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379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包括轨架;输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轨架内侧并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顶部一端具有进料口,所述螺旋输送机底部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端连接有布袋组件;下料组件包括料斗,所述料斗底部设置有可伸缩导料管,且该可伸缩导料管位于出料口正上方,当需要输送并导出粉料时,推进电缸会推动螺旋输送机向轨架一端移动,直至进料口与可伸缩导料管垂直对应为止,此时出料口及布袋组件位于成型模具正上方,当需要对粉料冲压时,可推进电缸会带动螺旋输送机、出料口和布袋组件脱离成型模具,从而达到自动下料、输送粉料和加工生产的作用。和加工生产的作用。和加工生产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材料输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材料主要由元素“碳”构成的材料,随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结合形式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和性能;不同功能属性的碳材料需要配比相对应的添加物,以便在成型后形成不同的用途。
[0003]目前,现有的炭块在制作过程中,需将前端制作的各工序的粉料先进行混合,随后再放入炭块成型模具进行成型;而现有的粉料在下料时一般是直接将各粉料放入模具凹槽,但是这样容易引起扬尘,不仅会带来污染,同时不易清理,常规的除尘方式是在下料口周边设置抽吸装置,但是这种方式抑尘效果不佳,还易引起二次扬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粉料在下料时容易引起扬尘和带来污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其包括:
[0006]轨架;
[0007]输料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轨架内侧并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顶部一端具有进料口,所述螺旋输送机底部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端连接有布袋组件;
[0008]下料组件,包括料斗,所述料斗底部设置有可伸缩导料管,且该可伸缩导料管位于出料口正上方;
[0009]模具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出料口正下方的成型模具;
[0010]其中,当料斗对进料口输出粉料时,可伸缩导料管会垂直下降且与进料口边缘形成密封抵贴,当螺旋输送机需要通过出料口将粉料导出时,布袋组件会与成型模具上沿口密封抵贴,待粉料沉淀后布袋组件可脱离成型模具。
[0011]优选的,所述轨架内壁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螺旋输送机外壁两侧固定有与所述滑轨嵌合匹配、并构成滑动连接的滑块e,所述螺旋输送机一端连接有推进电缸。
[0012]优选的,所述螺旋输送机内部还具有螺旋推进杆,且该螺旋推进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3]所述布袋组件包括双通布袋、固定于双通布袋上端口的第一固定环、固定于双通布袋下端口的第二固定环、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环的倒梯形通环,其中,成型模具内侧壁上边沿具有与倒梯形通环外壁相嵌合匹配的倒梯形环形内边。
[0014]优选的,所述料斗顶部设置有多个进料管,所述可伸缩导料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蝶阀,所述料斗底部两侧垂直安装有升降件,且升降件底部输出端与蝶阀上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升降件为电动推杆,所述可伸缩导料管为波纹管或挠性接头,所述蝶阀为电动蝶阀,所述蝶阀通过升降件和可伸缩导料管与料斗之间构成可伸缩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模具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成型模具正上方且与成型模具相匹配的冲压模具。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通过料斗、可伸缩导料管、升降件和蝶阀的相互配合,其能够有效实现对螺旋输送机自动下料、自动对接和防止抑尘飘散的效果,通过布袋组件、螺旋输送机和推进电缸等的相互配合,其能够有效防止扬尘的肆意飘散和污染,同时大大减少了清理的频次和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内部及流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布袋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轨架;110、滑轨;200、输料机构;210、螺旋输送机;210a、进料口;210b、出料口;210c、布袋组件;210c

1、双通布袋;210c
‑1‑
1、第一固定环;210c
‑1‑
2、第二固定环;210c

2、倒梯形通环;210d、螺旋推进杆;210e、滑块;220、推进电缸;300、下料组件;310、料斗;310a、可伸缩导料管;310b、进料管;320、蝶阀;330、升降件;400、模具单元;410、成型模具;420、冲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图1

图3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的全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包括轨架100;
[0026]输料机构200,包括安装于轨架100内侧并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旋输送机210,螺旋输送机210顶部一端具有进料口210a,螺旋输送机210底部一端具有出料口210b,出料口210b下端连接有布袋组件210c;
[0027]下料组件300,包括料斗310,料斗310底部设置有可伸缩导料管310a,且该可伸缩导料管310a位于出料口210b正上方;
[0028]模具单元400,包括位于出料口210b正下方的成型模具410;
[0029]其中,当料斗310对进料口210a输出粉料时,可伸缩导料管310a会垂直下降且与进料口210a边缘形成密封抵贴,当螺旋输送机210需要通过出料口210b将粉料导出时,布袋组件210c会与成型模具410上沿口密封抵贴,待粉料沉淀后布袋组件210c可脱离成型模具
410。
[0030]轨架100内壁两侧设置有滑轨110,螺旋输送机210外壁两侧固定有与滑轨110嵌合匹配、并构成滑动连接的滑块210e,螺旋输送机210一端连接有推进电缸220,当需要输送并导出粉料时,推进电缸220会推动螺旋输送机210向轨架100一端移动,直至进料口210a与可伸缩导料管310a垂直对应为止,此时出料口210b及布袋组件210c位于成型模具410正上方,当需要对粉料冲压时,可推进电缸220会带动螺旋输送机210、出料口210b和布袋组件210c脱离成型模具410,从而达到自动下料、输送粉料和加工生产的作用。
[0031]螺旋输送机210内部还具有螺旋推进杆210d,且该螺旋推进杆210d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布袋组件210c包括双通布袋210c

1、固定于双通布袋210c

1上端口的第一固定环210c
‑1‑
1、固定于双通布袋210c

1下端口的第二固定环210c
‑1‑
2、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环210c
‑1‑
2的倒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架(100);输料机构(200),包括安装于所述轨架(100)内侧并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螺旋输送机(210),所述螺旋输送机(210)顶部一端具有进料口(210a),所述螺旋输送机(210)底部一端具有出料口(210b),所述出料口(210b)下端连接有布袋组件(210c);下料组件(300),包括料斗(310),所述料斗(310)底部设置有可伸缩导料管(310a),且该可伸缩导料管(310a)位于出料口(210b)正上方;模具单元(400),包括位于所述出料口(210b)正下方的成型模具(410);其中,当料斗(310)对进料口(210a)输出粉料时,可伸缩导料管(310a)会垂直下降且与进料口(210a)边缘形成密封抵贴,当螺旋输送机(210)需要通过出料口(210b)将粉料导出时,布袋组件(210c)会与成型模具(410)上沿口密封抵贴,待粉料沉淀后布袋组件(210c)可脱离成型模具(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架(100)内壁两侧设置有滑轨(110),所述螺旋输送机(210)外壁两侧固定有与所述滑轨(110)嵌合匹配、并构成滑动连接的滑块(210e),所述螺旋输送机(210)一端连接有推进电缸(2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下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210)内部还具有螺旋推进杆(210d),且该螺旋推进杆(210d)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布袋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朋廖仕明刘继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东南佳特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