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80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涉及实验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和实验箱体,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挡板,所述实验箱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半齿轮进行转动,使得第一齿条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使得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实验箱体的左右往复摆动,摆动的同时,使得第三转轴以及一端的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板进行上下往复转动,进行地震模拟,还原能力高,真实性较好,提高了实验台的模拟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台
,具体为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

技术介绍

[0002]地质构造变形物理模拟是基于一定的相似原理对某一工程地质构造进行缩尺研究的一种物理模拟方法,而在地质构造变形物理模拟过程中需要用到试验台,可以使得实验的进展更加顺利。
[0003]现有的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的功能性较低,通常通过振动电机带动支撑板进行震动从而来模拟地震,但是还原能力低,真实性不佳,降低了实验台的模拟效果,同时灵活性较差,无法根据需求调节其高度,并且为了满足装置便于移动的效果,通常设置有万向轮,但是万向轮的设置极大降低了实验台的稳定性,从而实验台的便于移动与稳定性无法兼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板和实验箱体,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挡板,所述实验箱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半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内齿圈,所述实验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弧形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实验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实验箱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实验箱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摄像设备,所述第二支撑杆为L型结构。
[0007]可选的,所述实验箱体的外侧均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0008]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五锥齿轮,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两个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两个所述第六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活动板,两个所述活动板分别与两个固定板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分别与两个活动板螺纹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且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0011]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双向丝杆,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双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组杆,所述连接组杆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控制半齿轮进行转动,使得第一齿条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使得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实验箱体的左右往复摆动,摆动的同时,使得第三转轴以及一端的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使得第四转轴以及外侧的凸轮进行转动,从而反复挤压第二支撑板,使得第二支撑板进行上下往复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二支撑板左右往复摆动的同时进行震动,进行地震模拟,还原能力高,真实性较好,提高了实验台的模拟效果。
[0015]2、该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双向丝杆进行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利用连接组杆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使得升降板进行移动,使得万向轮从底座的内腔移出并且与地面接触,从而利用万向轮达到了便于实验台移动的效果,并且可启动第一电机控制双向丝杆反方向转动,使得升降板以及底部的万向轮收纳至底座的内腔,从而提高实验台的稳定性,达到了实验台的便于移动与稳定性兼得的效果。
[0016]3、该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通过第三电机控制第一转轴以及外侧的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利用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的啮合连接作用下,使得第一丝杆进行转动,从而控制两个活动板进行移动,进而实现了实验箱体的高度调节,提高了实验台的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调节高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侧面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放大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C处放大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D处放大图。
[0024]图中:1、底座;2、第一电机;3、固定板;4、第一丝杆;5、活动板;6、第一支撑板;7、第一支撑杆;8、摄像设备;9、第二支撑杆;10、观察窗;11、实验箱体;12、第一转轴;13、升降板;14、万向轮;15、第二转轴;16、第一齿轮;17、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19、第二齿轮;20、第三转轴;21、第三锥齿轮;22、限位板;23、第一齿条;24、第二齿条;25、第二支撑板;26、第二电机;27、半齿轮;28、第一伸缩弹簧;29、第四转轴;30、凸轮;31、弧形内齿圈;32、第四锥齿轮;33、第三电机;34、第五锥齿轮;35、第六锥齿轮;36、第一滑块;37、双向丝杆;38、连接组杆;39、第二滑槽;40、第二滑块;41、第三滑槽;42、第三滑块;43、第二伸缩弹簧;44、第一滑槽;45、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板6和实验箱体11,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挡板17,实验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板(6)和实验箱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挡板(17),所述实验箱体(1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5),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5)分别与两个第一挡板(17)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6),所述第二电机(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27),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板(22),两个所述限位板(22)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23),所述半齿轮(27)与第一齿条(2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条(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条(24),所述第二齿条(24)与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板(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28),所述第一伸缩弹簧(28)的一端与第一齿条(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内齿圈(31),所述实验箱体(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18),所述第二挡板(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20),所述第三转轴(2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9)和第三锥齿轮(21),所述第二齿轮(19)与弧形内齿圈(31)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构造的模拟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体(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5),所述第二支撑板(2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滑块(42),所述实验箱体(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41),所述第三滑块(42)与第三滑槽(4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槽(4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伸缩弹簧(43),所述实验箱体(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29),所述第四转轴(2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凸轮(30),所述第四转轴(2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32),所述第四锥齿轮(32)与第三锥齿轮(21)啮合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9),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一端安装有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军易魁孙宁刘宗权张金海钟辉亚杨建勇郑青海余政兴汤冠雄魏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