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定量滴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11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3
一种药液定量滴取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吸取试液的器械无法进行药液的定量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上的圆瓶,圆瓶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环形壳,环形壳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通孔,环形壳下侧同轴设有开口朝上的定量筒,定量筒上端与环形壳连通,定量筒下端设有可伸入圆瓶底部的吸管,环形壳上端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端设有弹性气囊,环形壳上端同轴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圆环,圆环下端设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贯穿通孔且设有球体,球体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使得每次滴取的药量恒定,避免影响检测的顺利进行,避免造成药液的浪费。造成药液的浪费。造成药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液定量滴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定量器械
,特别是一种药液定量滴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过敏原测试是指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很多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都与接触过敏原有关。目前儿科过敏原测试一般采用点刺法检查过敏原,测试的时候需点刺皮肤试液滴在儿童的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穿过液滴,轻轻刺入皮内,通过儿童皮肤的反应来确定过敏原,然后现有的器械不能将试液定量,滴出的试液不均,容易造成药液在儿童皮肤上随意流动,从而引起患儿不适而苦恼,影响检测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药液定量滴取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吸取试液的器械无法进行药液的定量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开口朝上的圆瓶,圆瓶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环形壳,环形壳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通孔,环形壳下侧同轴设有开口朝上的定量筒,定量筒上端与环形壳连通,定量筒下端设有可伸入圆瓶底部的吸管,环形壳上端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端设有弹性气囊,环形壳上端同轴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圆环,圆环下端设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贯穿通孔且设有球体,球体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0005]本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设置的定量筒容量一定,吸取的药液较多时会流入与其连通的环形壳内,从而使得每次滴取的药量恒定,避免影响检测的顺利进行,而且医护人员可控制多余的药液流入圆瓶内,可避免造成药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中环形壳的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中环形壳的仰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圆瓶1,圆瓶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环形壳2,环形壳2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通孔3,环形壳2下侧同轴设有开口朝上的定量筒4,定量筒4上端与环形壳2连通,定量筒4下端设有可伸入圆瓶1底部的吸管5,环形壳2上端设有进气管6,进气管6上端设有弹性气囊7,环形壳2上端同轴设有可上下移动的
圆环8,圆环8下端设有多个与通孔3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连接杆9,连接杆9下端贯穿通孔3且设有球体10,球体10的直径大于通孔3的直径。
[0012]为了使环形壳2与圆筒上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环形壳2上端设有挡环11,挡环11下端面可与圆瓶1上端面接触。
[0013]为了使圆环8可上下移动,所述的环形壳2上端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环形筒12,圆环8与环形筒12转动连接。
[0014]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转动环形筒12,所述的环形筒12外缘面上设有多个上下方向且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13。
[0015]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观看药液的吸取状态,所述的圆瓶1与环形壳2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0016]为了便于医护人员了解药液的剩余量,所述的圆瓶1外表面上设有刻度14。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设置每个通孔3均处于被球体10完全遮挡的初始状态,此时药液无法进入通孔3,医护人员将环形壳2从圆瓶1上端取出,此时圆瓶1上端的开口露出,医护人员可将药液经开口添加至圆瓶1内,并且可通过刻度14了解圆瓶1内药液的剩余量,然后将环形壳2插入圆瓶1上端,吸管5插入圆瓶1的药液内;
[0018]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测试时,可挤压弹性气囊7,弹性气囊7内的气体受到挤压,气体经进气管6进入环形壳2,经吸管5进入圆瓶1内,然后松开弹性气囊7,弹性气囊7逐渐恢复初始形状,圆瓶1内的药液受到负压吸引进入吸管5,然后进入定量筒4,定量筒4内药液的液面逐渐升高;
[0019]当定量筒4内装满药液时,多余的药液流入与其连通的环形壳2内,当弹性气囊7恢复形状后,将环形壳2从圆瓶1上端取出,然后使吸管5位于患儿手臂上方,再次挤压弹性气囊7,定量筒4内的药液受到挤压进入吸管5,然后经吸管5滴至患儿手臂的皮肤上,环形壳2内的药液则继续留在其内部,医护人员将环形壳2重新放置在圆瓶1上端,使挡环11下端面与圆瓶1上端面接触;
[0020]顺时针转动环形筒12,环形筒12外表面上的多个防滑条13可防止医护人员手部打滑,环形筒12开始向下移动,环形筒12带动圆环8向下移动,圆环8带动多个连接杆9向下移动,连接杆9带动其对应侧的球体10向下移动,多个通孔3逐渐打开,环形壳2内的药液经通孔3流至圆瓶1内,可避免造成药液的浪费,当环形壳2内的药液完全流至圆瓶1内之后,逆时针转动环形筒12,环形筒12带动圆环8向上移动,圆环8经连接杆9带动多个球体10向上移动,直到球体10将其对应侧的通孔3完全遮挡,使通孔3处于闭合状态。
[002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的环形壳和定量筒,可使吸取过量的药液流入环形壳内,使得每次滴在儿童皮肤上的药液体积是固定的,从而避免滴取的药液过多而在患儿皮肤上到处流动,防止患儿产生不适而哭闹,使得过敏原测试能够顺利完成,设置的多个通孔球体,可使环形壳内多余的药液流入圆瓶内,避免造成药液的浪费,设置的弹性气囊,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药液的滴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液定量滴取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圆瓶(1),其特征在于,圆瓶(1)上端可拆卸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环形壳(2),环形壳(2)下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通孔(3),环形壳(2)下侧同轴设有开口朝上的定量筒(4),定量筒(4)上端与环形壳(2)连通,定量筒(4)下端设有可伸入圆瓶(1)底部的吸管(5),环形壳(2)上端设有进气管(6),进气管(6)上端设有弹性气囊(7),环形壳(2)上端同轴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圆环(8),圆环(8)下端设有多个与通孔(3)一一对应且上下方向的连接杆(9),连接杆(9)下端贯穿通孔(3)且设有球体(10),球体(10)的直径大于通孔(3)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液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月琴胡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