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道调节池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698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鱼道调节池及其设计方法,属于鱼道建设领域,包括以下内容:一种鱼道调节池:包括:技术型鱼道鱼类进口段、补水设施、过鱼通道、溢流调节池、底部衔接坡面,仿自然鱼道鱼类出口连接段;上述的鱼道调节池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鱼道调节池的目标水位,确定过鱼通道内水流流速指标,确定过鱼通道与溢流调节池之间的过流孔面积,确定过鱼通道内的补水量,确定溢流堰的最小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技术型鱼道与仿自然鱼道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设施。道与仿自然鱼道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设施。道与仿自然鱼道的结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设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道调节池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鱼道调节池及其设计方法,具体而言是一种连接技术型鱼道和仿自然鱼道的过渡调节池,属于过坝建筑物中的鱼道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0003]作为沟通坝址上下游鱼类洄游通道,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近些年,我国过鱼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特别是更贴近自然特征、具有良好水力条件的仿自然鱼道更是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需要注意到,我国水利枢纽工程大多水头相对较高,上下游水位变幅较大,而仿自然鱼道与传统的技术型鱼道相比,在适应高水头、大水位变幅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占地空间大、适应水位变幅能力弱),这也限制了这一过鱼设施类型的推广发展。
[0004]基于上述原因,申请人提出将传统技术型鱼道与仿自然鱼道相结合的布置方案,将技术型鱼道能够适应高水头、大水位变幅的特点与仿自然鱼道水力条件优良、更贴近自然生态的优点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其应用潜力。然而,由于涉及两种不同的鱼道型式,在实际布置时面临以下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5]1、仿自然鱼道与传统技术型鱼道尺度相差较大,特别是竖缝等过流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道调节池:包括:技术型鱼道鱼类进口段、补水设施、过鱼通道、溢流调节池、底部衔接坡面,仿自然鱼道鱼类出口连接段;所述的补水设施为:在技术性鱼道鱼类进口段的底部开挖设置补水设施;所述的补水设施包括补水消力池和补水管道;补水管道将设计补水量引流至补水消力池,补水水流经消能后从顶部冒出,对技术型鱼道鱼类进口段补水;所述的溢流调节池布置在过鱼通道侧面,在过鱼通道和溢流调节池中间隔墙的中下部设置过流孔,水流自过流孔进入溢流调节池;过流孔上设置拦鱼格栅,避免目标鱼类进入溢流调节池;多余水量自溢流调节池流出鱼道外部;所述的过鱼通道与仿自然鱼道鱼类出口连接段设置底部衔接坡面,调控仿自然鱼道鱼类出口连接段水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自然鱼道鱼类出口连接段断面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调节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鱼道调节池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鱼道调节池的目标水位:鱼道调节池水位衔接技术鱼道鱼类进口段水位和仿自然鱼道鱼类出口段水位,这两段的水位差不大于5cm;(2)确定过鱼通道内水流流速指标:过鱼通道内的流速大于目标鱼类的感应流速v
g
,并且不小于0.15m/s;(3)过鱼通道与溢流调节池之间的过流孔面积A采用如下公式确定:Q
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龙王晓刚黄岳姚秀梅何承农游允越刘本芹杨宇胡乔一任江山何建进詹剑义王乐乐丁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