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以及自动烹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01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以及自动烹饪方法,该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确定下料信息,下料信息包括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以及对应下料装置的下料量;S20:驱动装置带动选择机构沿正向移动,并在到达选择位置时停止;S30:驱动装置沿反向移动直至下料装置的下料量达到预设值,将下料完毕的下料装置自下料信息中移除;S40:重复步骤S20和S30,直至所有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下料完毕。采用该操作方法,仅通过控制单个驱动机构的动作即可实现下料操作,有利于降低固体调料下料装置的成本与体积。其次,由于需要控制运行的部件仅有驱动装置一个,无需对多个部件进行统筹调度,控制逻辑更为简单。控制逻辑更为简单。控制逻辑更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以及自动烹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烹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以及自动烹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调料的投放作为烹饪过程的关键环节,需要合适把握投放时机并精准控量,才能保证烹饪出来的菜品味道鲜美。
[0003]现有的调料投放装置大多采用多个相对独立的投料罐,当需要下料时,向各个投料罐发送投料命令,以使各个投料罐分别执行下料操作。
[0004]以上的操作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为支持上述操作方法,需在每个投料罐处分别设置用于驱动调料下料的驱动装置,因此其具有成本高、占用体积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成本高、占用体积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以及自动烹饪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其应用于固体调料控量装置,该固体调料控量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选择机构和多个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能够在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工作状态和与所述驱动机构解除传动的静置状态间切换,所述选择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间通过单向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沿正向移动时随其移动,沿反向移动时解除传动,所述选择机构的移动路径经过多个选择位置,所述选择位置分别对应多个所述下料装置,所述选择机构在达到所述选择位置时能够使所述下料装置自静置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所述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0:确定下料信息,所述下料信息包括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以及对应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量;
[0009]S20: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选择机构沿正向移动,并在到达选择位置时停止,所述选择位置对应其中一个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
[0010]S30:所述驱动装置沿反向移动直至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量达到预设值,将下料完毕的下料装置自下料信息中移除;
[0011]S40:重复步骤S20和S30,直至所有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下料完毕。
[0012]采用该操作方法,仅通过控制单个驱动机构的动作即可实现下料选择,下料操作执行,有利于降低固体调料下料装置的成本与体积。其次,由于需要控制运行的部件仅有驱动装置一个,相比现有技术,无需对多个部件进行统筹调度,控制逻辑更为简单,能够更为方便的针对不同的菜谱进行算法调整,开发更为简单。综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易开发的优势。
[0013]优选的,选择机构的移动路径旁设有感应件,所述选择机构上设有分别对应多个下料装置的感应器,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时,所述选择机构处于对应选择位置,
以使对应所述感应器的下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在到达选择位置时停止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4]S21:驱动机构带动选择机构移动,直至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
[0015]S22:判定与所述感应器对应的下料装置是否为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若是,则所述选择机构停止,若否,则继续执行S21,直至与所述感应器对应的下料装置为需要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
[0016]优选的,所述选择机构的移动路径旁设有感应器,所述选择机构上设有初始感应件和分别对应多个下料装置的配合感应件,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初始感应件时,所述选择机构处于初始位置,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配合感应件时,所述选择机构处于对应选择位置,以使对应所述配合感应件的下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在到达选择位置时停止的步骤包括:
[0017]S23:驱动机构带动选择机构移动,直至所述感应器感应到初始感应件,定义所述选择机构处于初始位置;
[0018]S24:基于需要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确定对应配合感应件的出现次序,所述出现次序是指所述配合感应件在初始位置后第N个出现,其中N为自然数;
[0019]S25:所述选择机构继续移动,直至所述感应器感应到配合感应件,判定所述配合感应件的出现次序是否匹配,若是,则所述选择机构停止,若否,则继续执行S24,直至所述配合感应件的出现次序匹配。
[0020]采用该方案,仅需配置一个传感器即可实现选择操作,有利于降低成本。
[0021]优选的,步骤S30包括:
[0022]S31:根据对应下料装置的下料量,得到驱动装置的运转参数,所述运转参数包括转速、运转时间;
[0023]S32:驱动装置沿反向以所述运转参数运转,并在达到所述运转时间后停止。
[0024]由于下料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的下料量是恒定的,因此下料装置的下料量和驱动装置的转速以及运转时间呈正相关,因此当获取到下料装置的下料量数据后,可通过内置算法计算出对应该下料量数据的驱动装置转速和运转时间。并控制下料装置以该参数运转,从而实现精准下料。采用上述方式进行下料,无需额外设置用于监控调料质量的传感器,有利于降低成本。
[0025]优选的,所述下料装置中设有称量装置,步骤S30包括:
[0026]S33:所述称量装置获取调料的初始质量;
[0027]S34:所述驱动装置沿反向运转,所述称量装置实时获取调料质量;
[0028]S35:当称量装置得到的初始质量和实时质量之差等于下料量,所述驱动装置停止运转。
[0029]采用上述方案进行下料量控制,相比通过控制驱动机构运转参数的方案而言更为精准且误差波动较小。
[0030]优选的,步骤S10还包括:调用预设的菜谱,根据所述菜谱确定所述下料信息。
[0031]优选的,选择机构的运行路径为闭环路径。
[0032]优选的,在S40后还包括:
[0033]S50: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选择机构移动至起始位置,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选择位置
不重合。
[0034]该选择机构的运行路径采用闭环路径,由此在驱动机构带动该选择机构沿其轨迹运行一个周期后,可直接回到初始位置,减少复位操作的时间消耗。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烹饪方法,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固体调料控量方法。
[0036]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7]仅通过控制单个驱动机构的动作即可实现下料选择,下料操作执行,有利于降低固体调料下料装置的成本与体积;
[0038]需要控制运行的部件仅有驱动装置一个,无需对多个部件进行统筹调度,控制逻辑更为简单,能够更为方便的针对不同的菜谱进行算法调整,开发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固体调料控量方法的流程图;
[0040]图2为本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中S20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0041]图3为本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中S20步骤的另一种具体流程图;
[0042]图4为本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中S30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0043]图5为本固体调料控量方法中S30步骤的另一种具体流程图;
[0044]图6为本固体调料的立体图;
[0045]图7为本固体调料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固体调料控量装置,所述固体调料控量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选择机构和多个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能够在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工作状态和与所述驱动机构解除传动的静置状态间切换,所述选择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间通过单向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沿正向移动时随其移动,沿反向移动时解除传动,所述选择机构的移动路径经过多个选择位置,所述选择位置分别对应多个所述下料装置,所述选择机构在达到所述选择位置时能够使所述下料装置自静置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所述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确定下料信息,所述下料信息包括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以及对应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量;S20: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选择机构沿正向移动,并在到达选择位置时停所述选择位置对应其中一个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S30:所述驱动装置沿反向移动直至所述下料装置的下料量达到预设值,将下料完毕的下料装置自下料信息中移除;S40:重复步骤S20和S30,直至所有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下料完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机构的移动路径旁设有感应件,所述选择机构上设有分别对应多个下料装置的感应器,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时,所述选择机构处于对应选择位置,以使对应所述感应器的下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在到达选择位置时停止的步骤具体包括:S21:驱动机构带动选择机构移动,直至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感应件;S22:判定与所述感应器对应的下料装置是否为需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若是,则所述选择机构停止,若否,则继续执行S21,直至与所述感应器对应的下料装置为需要执行下料操作的下料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调料控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机构的移动路径旁设有感应器,所述选择机构上设有初始感应件和分别对应多个下料装置的配合感应件,当所述感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忠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