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784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隔离开关,属于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包括连接在开关壳体上且位于开关壳体外部的外部筒体,外部筒体内设有分合闸电阻及连接在分合闸电阻两端的连接导体,其中一端的连接导体与开关壳体内的开关静端导通,另外一端的连接导体设置有用于伸入开关壳体内部的伸入导电段,伸入导电段上安装有接触导电结构,接触导电结构用于设置在开关壳体内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以先于静触头与动触头接触并后于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不仅可以满足抑制VFTO的功能,同时分合闸电阻外置,不占用开关壳体的内部空间,可以缩小开关体积,进而降低重量和制造成本、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隔离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隔离开关,属于开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550kV线路是我国用电网络的主干线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用电需求会逐步加大,坚强电网的建设,尤其是推进超、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电网发展的方向。然而,GIS电站中的隔离开关分合时,触头间会发生多次重燃引起VFTO(快速暂态过电压),目前超高压系统主要采用在隔离开关断口并联分合闸电阻来限制VFTO的幅值和陡度,国内外隔离开关产品中,分合闸电阻一般内置在隔离开关中。
[0003]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215122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合闸电阻装配结构及使用该装配结构的断路器,合闸电阻装配结构的动支座外围固定设置有四串合闸电阻,由于开关设备的绝缘需求,因此筒体的径向尺寸必然增加。应用在隔离开关中也是一样,并且还有的分合闸电阻是以圆周方式安装在隔离开关静端,这些都导致布置了分合闸电阻的隔离开关无法进一步缩小体积,不仅重量增加、制造成本上升,而且导致GIS整间隔设备的体积无法进一步缩小,增大了占地面积,与550kV GIS设备越来越趋向于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理念不符。另外,根据变电站设备不同布置形式,并非所有GIS变电站用隔离开关都需要安装分合闸电阻,而配置了分合闸电阻的隔离开关由于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很难再做出改变,无法根据不同需求灵活配置,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以解决现有分合闸电阻内置而导致开关体积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以解决现有隔离开关的分合闸电阻内置而导致开关体积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在开关壳体上且位于开关壳体外部的外部筒体,外部筒体内设置有分合闸电阻以及连接在分合闸电阻两端的连接导体,其中一端的连接导体用于与开关壳体内的开关静端导通,另外一端的连接导体设置有用于伸入开关壳体内部的伸入导电段,伸入导电段上安装有接触导电结构,接触导电结构用于设置在开关壳体内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以先于静触头与动触头接触并后于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开拓性地提出了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包括外部筒体,外部筒体连接在开关壳体上且位于开关壳体外部,不占用开关壳体的内部空间;外部筒体内设置有分合闸电阻以及连接在分合闸电阻两端的连接导体,构成外置分合闸电阻回路;其中一端的连接导体用于与开关壳体内的开关静端导通,另外一端的连接导体设置有用于伸入开关壳体内部的伸入导电段,伸入导电段上安装有接触导电结构,
且接触导电结构用于设置在开关壳体内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这样当动触头动作与静触头实现合闸时,接触导电结构会先于静触头与动触头接触,即动触头会先与接触导电结构发生放电,放电电流通过外置分合闸电阻回路与开关静端构成通路,抑制由于电弧反复重燃而产生的VFTO。随着动触头继续运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完成合闸动作,此时主导电回路接通,外置分合闸电阻回路被短接,从导电回路中分离。反过来分闸时,接触导电结构后于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即动触头最后与接触导电结构发生放电,放电电流通过外置分合闸电阻回路与开关静端构成通路,抑制由于电弧反复重燃而产生的VFTO,直至断口距离足够大,断口电弧熄灭。
[000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不仅可以满足抑制VFTO的功能,同时分合闸电阻外置,不占用开关壳体的内部空间,可以缩小开关体积,进而降低重量和制造成本、减少占地面积。
[0009]进一步地,外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开关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在开关壳体的不同侧面上。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在开关壳体上,不仅方便安装,同时根据变电站设备不同布置形式,对于不需要安装分合闸电阻的开关,可以将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拆除,配置更加灵活;并且,两个连接法兰用于连接在开关壳体的不同侧面上,这样可以方便连接导体的布置,方便与开关静端导通,同时也方便伸入导电段的布置,避免装在同一侧面上而导致干涉或者绝缘距离过小。
[0011]进一步地,外部筒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连接法兰位于第一筒体的端部,第二连接法兰位于第二筒体的端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对接的一端分别设有对接法兰,所述分合闸电阻设置在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内,所述连接导体包括设置在第一筒体内的第一连接导体和设置在第二筒体内的第二连接导体。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外部筒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两筒体对接端分别设置有对接法兰,方便了外部筒体的制造和安装;两个筒体均设置有连接导体,保证外置分合闸电阻回路的形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分合闸电阻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一连接导体包括连接在分合闸电阻一端且用于与开关静端导通的导通连接导体,所述第一连接导体还包括连接在分合闸电阻另外一端的过渡连接导体,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一端与过渡连接导体导电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伸入导电段相连。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导通连接导体方便与开关静端导通,过渡连接导体与第二连接导体导电连接,伸入导电段与第二连接导体相连,保证外置分合闸电阻回路的形成。
[0015]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法兰用于与开关壳体上安装开关静端用的盆式绝缘子固定连接,所述导通连接导体用于与盆式绝缘子上的中心嵌件相连。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方便连接在开关壳体上的同时,也实现了与静触头的导通,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和安装。
[0017]进一步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中的其中一个呈L形,另外一个呈U形。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既方便单个筒体的制造,又方便两个筒体的安装和对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导电结构为接触导电环,接触导电环具有供动触头穿过的穿孔。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具有穿孔的接触导电环作为接触导电结构,接触面积更大,通流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对动触头进行支撑和导向。
[0021]进一步地,接触导电环的外部设置有屏蔽罩。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屏蔽罩可以优化分合闸过程中断口电场。
[0023]进一步地,分合闸电阻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阻屏蔽。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电阻屏蔽可以对分合闸电阻端部进行屏蔽,避免分合闸电阻与连接导体的连接位置形成高场强区域而对设备绝缘性能造成影响。
[00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隔离开关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6]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和设置在开关壳体内的动触头和静触头,隔离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在开关壳体(19)上且位于开关壳体(19)外部的外部筒体,外部筒体内设置有分合闸电阻(9)以及连接在分合闸电阻(9)两端的连接导体,其中一端的连接导体用于与开关壳体(19)内的开关静端(5)导通,另外一端的连接导体设置有用于伸入开关壳体(19)内部的伸入导电段(14),伸入导电段(14)上安装有接触导电结构,接触导电结构用于设置在开关壳体(19)内的动触头(3)和静触头(4)之间,以先于静触头(4)与动触头(3)接触并后于静触头(4)与动触头(3)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开关壳体(19)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法兰(16)和第二连接法兰(17),第一连接法兰(16)和第二连接法兰(17)用于连接在开关壳体(19)的不同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部筒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5),第一连接法兰(16)位于第一筒体(11)的端部,第二连接法兰(17)位于第二筒体(15)的端部,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5)对接的一端分别设有对接法兰(18),所述分合闸电阻(9)设置在第一筒体(11)或第二筒体(15)内,所述连接导体包括设置在第一筒体(11)内的第一连接导体和设置在第二筒体(15)内的第二连接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置分合闸电阻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巍刘龙贺永明王刚白玮李阳孙清超张琳占小猛王汉瑶姚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