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374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动作机构包括:静触头组件,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动触板组件,包括第一触板、第二触板和绝缘支架,绝缘支架与第一触板和第二触板连接,用于使第一触板和第二触板绝缘;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动触板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动触板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触板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接触形成导电连接,第二触板与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接触形成导电连接;当动触板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触板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分离,第二触板与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分离。根据本申请的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能够用于同时控制两条线路的通断。断。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开关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汽车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回路中,通常在正极充电线上设置充电正极接触器,在负极充电线上设置充电负极接触器,充电正极接触器和充电负极接触器用于同时控制正极充电线和负极充电线的接通和断开。设置两个接触器进行控制的方案存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重量大的问题。
[0003]因此需要进行改进,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作机构,其包括:
[0006]静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
[0007]动触板组件,所述动触板组件包括第一触板、第二触板和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第一触板和所述第二触板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触板和所述第二触板绝缘;
[0008]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板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0009]当所述动触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触板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形成导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接触形成导电连接;当所述动触板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触板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分离,所述第二触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分离。
[0010]示例性地,所述动触板组件上设置有受驱动件;
[00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和弹性复位件,所述电磁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场驱动所述受驱动件带动所述动触板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断电时带动所述动触板组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0012]示例性地,所述动触板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支架连接;
[0013]所述受驱动件包括磁铁或金属,所述磁铁或所述金属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绝缘支架上,当受驱动件为磁铁时,所述磁铁朝向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和所述电磁线圈朝向所述磁铁的一侧具有相同的磁极;
[0014]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或所述绝缘
支架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固定;
[0015]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电磁线圈的功率。
[0016]示例性地,所述动作机构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为绝缘件;
[0017]所述静触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0018]所述第一触板和所述第二触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0019]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或朝向所述第三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体,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内壳体中,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内壳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三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体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通孔部,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部插设于所述内壳体中;
[0020]所述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
[0021]示例性地,所述弹簧的最大形变量大于所述动触板组件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移动的距离;
[0022]所述弹簧配置为所述动触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均位于所述内壳体中。
[0023]示例性地,所述动作机构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所述外壳体上,用于检测所述动触板组件是否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0024]示例性地,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微动开关或光电开关。
[0025]示例性地,所述动作机构还包括灭弧组件,所述灭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所述外壳体上,用于熄灭所述第一触板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之间的电弧,且用于熄灭所述第二触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之间的电弧。
[0026]示例性地,所述灭弧组件包括金属栅片。
[0027]示例性地,所述动作机构还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0028]当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体时,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绝缘支架和所述内壳体抵接;
[0029]当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三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体时,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绝缘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抵接。
[003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猫,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系统,所述充放电系统包括电源和如上所述的动作机构;
[0031]所述动作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静触头与设备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静触头与所述设备的负极电连接,其中,所述设备为充电设备、待充电设备和充电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0032]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充放电系统。
[0033]根据本申请的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动触板组件使第
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以及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同时接通和断开,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动作机构可以用于同时控制连接于第一、第二静触头和第三、第四静触头的两条线路的接通和断开,从而本申请的动作机构可以取代现有的同时控制两条线路通断的两个接触器,具备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4]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0035]图1为根据申请一实施例的动作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2为图1中的静触头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0037]图3为图1中的动触板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38]图4为图1中的动触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39]图5为根据申请一实施例的动作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40]图6为根据申请一实施例的动作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41]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充放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00

静触头组件,110

第一静触头,120

第二静触头,130

第三静触头,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触头组件,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动触板组件,所述动触板组件包括第一触板、第二触板和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第一触板和所述第二触板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触板和所述第二触板绝缘;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板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动触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触板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接触形成导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接触形成导电连接;当所述动触板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触板与所述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二静触头分离,所述第二触板与所述第三静触头和所述第四静触头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板组件上设置有受驱动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和弹性复位件,所述电磁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场驱动所述受驱动件带动所述动触板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电磁线圈断电时带动所述动触板组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板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绝缘支架连接;所述受驱动件包括磁铁或金属,所述磁铁或所述金属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绝缘支架上,当受驱动件为磁铁时,所述磁铁朝向所述电磁线圈的一侧和所述电磁线圈朝向所述磁铁的一侧具有相同的磁极;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或所述绝缘支架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固定;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电磁线圈的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中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为绝缘件;所述静触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触板和所述第二触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或朝向所述第三支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内壳体,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内壳体中,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璐麦精学张广浩泰智薇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