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50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市政道路和下水道,所述市政道路的内部开设有所述下水道,便于道路积水最终通过下水道进行排出;井盖,所述井盖装配在市政道路的表面,一是进行防护,防止行人掉入,其次是可以对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造成内部堵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流槽的斜面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相比传统的直井设计,安全系数更高,通过过滤箱可以将积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而且不会造成井口堵塞,排泄的过程更加顺畅,通过杂物过滤收集,方便清理,防止其进入下水道内腐烂堵塞,提高排水效率。高排水效率。高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排水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造成道路和沿线构筑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作用,危害道路的水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是雨雪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因此及时对市政道路的积水进行排泄很有必要。
[0003]现有的市政道路排水大多是挖设下水井道,用过滤井盖盖住井口,道路积水沿着井口进入下水道进行排出,而且传统的下水井多为直井,在降雨量较多的时候,雨水夹杂着树叶或者路面其他杂物进入过滤井盖时,容易造成井口堵塞,导致积水排不出去,需要打开井盖加速排水,但是直井的设计,加上雨水堆积,很容易对行人产生危险,此外雨水长期带着杂物进入下水道,杂物不好取出,容易在下水道腐烂发臭,还容易造成堵塞,因此,亟需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排水结构打开井盖排水时很容易对行人产生危险和杂物不容易取出容易腐烂发臭还会造成堵塞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
[0006]市政道路和下水道,所述市政道路的内部开设有所述下水道,便于道路积水最终通过下水道进行排出;
[0007]井盖,所述井盖装配在市政道路的表面,一是进行防护,防止行人掉入,其次是可以对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造成内部堵塞,所述井盖所在位置的市政道路内部开设有缓流槽,通过缓流槽的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
[0008]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装设在市政道路的内部,且排水结构与下水道和缓流槽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缓流槽的底端与市政道路的水平面向下呈三十度的夹角,便于道路积水穿过井盖在缓流槽内自然流入排水结构内。
[0010]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槽,且进水槽与缓流槽的右侧相连通,便于缓流槽内的水流通过进水槽进行排泄处理。
[0011]优选的,所述处理腔内装设有过滤箱,且过滤箱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与缓流槽的右侧相对应,所述过滤箱的侧面和底面皆装设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以将过滤箱内的水进行过滤,杂物会保留在过滤箱内,过滤后的水穿过滤网流到处理腔的底端。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顶端开设有通槽,所述过滤箱的顶端盖有箱盖,且箱盖的表
面设置有握把,便于向上拉动握把来打开箱盖,进而穿过通槽将过滤箱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0013]优选的,所述处理腔的底端表面为斜面结构,且处理腔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与下水道相连通,便于处理腔底端的水通过出水槽排入到下水道内,最终完成道路积水的排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相比较传统的排水方式,通过缓流槽的斜面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相比传统的直井设计,安全系数更高,通过过滤箱可以将积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而且不会造成井口堵塞,排泄的过程更加顺畅,通过杂物过滤收集,方便清理,防止其进入下水道内腐烂堵塞,提高排水效率,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缓流槽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过滤箱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处理腔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中:1、市政道路;2、井盖;3、下水道;4、缓流槽;5、排水结构;501、处理腔;502、过滤箱;503、箱盖;504、握把;505、通槽;506、进水口;507、进水槽;508、出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包括市政道路1和下水道3,如图1所示,市政道路1的内部开设有下水道3,便于道路积水最终通过下水道3进行排出;
[0022]进一步的,井盖2装配在市政道路1的表面,一是进行防护,防止行人掉入,其次是可以对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防止造成内部堵塞,井盖2所在位置的市政道路1内部开设有缓流槽4,如图2所示,缓流槽4的底端与市政道路1的水平面向下呈三十度的夹角,便于道路积水穿过井盖2在缓流槽4内自然流入排水结构5内,通过缓流槽4的设计,可以将积水输送到右侧的排水结构5内,同时即使行人不小心掉入其中也不会有危险;
[0023]进一步的,排水结构5装设在市政道路1的内部,且排水结构5与下水道3和缓流槽4相连通,如图4所示,排水结构5包括处理腔501,处理腔501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槽507,且进水槽507与缓流槽4的右侧相连通,便于缓流槽4内的水流通过进水槽507进行排泄处理,如图3所示,处理腔501内装设有过滤箱502,且过滤箱502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506,进水口506的位置与缓流槽4的右侧相对应,过滤箱502的侧面和底面皆装设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以将过滤箱502内的水进行过滤,杂物会保留在过滤箱502内,过滤箱502的顶端开设有通槽505,过滤箱502的顶端盖有箱盖503,且箱盖503的表面设置有握把504,便于向上拉动握把504来打开箱盖503,进而穿过通槽505将过滤箱502内的杂物进行清理,过滤后的水
穿过滤网流到处理腔501的底端,处理腔501的底端表面为斜面结构,且处理腔501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出水槽508,出水槽508与下水道3相连通,便于处理腔501底端的水通过出水槽508排入到下水道3内,最终完成道路积水的排泄。
[0024]工作原理:进行道路排水时,将道路积水穿过井盖2进入到缓流槽4内,如图1所示,缓流槽4相当于一个缓流结构,积水沿着缓流槽4内向右方流动,穿过进水槽507进入到过滤箱502内,此时过滤箱502表面设计的过滤网对积水内的杂物进行过滤,杂物会继续留在过滤箱502内,积水穿过滤网流到处理腔501的底端,进一步通过出水槽508汇流到下水道3内进行排出,同时,可定期打开箱盖503,对过滤箱502内杂物进行清理,以上就是本实用的全部工作原理。
[00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道路和下水道,所述市政道路的内部开设有所述下水道;井盖,所述井盖装配在市政道路的表面,所述井盖所在位置的市政道路内部开设有缓流槽;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装设在市政道路的内部,且排水结构与下水道和缓流槽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槽的底端与市政道路的水平面向下呈三十度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处理腔,所述处理腔的左侧顶端开设有进水槽,且进水槽与缓流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倩郑璇璇郑雷蔡延慧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华宏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