本振信号耦合一路输送给用于调整耦合路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并利用第一耦合电路中的耦合负载调整耦合电路的阻抗匹配;S2,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在接收到第一耦合电路输送的本振信号后,先经过宽带高增益放大器将耦合后的本振信号幅度提高至高于混频电路工作通路中本振泄漏的信号幅度,然后通过小步进的数控衰减器逐步将两通路的信号幅度调整至相当的程度,再通过数控移相器,将耦合路调整至与混频电路的本振信号相位相差180
°
;S3,第二耦合电路将调整后的耦合本振信号送至混频电路中,降低甚至抵消进入后端的本振信号,同时通过第二耦合电路中的耦合负载电阻调整耦合电路的阻抗匹配,从而实现本振信号泄露的完全消除。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耦合电路,使本振信号耦合一路输送给用于调整耦合路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并在第一耦合电路中配有用于耦合负载的负载电阻,用于调整耦合电路的阻抗匹配,降低对混频电路的影响;调整耦合路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在接收到第一耦合电路输送的本振信号后,先经过宽带高增益放大器,将耦合后的本振信号幅度提高至高于混频电路工作通路中本振泄漏的信号幅度,然后通过小步进的数控衰减器逐步将两通路的信号幅度调整至相当的程度,再通过数控移相器,将耦合链路调整至与混频电路的本振信号相位相差180
°
后,再经过第二耦合电路将调整后的耦合本振信号送至混频电路中,降低甚至抵消进入后端的本振信号,实现本振信号泄漏的完全消除,同时在第二耦合电路中配有用于耦合负载的负载电阻,用于调整耦合电路的阻抗匹配,降低对混频电路的影响。
[0011](2)本专利技术通过数控衰减器和数控移相器分别调整信号幅度和相位,通过频谱仪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本振信号泄漏的幅度大小,两种电路联合调整,使本振信号的抵消效果达到最佳。
[0012](3)本专利技术的信号抵消电路调整快速,电路相对简单,可靠性高,指标优良,使用灵活,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滤波器抑制带的示意图。
[0014]图2为现有技术中混频信号处理电路框图。
[0015]图3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
[0016]图4为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的耦合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该电路主要应用于雷达系统、通信系统等微波系统中的接收链路,用于滤除接收链路自身产生的本振泄漏信号,在后端信号处理时,可以准确分辨接收信号的来源和所携带的信息,提高接收系统
的效率和准确度。
[0019]所述信号抵消电路包括混频电路,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相连用于本振信号耦合输出的第一耦合电路,与第一耦合电路相连用于调整第一耦合电路的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以及与混频电路的输出端和幅度相位调整电路的输出端均相连的第二耦合电路;其中,混频电路输入射频信号,混频电路的输出经过第二耦合电路后输出经过杂散抑制的中频信号。
[00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路和第二耦合电路均采用耦合电路连接耦合负载利用传输线平行耦合的方式实现,可以提高使用的灵活度,并降低成本。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包括与第一耦合电路的耦合电路相连用于提高信号幅度的放大器,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对信号幅度进行调整使其与混频电路的信号幅度相当的衰减器,以及与衰减器相连用于调整本振信号的相位的移相器;其中,移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电路的耦合电路相连。其中,所述放大器为宽带高增益放大器;所述衰减器为小步进的数控衰减器;所述移相器为小步进的数控移相器。该电路中,所述信号先经过放大器,提高信号幅度,然后经过小步进的数控衰减器,对信号幅度做微调,使其与混频电路的信号幅度相当,再经过小步进的数控移相器,使其与混频电路的相位反相,相差180
°
。按照该电路的搭建,可以有效滤除工作频带附近甚至工作频带内的本振信号,通过调整数控衰减器和数控移相器的控制,使抑制度达到最高,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包括混频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端与混频电路相连用于本振信号耦合输出的第一耦合电路,与第一耦合电路相连用于调整第一耦合电路的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幅度相位调整电路,以及与混频电路的输出端和幅度相位调整电路的输出端均相连的第二耦合电路;其中,混频电路输入射频信号,混频电路的输出经过第二耦合电路后输出经过杂散抑制的中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电路和第二耦合电路均采用耦合电路连接耦合负载利用传输线平行耦合的方式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度相位调整电路包括与第一耦合电路的耦合电路相连用于提高信号幅度的放大器,与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对信号幅度进行调整使其与混频电路的信号幅度相当的衰减器,以及与衰减器相连用于调整本振信号的相位的移相器;其中,移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耦合电路的耦合电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本振杂散抑制的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世源频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