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11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包括:预制梁和预制板,预制板的端部承压在预制梁的顶面上,预制梁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向凸出的侧翻边,预制板的端部底面上设有上凹的台阶状的凹槽,预制梁内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梁主筋,预制板内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板主筋,梁主筋的伸出端与板主筋的伸出端互相锚固,梁主筋与板主筋的锚固处填充有混凝土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拓宽了较窄预制梁顶部的搭接宽度保证了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因此梁板节点处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筋混凝土梁、板存在两种施工方式:传统现浇和预制装配。传统的现浇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差、环境污染程度高等缺点。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这种施工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装配式框架结构能大幅提高建造能力和建造速度,节省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保障了建造质量。因此,预制装配这种施工方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的施工作业中。
[0003]然而,当设计建造的混凝土预制梁的宽度较窄小时,预制板两端的承压部位搭接在混凝土预制梁的部分则相应变小,对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带来一定的结构风险,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包括:预制梁和预制板,预制板的端部承压在预制梁的顶面上,预制梁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向凸出的侧翻边,预制板的端部底面上设有上凹的台阶状的凹槽,凹槽的厚度与侧翻边的厚度相等;预制梁内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梁主筋,梁主筋的端部伸出预制梁的上表面;预制板内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板主筋,板主筋伸出预制板的端部侧面,梁主筋的伸出端与板主筋的伸出端互相锚固,梁主筋与板主筋的锚固处填充有混凝土填料;装配时,先通过凹槽与侧翻边之间的配合,将预制板的端部承载在预制梁上,使得预制板的重量通过凹槽的底面传递至侧翻边的上表面进而传递至预制梁上达到承重的目的,此时,预制板的底部与预制梁的侧翻边的底部平齐,然后将梁主筋与板主筋通过搭筋锚固使得两侧的预制板与预制梁钢筋锚固成一个整体,最后在两预制板的端部与预制梁的顶部组成的槽型内浇灌混凝土填料,完成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装配,保证了即使预制梁宽度较窄时仍能够给预制板提供足够的搭接宽度,满足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强度要求。
[0005]优选的,所述梁主筋的伸出端、板主筋的伸出端均为环形封闭的钢筋圈状,梁主筋的伸出端、板主筋的伸出端之间采用搭筋焊接锚固;焊接搭接的锚固方式较钢丝捆扎搭接或螺栓紧固件搭接更加可靠,强度更好。
[0006]优选的,所述侧翻边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预留有伸缩缝,伸缩缝能够防止两预制板的端部与预制梁的顶部组成的槽型内浇灌混凝土填料热证冷缩给节点处造成的内应力影响。
[0007]更优的,所述伸缩缝内填充有发泡剂;发泡剂能够在缓冲预应力的同时,封堵伸缩缝,便于后期室内装饰装修。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通过在预制梁的顶部设置侧翻边进而拓宽了较窄的预制梁顶部的搭
接宽度,使得预制板能够有足够的搭接量,同时将两侧预制板端部的板主筋与预制梁的梁主筋进行焊接搭接,并在搭接处填充混凝土填料,保证了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因此,本技术拓宽了较窄预制梁顶部的搭接宽度保证了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因此梁板节点处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的立体剖视正视图;
[0011]图2是装配分解爆破图;
[0012]图3是装配完成正视图。
[0013]图中:1、预制梁;2、预制板;3、侧翻边;4、凹槽;5、梁主筋;6、板主筋;7、混凝土填料;8、伸缩缝;9、发泡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参考图1~3,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包括:预制梁1和预制板2,预制板2的端部承压在预制梁1的顶面上,预制梁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向凸出的侧翻边3,预制板2的端部底面上设有上凹的台阶状的凹槽4,凹槽4的厚度与侧翻边3的厚度相等;预制梁1内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梁主筋5,梁主筋5的端部伸出预制梁1的上表面;预制板2内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板主筋6,板主筋6伸出预制板2的端部侧面,梁主筋5的伸出端与板主筋6的伸出端互相锚固,梁主筋5与板主筋6的锚固处填充有混凝土填料7;装配时,先通过凹槽4与侧翻边3之间的配合,将预制板2的端部承载在预制梁1上,使得预制板2的重量通过凹槽4的底面传递至侧翻边3的上表面进而传递至预制梁1上达到承重的目的,此时,预制板2的底部与预制梁1的侧翻边3的底部平齐,然后将梁主筋5与板主筋6通过搭筋锚固使得两侧的预制板2与预制梁1钢筋锚固成一个整体,最后在两预制板2的端部与预制梁1的顶部组成的槽型内浇灌混凝土填料7,完成预制梁1与预制板2的装配,保证了即使预制梁1宽度较窄时仍能够给预制板2提供足够的搭接宽度,满足预制梁1与预制板2的节点强度要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梁主筋5的伸出端、板主筋6的伸出端均为环形封闭的钢筋圈状,梁主筋5的伸出端、板主筋6的伸出端之间采用搭筋焊接锚固;焊接搭接的锚固方式较钢丝捆扎搭接或螺栓紧固件搭接更加可靠,强度更好。
[0017]进一步的,所述侧翻边3的外侧壁与凹槽4的内侧壁之间预留有伸缩缝8,伸缩缝能够防止两预制板2的端部与预制梁1的顶部组成的槽型内浇灌混凝土填料7热证冷缩给节点处造成的内应力影响。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缝8内填充有发泡剂9;发泡剂9能够在缓冲预应力的同时,封堵伸缩缝,便于后期室内装饰装修。
[0019]实施例
[0020]本实施例在建筑施工现场,先将预制梁1上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完成,然后将预制板
2吊装在预制梁1上,装配时,先通过凹槽4与侧翻边3之间的配合,将预制板2的端部承载在预制梁1上,使得预制板2的重量通过凹槽4的底面传递至侧翻边3的上表面进而传递至预制梁1上达到承重的目的,此时的预制板2的底部与预制梁1的侧翻边3的底部平齐;然后将梁主筋5与板主筋6通过搭筋焊接锚固使得两侧的预制板2与预制梁1钢筋锚固成一个整体,最后在两预制板2的端部与预制梁1的顶部组成的槽型内浇灌混凝土填料7,完成预制梁1与预制板2的装配,保证了即使预制梁1宽度较窄时仍能够给预制板2提供足够的搭接宽度,满足预制梁1与预制板2的节点强度要求。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通过在预制梁的顶部设置侧翻边进而拓宽了较窄的预制梁顶部的搭接宽度,使得预制板能够有足够的搭接量,同时将两侧预制板端部的板主筋与预制梁的梁主筋进行焊接搭接,并在搭接处填充混凝土填料,保证了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因此,本技术拓宽了较窄预制梁顶部的搭接宽度保证了预制梁与预制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因此梁板节点处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因此本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22]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与预制板的节点构造,包括:预制梁(1)和预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2)的端部承压在所述预制梁(1)的顶面上,所述预制梁(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向凸出的侧翻边(3),所述预制板(2)的端部底面上设有上凹的台阶状的凹槽(4),所述凹槽(4)的厚度与所述侧翻边(3)的厚度相等;所述预制梁(1)内设有沿竖直方向的梁主筋(5),所述梁主筋(5)的端部伸出预制梁(1)的上表面;所述预制板(2)内设有沿水平方向的板主筋(6),所述板主筋(6)伸出预制板(2)的端部侧面,所述梁主筋(5)的伸出端与板主筋(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峰张伟赵龙杨文杰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