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384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包括步骤:确定复合砂体边界范围、叠置特征和单砂体的渗透率;建立复合砂体样式数值模型,确定布井方式;制作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包括步骤:按照单砂体厚度比制备不同的单砂体模型;根据所述复合砂体叠置特征将不同的单砂体模型放入至模具中,不同的所述单砂体模型之间采用夹层材料填充;根据所述布井方式将注采井埋入相应位置;加热固化形成具有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所述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可进行模拟水驱和化学驱替过程,对阐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对水驱和化学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技术手段。供了技术手段。供了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属于油藏开发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大井距、稀井网的特点,以往陆上油田“井-震结合、以井为主”的精细储层研究思路已不适用。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现已行成了井震结合、以“复合砂体”为核心的海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与表征方法和与之配套的适用于海上大井距油气田高效开发的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及技术体系。
[0003]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工作,只能定性划分的河流相储集层不连续界限级别和确定储层连通性,有关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机制认识还不能满足油田开发实际需求。因此,采用物理模拟技术,考虑储层不连续界限阻渗能力,建立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实际三维仿真物理模型,紧密联系油田开发动态特征,落实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富集特点,对处于海上高含水期的老油田开展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0004]文献1《曲流点坝建筑结构及驱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确定复合砂体边界范围、叠置特征和单砂体的物性参数,包括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基于所述复合砂体边界范围、叠置特征和单砂体的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建立复合砂体数值模型,开展不同井网开发下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布井方式;制作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包括步骤:制备不同的单砂体模型;根据所述复合砂体叠置特征将不同的单砂体模型放入至模具中,不同的所述单砂体模型之间采用夹层材料填充;根据所述布井方式将注采井埋入相应位置;加热固化形成具有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不同的单砂体模型包括步骤:选取与单砂体渗透率范围相匹配的不同粒径石英砂,将所述石英砂与胶结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过筛,作为可渗透层材料;加工定制多个单砂体模具,并将不同的渗透率范围的可渗透层材料分别装入至对应的所述单砂体模具中,分别进行一次加压得到多个单砂体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粉砂岩与胶结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过筛,作为夹层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所述加热固化形成具有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具体包括:将所述模具置于压力试验机上进行二次加压、铺设电极材料,加热固化后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浇铸,形成具有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砂体模型的一次加压压力为2MPa~5MPa,加压时长为5s~60s,二次加压压力为5MPa~10MPa,加压时长为5min~6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砂体构型特征的人造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洪军王夏斌杨仁锋曹伟佳谢坤卢祥国闫坤王海峰何明薇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