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电脱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脱醇釜技术

技术编号:375466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电脱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脱醇釜,包括工作台、转动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反应釜和与反应釜连通的蒸汽进管,反应釜包括上盖板、釜体和下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技术领域。该自动脱醇脱醇釜及其脱醇方法,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淋液组件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实现釜体内部液体搅拌的同时,提高蒸汽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在换热釜的设置下,实现对蒸汽余热的利用,提高液体温度,加速脱醇,配合两个齿环,使竖直驱动条转动,配合搅拌组件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蒸汽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且在摆动件的设置下,使曝气组件进行摆动,再次提高蒸汽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液体脱醇效率的有效提高。实现液体脱醇效率的有效提高。实现液体脱醇效率的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电脱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脱醇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为一种自动电脱醇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脱醇釜。

技术介绍

[0002]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丙位癸内酯等液体的化工生产工艺中,往往需要进行脱醇处理,现有技术的脱醇方法是:在负压和一定真空度的条件下,往脱醇釜中通入300℃左右的蒸汽,以蒸汽作为带醇剂同时,起到搅拌的作用实现脱醇。
[0003]如申请号为202120256391.9所述的一种丙位癸内酯生产用脱醇釜,其通过驱动螺旋桨叶转动的方式,提高曝气盘和釜体内待处理液体的接触面积,来提高脱醇效率,基于上述资料的检索可以看出,常规的脱醇釜结构简单,无法保证待处理液体与高温蒸汽之间的有效接触,且在釜内积累大量液体时,底部的液体与高温蒸汽接触面积有限,严重影响脱醇效率,并且单纯依靠蒸汽在釜体中对液体进行加热,加热速度较慢,影响液体脱醇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及其脱醇方法,解决了常规的脱醇釜脱醇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包括工作台、转动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反应釜和与反应釜连通的蒸汽进管,所述反应釜包括上盖板、釜体和下盖板,所述釜体转动安装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所述上盖板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进液箱,所述进液箱的顶部贯穿并转动安装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底端贯穿上盖板并套设有淋液组件,所述淋液组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下盖板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曝气组件,所述釜体的内部从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竖直驱动条和摆动件。
[0006]为了实现对反应釜内蒸汽余热的利用,对待处理液体进行加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转动安装有与釜体相配合使用的换热釜,所述换热釜包括釜盖和筒体,所述釜盖和筒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位于筒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包围环,筒体底部的外周且位于包围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插柱,在插柱的底部镶嵌并转动安装有滚球,滚球的底部与工作台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工作台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内腔的顶部与上盖板和釜盖之间通过第一支板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的顶部通过第二支板与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换热釜和双向丝杠转动,且换热釜和釜体的外周均套设并固定安装有相配合使用的齿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淋液组件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实现釜体内部液体搅拌的同时,提高蒸汽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在换热釜的设置下,实现对蒸汽余热的利用,提高液体温度,加速脱醇,且通过两个齿环的配合,使竖直驱动条转动,配合搅拌组件对釜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蒸汽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且在摆动件的设置下,使曝气组件进行摆动,再次提高蒸汽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液体脱醇效率的有效
提高。
[0008]为了实现淋液组件的有效出液,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淋液组件包括第一套环箱、第二套环箱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套环箱的内弧面和第二套环箱的外弧面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套环箱的顶部连通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顶部依次贯穿上盖板和进液箱并与进液箱连通,所述第一套环箱和第二套环箱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喷液口,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套环箱的内弧面上,且连接板与双向丝杠相配合使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板作为连接件,配合双向丝杠,实现第一套环箱和第二套环箱上下往复移动的同时,配合喷液口的设置,实现液体的喷淋,为蒸汽与液体的充分接触提供保障,有效保证液体的脱醇效率。
[0010]为了实现对釜体内部液体的进一步搅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轮,所述转轮的外周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架,所述竖直驱动条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竖直驱动条间隔均匀的固定安装在釜体的内部,并与转板相配合使用,所述转轮转动安装在第一套环箱的底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板和竖直驱动条的设置,在竖直驱动条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转板进行转动,使搅拌架发生转动,实现对釜体内部液体的搅动,进一步保证釜体内部液体的脱醇效率。
[0012]为了提高脱醇效率,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组件包括中心气箱和气环,所述中心气箱的外周和气环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中心气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金属软管连通有曝气管,曝气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气口,所述曝气管的顶部与上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曝气管相适配的通孔,所述中心气箱的底部和气环的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曝气口,所述下盖板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连通有排液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法兰与蒸汽进管连通,所述中心气箱的底部通过金属软管与进气管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心气箱、气环和曝气管的配合,在釜体内腔底部构建蒸汽输送环境,在搅拌件和竖直驱动条对釜体内部液体搅动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蒸汽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釜体内部液体更加高效的进行脱醇。
[0014]为了实现蒸汽喷射角度的调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动件包括第一咬合套和第二咬合套,所述第一咬合套和第二咬合套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气环相适配的咬合口,所述第一咬合套和第二咬合套分别固定安装在釜体内腔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咬合套和第二咬合套错位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错位设置的第一咬合套和第二咬合套的配合,对气环的位置进行限定,在釜体带动第一咬合套和第二咬合套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对气环进行摆动调节,进而实现对曝气口出气方向的调节,进一步提高蒸汽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液体的脱醇提供高效保障。
[0016]为了实现釜体内部蒸汽余热的有效利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盖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进气箱,所述釜盖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连通有进液管和上液管,所述上液管的一端与进液箱的内部连通,且上液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控制阀门,所述上盖板的顶部通过换气管与进气箱的内部连通,其中换气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控制阀门,所述进液管和上液管的底部之间且位于筒体的内部连通有曲型换热管。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换气管将釜体内部蒸汽导入到筒体中,在曲型换热
管进行液体输送过程中,蒸汽余热与曲型换热管内部的液体进行换热,进而提高进入到釜体内部液体的温度,为液体的脱醇速度进行加速。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送带和立杆,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框架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框架并通过联轴器与双向丝杠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套设并固定安装在双向丝杠的外周,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设并固定安装在立杆的外周,所述立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框架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
[0019]为了实现筒体的有效转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的底端依次贯穿进气箱和釜盖并延伸至筒体的内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包括工作台(1)、转动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反应釜(2)和与反应釜(2)连通的蒸汽进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包括上盖板(4)、釜体(5)和下盖板(6),所述釜体(5)转动安装在上盖板(4)和下盖板(6)之间,所述上盖板(4)的顶部固定并连通有进液箱(7),所述进液箱(7)的顶部贯穿并转动安装有双向丝杠(8),所述双向丝杠(8)的底端贯穿上盖板(4)并套设有淋液组件(9),所述淋液组件(9)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搅拌组件(10),所述下盖板(6)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曝气组件(11),所述釜体(5)的内部从上依次固定安装有竖直驱动条(12)和摆动件(13);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转动安装有与釜体(5)相配合使用的换热釜(14),所述换热釜(14)包括釜盖(15)和筒体(16),所述釜盖(15)和筒体(1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框架(17),所述框架(17)内腔的顶部与上盖板(4)和釜盖(15)之间通过第一支板(18)固定连接,所述下盖板(6)的顶部通过第二支板(19)与工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20),用于驱动换热釜(14)和双向丝杠(8)转动,且换热釜(14)和釜体(5)的外周均套设并固定安装有相配合使用的齿环(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液组件(9)包括第一套环箱(22)、第二套环箱(23)和连接板(24),所述第一套环箱(22)的内弧面和第二套环箱(23)的外弧面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套环箱(23)的顶部连通有伸缩管(25),所述伸缩管(25)的顶部依次贯穿上盖板(4)和进液箱(7)并与进液箱(7)连通,所述第一套环箱(22)和第二套环箱(23)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喷液口(56),所述连接板(24)固定安装在第二套环箱(23)的内弧面上,且连接板(24)与双向丝杠(8)相配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10)包括转轮(26),所述转轮(26)的外周固定安装有转板(27),所述转板(27)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轮(2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架(28),所述竖直驱动条(12)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竖直驱动条(12)间隔均匀的固定安装在釜体(5)的内部,并与转板(27)相配合使用,所述转轮(26)转动安装在第一套环箱(22)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11)包括中心气箱(29)和气环(30),所述中心气箱(29)的外周和气环(30)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中心气箱(29)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金属软管连通有曝气管(31),所述曝气管(31)的顶部与上盖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板(24)的顶部开设有与曝气管(31)相适配的通孔(32),所述中心气箱(29)的底部和气环(30)的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曝气口(33),所述下盖板(6)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连通有排液管(34)和进气管(35),所述进气管(35)的底部法兰与蒸汽进管(3)连通,所述中心气箱(29)的底部通过金属软管与进气管(3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13)包括第一咬合套(36)和第二咬合套(37),所述第一咬合套(36)和第二咬合套(37)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气环(30)相适配的咬合口(38),所述第一咬合套(36)和第二咬合套(37)分别固定安装在釜体(5)内腔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咬合套(36)和第二咬合套(37)错位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脱醇脱醇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15)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磊王康蒋利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森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