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的河堤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可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的河堤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堤是指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筑堤可抵御洪水泛滥,挡潮防浪,保护堤内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按照堤的位置可分为河(江)堤、湖堤、海堤、渠堤和围堤。堤身一般由土料建造。在江河通过城镇地段,为少占土地或因潮汐、风浪太大,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堤,又称防洪墙。为了保护河堤,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设置防护板来保护河堤免受水浪的冲击,防护板一般一端(上端或下端)铰接在河堤上,另一端向远离河堤方向倾斜,受到水浪冲击时,防护板的自由端向河堤方向偏转。当防护板上端铰接在河堤上时,对于较高的水浪冲击到防护板上部,防护板上部受力发生偏转角度较小,则导致防护板上部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容易损坏;当防护板下端铰接在河堤上时,为使得防护板可以承受较高的水浪,防护板上端需要设置较高,且水浪依然容易越过防护板上端,导致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的河堤防护装置,包括底座(1)、打捞装置(2)和防浪装置(3);其特征在于,打捞装置(2)包括引流装置(2a)、单向装置(2b)、漂浮板(2c)、驱动装置(2d)、捞取装置(2e)和承接装置(2f);漂浮板(2c)为矩形结构,漂浮板(2c)设置在防浪装置(3)靠近河堤一侧的底座(1)上方;引流装置(2a)设置在漂浮板(2c)靠近防浪装置(3)的一侧;单向装置(2b)设置在引流装置(2a)远离防浪装置(3)的一侧,引流装置(2a)用于将携带有垃圾的水流引导到单向装置(2b);捞取装置(2e)设置在单向装置(2b)远离引流装置(2a)的一侧,捞取装置(2e)用于将垃圾打捞,单向装置(2b)用于将带有垃圾的水流引入捞取装置(2e),同时还能防止带有垃圾的水流在进入捞取装置(2e)后再次流出;驱动装置(2d)设置在捞取装置(2e)靠近河堤的一侧,驱动装置(2d)用于驱动捞取装置(2e)对位于捞取装置(2e)内的垃圾进行打捞;承接装置(2f)设置在捞取装置(2e)的一侧,承接装置(2f)用于承接捞取装置(2e)打捞上来的垃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的河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向装置(2b)包括通槽(2b1)、阻挡板(2b2)和复位组件;通槽(2b1)至少设置有一个,通槽(2b1)沿漂浮板(2c)的宽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漂浮板(2c)的下部;阻挡板(2b2)设置有两个,两个阻挡板(2b2)关于漂浮板(2c)的宽度方向对称的可转动设置在通槽(2b1)的两侧,两个阻挡板(2b2)远离通槽(2b1)侧壁的一侧相互接触,两个阻挡板(2b2)相互接触时存有一个夹角;复位组件设置在阻挡板(2b2)的上部,复位组件用使得被水流带动发生转动的阻挡板(2b2)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的河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复合组件包括齿轮(2b3)、齿条(2b4)、弹簧(2b5)、第一固定块(2b6)和第二固定块(2b7);齿轮(2b3)固定设置在阻挡板(2b2)一端的上部;齿条(2b4)设置在齿轮(2b3)的一侧,齿条(2b4)与齿轮(2b3)相互啮合;第一固定块(2b6)固定设置在齿条(2b4)端部的一侧的漂浮板(2c)上,第一固定块(2b6)与齿条(2b4)之间存有第一间隙;弹簧(2b5)设置在第一间隙内;第二固定块(2b7)设置在齿条(2b4)靠近第一固定块(2b6)一侧的漂浮板(2c)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可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的河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捞取装置(2e)包括转轴(2e1)、打捞爪(2e2)和外壳(2e3);外壳(2e3)设置在漂浮板(2c)靠近河堤的一侧转轴(2e1)沿漂浮板(2c)的宽度方向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壳(2e3)的侧壁上,转轴(2e1)靠近外壳(2e3)侧壁的一端与驱动装置(2d)连接,驱动装置(2d)用于驱动转轴(2e1)转动;
打捞爪(2e2)设置有多个,打捞爪(2e2)围绕转轴(2e1)的轴线均匀的设置在转轴(2e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林生,张向东,宋怀颖,蔡惠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