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01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涉及电力电器技术领域。继电器包括绝缘罩;动簧片和一对静触点引出端,静触点引出端设置在绝缘罩上,静触点引出端至少部分伸入绝缘罩内,动簧片设置在绝缘罩内,动簧片用于与一对静触点引出端接触或分离;上导磁铁设置于绝缘罩的顶部内壁,下导磁铁固定于动簧片的底部,上导磁铁和下导磁铁用于形成导磁回路,以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吸力,用于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的电动斥力;其中,上导磁铁设置有固定安装脚,固定安装脚被配置为与绝缘罩顶部内部固定连接,使上导磁铁和绝缘罩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缝隙,起到增大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之间爬电距离的作用,以保证绝缘爬电距离要求。以保证绝缘爬电距离要求。以保证绝缘爬电距离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提升,要求正常情况下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热损耗减小,电池包短路时又因为电池容量更高,要求继电器抗短路电流、电压均进一步上升。当短路负载很大时,高压直流继电器触头会因为短路电流产生电动斥力而发生触头弹开,进而发生触点拉弧,由于负载短路电流及电压均很高,导致瞬间触头间剧烈燃弧。
[0003]现有技术通常是在动组件设置随动式抗短路环电磁结构,当短路电流在产生电动斥力时,利用抗短路环电磁结构中上导磁铁对下导磁铁产生了电磁吸力,并将下导磁铁与动触片固定在一起,从而保证动触头不弹开。由于动组件的支撑需要依靠动铁芯的保持力来支撑,而保持力是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力来保持,如果线圈功耗有限,保持力有限,用来支撑抗短路环的保持力也就有限。因此,当短路电流达到一定的预设值时,下导磁铁对上导磁铁也会产生一个电磁吸力,当铁芯的保持力无法支持下轭铁对上导磁铁的电磁吸力时,依然要发生触头弹开。
[000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只能将线圈的尺寸做大,以提高动铁芯的保持力,但是尺寸较大的线圈就会增大继电器的整体体积,不利于继电器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满足安全性和轻量化的需求。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
[0007]接触容器,包括绝缘罩;
[0008]触点组件,包括一动簧片和一对静触点引出端,所述静触点引出端设置在所述绝缘罩上,所述静触点引出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簧片设置在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簧片用于与一对所述静触点引出端接触或分离;
[0009]抗短路组件,包括上导磁铁和下导磁铁,所述上导磁铁设置于所述绝缘罩的顶部内壁,所述下导磁铁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的底部,所述上导磁铁和所述下导磁铁用于形成导磁回路,以在所述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吸力,用于抵抗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点引出端之间的电动斥力;
[0010]其中,所述上导磁铁设置有固定安装脚,所述固定安装脚被配置为与所述绝缘罩顶部内部固定连接,使所述上导磁铁和所述绝缘罩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缝隙。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绝缘罩为陶瓷罩,所述陶瓷罩顶部内壁对应所述固定安装脚设置有金属化区,所述固定安装脚通过所述金属化区与所陶瓷罩相焊接。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推杆单元,所述推杆单元能够驱动所述动簧片向靠近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方向移动;
[0013]其中,所述动簧片与下导磁铁形成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推杆单元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孔配合。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下导磁铁包括磁铁主体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磁铁主体的两侧,所述推杆单元朝向所述支撑部的方向有两个挡板;
[0015]其中,所述挡板和所述侧板对应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孔配合。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可动构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导磁铁,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推杆单元和所述下导磁铁之间,所述推杆单元和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孔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动簧片移动。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0018]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推杆单元,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可动构件。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为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开口端朝向所述推杆单元设置,所述U形支架的两个侧臂用于限位所述弹性件;
[0020]其中,所述U形支架的所述侧臂和所述推杆单元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孔配合。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为固定片,所述推杆单元朝向所述支撑部的方向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限位所述弹性件;
[0022]其中,所述挡板和所述固定片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孔配合。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上导磁铁为一字型结构,所述上导磁铁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延伸;和/或,
[0024]所述下导磁铁为U形结构,所述下导磁铁的开口朝向所述动簧片设置,所述下导磁铁位于所述动簧片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部分能够抵接于所述上导磁铁。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绝缘罩包括:
[0026]陶瓷板,所述陶瓷板靠近所述上导磁铁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金属化区;
[0027]绝缘支撑部,位于所述陶瓷板的下方,用于承载所述陶瓷板;
[0028]其中,所述陶瓷板和所述绝缘支撑部为分体式结构。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陶瓷板远离所述上导磁铁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化部,所述金属化部用于连接所述静触点引出端。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陶瓷板对应所述绝缘支撑部设置有金属化结构,所述金属化结构用于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绝缘支撑部。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绝缘支撑部包括:
[0032]围框,位于所述陶瓷板的下方,用于承载所述陶瓷板,所述围框连接于所述金属化结构;
[0033]绝缘框,设置于所述围框内,所述绝缘框连接于所述陶瓷板。
[00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绝缘框粘接于所述陶瓷板。
[003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绝缘支撑部包括陶瓷框和围框,所述陶瓷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围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陶瓷板的所述金属化结构,所述围框承载所述陶瓷板。
[003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化结构和所述金属化区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0037]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38]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接触容器包括绝缘罩,静触点引出端设置在绝缘罩上,绝缘罩为静触点引出端提供固定位置,通过动簧片设置在绝缘罩内,静触点引出端至少部分伸入绝缘罩内,绝缘罩为触点组件的动簧片和至少部分静触点引出端提供绝缘环境。通过动簧片用于与一对静触点引出端接触或分离,当动簧片和一对静触点引出端底部的静触点相接触时,实现电流从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出,从而实现连通负载。
[0039]通过下导磁铁位于动簧片的下方,下导磁铁可以和动簧片一起向靠近静触点引出端的方向移动,在动簧片和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后,动簧片不能再继续向上移动。下导磁铁能够向靠近上导磁铁的方向移动,使上导磁铁和下导磁铁之间能够形成导磁回路,在动簧片出现故障大电流时,通过设置上导磁铁位于动簧片的上方,下导磁铁位于动簧片的下方,相当于动簧片夹设于上导磁铁和下导磁铁两个磁铁之间,当上导磁铁对下导磁铁产生吸力,该吸力起到吸引和拉动动簧片的作用,并用于抵抗动簧片与静触点引出端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容器(1),包括绝缘罩(11);触点组件(2),包括一动簧片(22)和一对静触点引出端(21),所述静触点引出端(21)设置在所述绝缘罩(11)上,所述静触点引出端(21)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绝缘罩(11)内,所述动簧片(22)设置在所述绝缘罩(11)内,所述动簧片(22)用于与一对所述静触点引出端(21)接触或分离;抗短路组件(3),包括上导磁铁(31)和下导磁铁(32),所述上导磁铁(31)设置于所述绝缘罩(11)的顶部内壁,所述下导磁铁(32)设置固定于所述动簧片(22)的底部,所述上导磁铁(31)和所述下导磁铁(32)之间能够用于形成导磁回路,以在所述动簧片(22)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吸力,用于抵抗所述动簧片(22)与所述静触点引出端(21)之间的电动斥力;其中,所述上导磁铁(31)设置有固定安装脚(311),所述固定安装脚(311)被配置为与所述绝缘罩(11)顶部内部固定连接,使所述上导磁铁(31)和所述绝缘罩(11)的顶部内壁之间设置有缝隙(3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罩(11)为陶瓷罩,所述陶瓷罩顶部内壁对应所述固定安装脚(311)设置有金属化区,所述固定安装脚(311)通过所述金属化区与所述陶瓷罩相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推杆单元(41),所述推杆单元(41)能够驱动所述动簧片(22)向靠近所述静触点引出端(21)的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动簧片(22)与下导磁铁(32)形成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推杆单元(41)通过限位凸起(413)和限位孔(422)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磁铁(32)包括磁铁主体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磁铁主体的两侧,所述推杆单元(41)朝向所述下导磁铁(32)的方向有两个挡板(421);其中,所述挡板(421)和所述侧板对应通过限位凸起(413)和限位孔(422)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还包括支撑部(42),所述支撑部(42)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导磁铁(32),所述支撑部(42)设置于所述推杆单元(41)和所述下导磁铁(32)之间,所述推杆单元(41)和所述支撑部(42)通过所述限位凸起(413)和所述限位孔(422)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动簧片(22)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推杆单元(41),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可动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代文广陈松生王萌傅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