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及其遥控滑翔机航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12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包括杆件、升降舵、舵机和电子控制设备,电子控制设备与舵机电连接,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摇臂,水平尾翼上铰接有升降舵;摇臂与升降舵之间通过无弹力线相连,升降舵与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之间设有扭簧。本机构装配方式为隐藏式安装,无弹力控制线隐藏到杆件内部,使机身整洁。水平尾翼传递角度可调且传递效率更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给出了一种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包括的机体头部、机翼、水平尾翼、竖直尾翼及如上述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机翼、水平尾翼、竖直尾翼、升降舵分别开有减重孔,再通过遮罩薄膜覆盖减重孔,实现合理的减重结构降低遥控滑翔机航模整体重量。航模整体重量。航模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及其遥控滑翔机航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飞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
[0002]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

技术介绍

[0003]遥控滑翔机是使用遥控设备进行遥控的滑翔机。大小长度可随设计要求进行制作。遥控滑翔机也属于遥控飞机的一种但其飞行速度慢且可无动力飞行。遥控滑翔机可分为有动力和无动力两种。其中,无动力的遥控滑翔机一般包括的机体头部、机身、机翼、水平尾翼、竖直尾翼和电子控制设备,机体头部固定在机身前侧,机翼设置在机身中部两侧,机翼上铰接有副翼,水平尾翼和竖直尾翼分别固定在机身后部,水平尾翼铰接有升降舵,竖直尾翼铰接有转向舵,无动力的遥控滑翔机航模安装了电子控制设备(电子控制设备一般包括电池、控制电路和接收器)等。但是上述无动力的遥控滑翔机航模具有以下缺点:1、舵机与升降舵一般通过硬质细钢丝连接,但整套连接方式不仅重量大,而且硬质细钢丝暴露在机身外侧,舵机与升降舵连接方式影响遥控滑翔机航模整体风阻,减少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滑行距离;2、在靠近水平尾翼的位置细钢丝露出过长,无细管包裹,在舵机控制中易弯折,导致传递效率下降;3、升降舵收到硬质细钢丝传递角度有限制;4、升降舵在执行转向动作时虚伪较大,调节升降舵的状态时不及时;5、机身、机翼、水平尾翼、竖直尾翼自身的重量较大,缺少一种合理的减重结构降低遥控滑翔机航模整体重量,增加遥控滑翔机航模的飞行航程。
[0004]申请号为202122428317.3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电动滑翔机机身,其包括杆件、左机身、右机身、尾翼、电机、螺旋桨以及电子设备组件,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组件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左机身和右机身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机翼插槽、电子设备组件安装槽、电机安装槽、杆件安装槽。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槽,所述杆件一端安装于所述杆件安装槽。所述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翼固定连接。但是上述微型电动滑翔机机身也具有现有技术中遥控滑翔机航模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控制效果好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
[0006]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包括杆件、升降舵、舵机和电子控制设备,所述电子控制设备与舵机电连接,所述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摇臂,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机体头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件始端部,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件末端部,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上铰接有升降
舵;
[0008]所述摇臂与升降舵之间通过无弹力线相连,升降舵与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之间设有扭簧。
[0009]作为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优选,所述舵机和电子控制设备固定安装在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机体头部内。
[0010]作为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优选,所述杆件内开有供无弹力线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始端与连通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机体头部内部相通,所述通孔末端延伸至所述杆件末端部,所述杆件末端部侧壁上开有与通孔相通的走线槽,无弹力线始端与摇臂固定,无弹力线末端依次贯穿所述杆件的通孔及走线槽与升降舵固定。
[0011]作为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优选,所述升降舵上延伸有挂钩部,无弹力线末端通过挂钩部与升降舵相连。
[0012]作为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优选,所述摇臂上开有连接孔,无弹力线末端通过连接孔与摇臂相连。
[0013]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通过舵机的摇臂直接固定无弹力线,无弹力线尾部固定在升降舵的挂钩部处,水平尾翼与升降舵之间创新性使用Z型扭簧,扭簧具有弹性,在舵机摇臂不工作的状态下处于伸展状态,两端固定处角度为120
°
;伸展状态下升降舵与水平安定面成一定角度;当接通电源后舵机回正,由于升降舵与舵机用无弹力线连接,所以通电后舵机带动升降舵回到水平位,即升降舵与水平面平行;在遥控控制舵机进行升降时,摇臂向前摆带动升降舵向上抬起,控制遥控滑翔机航模上升;当摇臂向后摆动,由于扭簧已经处于压缩状态,故具有弹性势能,当摇臂向后时,会带动升降舵向下摆动,使遥控滑翔机航模下降。
[0014]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5]1、采用无弹力控制线,重量极大减少。
[0016]2、装配方式为隐藏式安装,无弹力控制线隐藏到杆件内部,使机身整洁,美观。
[0017]3、隐藏式安装可使空气阻力更小。
[0018]4、水平尾翼与方向舵或升降舵通过Z字形扭簧连接,而且传递角度可调且传递效率更大。
[00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包括的机体头部、机翼、水平尾翼、竖直尾翼及如上述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机体头部固定连接在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杆件始端部,水平尾翼和竖直尾翼分别固定连接在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杆件末端部,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的升降舵与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铰接。
[0020]作为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的优选,机翼上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减重孔,机翼上下端面均附有覆盖所有减重孔开口的遮罩薄膜;
[0021]水平尾翼上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减重孔,水平尾翼上下端面均附有覆盖所有减重孔开口的遮罩薄膜。
[0022]作为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的优选,竖直尾翼上开有贯穿两侧的减重孔,竖直尾翼两侧壁上均附有覆盖所有减重孔开口的遮罩薄膜。
[0023]作为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的优选,所述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
的升降舵开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减重孔,升降舵上下端面均附有覆盖所有减重孔开口的遮罩薄膜。
[0024]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不仅具有本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全部优点,而且机翼、水平尾翼、竖直尾翼、升降舵分别开有减重孔,再通过遮罩薄膜覆盖减重孔,实现合理的减重结构降低遥控滑翔机航模整体重量,增加遥控滑翔机航模的飞行航程。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一。
[0026]图2是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7]图3是图2沿A

A向剖视图。
[0028]图4是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二。
[0029]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0030]图6是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实施例中Z字形扭簧的俯视图。
[0031]图7是本无动力遥控滑翔机航模实施例中Z字形扭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包括杆件、升降舵、舵机和电子控制设备,所述电子控制设备与舵机电连接,所述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摇臂,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机体头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件始端部,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件末端部,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上铰接有升降舵;其特征为:所述摇臂与升降舵之间通过无弹力线相连,升降舵与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水平尾翼之间设有Z字形扭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舵机和电子控制设备固定安装在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机体头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杆件内开有供无弹力线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始端与连通遥控滑翔机航模的机体头部内部相通,所述通孔末端延伸至所述杆件末端部,所述杆件末端部侧壁上开有与通孔相通的走线槽,无弹力线始端与摇臂固定,无弹力线末端依次贯穿所述杆件的通孔及走线槽与升降舵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面无虚位操纵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升降舵上延伸有挂钩部,无弹力线末端通过挂钩部与升降舵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滑翔机航模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牧遥陈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