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以及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53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包括:框架,具有框架底板;设于框架内的风箱,具有风箱顶部开口和风箱底部开口,所述框架底板限定有封住风箱底部开口的重油区域;第一漏油孔,位于重油区域且贯穿框架底板,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面由重油区域的边缘到第一漏油孔向下倾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具有该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组装难度,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结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结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以及集成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以及集成灶,属于厨房电器的


技术介绍

[0002]集成灶油路系统通常包括机头、风箱、蜗壳风机、排烟管(直排式集成灶无此系统)、框架、灶台面、油杯,其中风箱、框架以及蜗壳风机构成了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框架作为结构总成的外部架体结构,用来承载装配风箱,风箱的内部形成容纳油烟的腔体,蜗壳风机设置在风箱的内部将油烟吸入并排放出风箱外。
[0003]在一项关于风箱和框架的现有技术中,风箱由风箱后板、风箱左板、风箱右板、风箱盖板、风箱前板、风箱底板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结构,框架由框架后板、框架左板、框架右板、框架底板、风箱底托梁组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结构。首先,整体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组成较多,并且由很多间接连接的结构组成,不仅生产加工成本高、组装难度大,而且过多的连接数量导致容易出现机械结构问题,导致其结构稳定性较弱。其次,风箱内产生的废油在收集时,需经过多个板件的漏油孔才能排出,油滴渗透的情况较为明显,提高了清理维护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以及集成灶,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组装难度,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包括:框架,具有框架底板;设于框架内的风箱,具有风箱顶部开口和风箱底部开口,所述框架底板限定有封住风箱底部开口的重油区域;第一漏油孔,位于重油区域且贯穿框架底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面由重油区域的边缘到第一漏油孔向下倾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灶具底板,所述灶具底板封住一部分风箱顶部开口。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箱具有风箱前板,所述灶具底板的底面具有左右向延伸的密封槽,所述风箱前板的顶沿和密封槽卡接配合并形成密封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箱包括相连接的风箱前板、风箱左板、风箱右板,所述框架具有框架后板,并且和所述风箱左板、风箱右板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面在重油区域的边缘具有凸起形成的粱框结构,所述风箱的底沿具有向内弯折形成的折边结构,所述折边结构支撑在粱框结构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底板限定有轻油区域,所述轻油区域设有贯穿框架底板的第二漏油孔,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面由轻油区域的边缘到第二漏油孔向下倾斜。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机头,所述机头具有机头顶部开口和机头底部开口,所述机头顶部开口由于油烟的输入,所述机头底部开口和风箱顶部开口衔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于所述风箱内的蜗壳风机,所述蜗壳风机的进风口位于其正面或背面,所述蜗壳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风箱的左侧部或右侧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蜗壳风机设有贯穿其底部的第三漏油孔。
[0016]一种集成灶,包括所述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风箱和框架所形成的一体化结构,能够减少零部件组成,简化了整体结构,亦简化了生产工艺难度以及材料成本,并且也使得加工以及装配更加简易,综合节省了制造成本,在结构连接数量上大幅度缩减,而且也减少了诸多间接连接的结构,从而使得结构总成在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上表现更为优异;2. 框架底板作为框架的底部支撑结构、作为风箱的底板、能够汇集将油滴排出,能够作为三种不同的结构体集成了三种不同的功能,即“一板三用”,从而在不影响其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完成了对结构的精简化设计;3. 结构上的精简使得只需在框架底板上设置第一漏油孔即可,废油渗透的现象可以得到极大遏制,从而减轻清理维护的成本;4. 灶具底板除了安装灶具组件外,还作为风箱的顶部盖板,即“一板两用”,从而提高了一体化程度;5. 框架后板还作为风箱的后板结构,即“一板两用”, 减少了多零件间接式连接结构,使得结构总成在稳定性以及强度上的表现更为优异;6. 框架底板设置了重油区域、轻油区域,并通过第一漏油孔、第二漏油孔进行排油,分别应对风箱内部的积油、以及渗透出风箱外的积油;7. 油烟腔内形成的油烟主路、油烟排路、油烟回路、空气补充路,能够起到优化油烟路径、增大和油烟的接触面积、提高滤除油烟的油成分、降低油烟浓度、增强内壁附着油烟性能,从而降低了油烟排放的污染程度。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框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在一种视角下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在左视视角下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在正视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油烟主路、油烟排路、油烟回路、空气补充路的关系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如下所示:框架1、框架底板11、框架后板12、框架左板13、框架右板14、粱框结构111、第一漏油孔11a、第二漏油孔11b、重油区域11A、轻油区域11B、风箱2、风箱前板21、风箱左板22、风箱右板23、风箱顶部开口2a、风箱底部开口2b、油烟腔2R、蜗壳风机3、进风口31、出风口32、叶轮33、排气管34、第三漏油孔3a、灶具底板4、密封槽41、灶具组件42、机头5、顶部开口51、机头底部开口52、油杯6、油烟主路r1、油烟排路r2、油烟回路r3、空气补充路r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2]实施案例1: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参照图1

图8,包括框架1、风箱2。本实施案例的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应用在集成灶中,其功能是用于排放油烟。其中,风箱2设置在框架1中,框架1作为结构总成的外部架体结构,具有框架底板11,框架底板11作为底部支撑结构来承载整个结构总成,尤其是承载装配风箱2。
[0023]风箱2具有风箱顶部开口2a和风箱底部开口2b,呈现为上下贯通式样的结构,框架底板11限定有重油区域11A,重油区域11A的边缘和风箱2的风箱底部开口2b的边缘对应,并且重油区域11A封住风箱2的风箱底部开口2b,使得框架1在装配风箱2后,风箱2只有风箱顶部开口2a敞开,框架底板11和风箱2的装配关系使其还作为风箱2的底板。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具有框架底板;设于框架内的风箱,具有风箱顶部开口和风箱底部开口,所述框架底板限定有封住风箱底部开口的重油区域;第一漏油孔,位于重油区域且贯穿框架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面由重油区域的边缘到第一漏油孔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灶具底板,所述灶具底板封住一部分风箱顶部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具有风箱前板,所述灶具底板的底面具有左右向延伸的密封槽,所述风箱前板的顶沿和密封槽卡接配合并形成密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包括相连接的风箱前板、风箱左板、风箱右板,所述框架具有框架后板,并且和所述风箱左板、风箱右板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排放的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面在重油区域的边缘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费学钊王志坚孙利校方雯马利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