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70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包括电池壳体、结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若干电池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相邻四个电池交接处的冷却柱,所述冷却柱沿电池内电流方向延伸设置,同时与相邻四个电池接触;与所述冷却柱的进液端连通的进液管道;以及与所述冷却柱的出液端连通的回流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回流管道连接导通,所述进液管道、冷却柱和回流管道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进液管道、冷却柱和回流管道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被配置为对电池壳体内的每个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散热效率高且能使每节电池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散热冷却的优点。却的优点。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组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包内一般设置有电池模组,以及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的冷却机构,常见的冷却机构一般在整个电池模组的底部设置底层液冷板。
[0003]而根据申请号为202120102283.6的中国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包及其冷却机构》,在使用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竖向液冷板、顶层液冷板来提高整体的冷却效果,但是电池包的基本结构为一个一个单个的电池单元组合而成,即使设置了竖向液冷板、顶层液冷板,对于每个电池包最中心的电池还是无法给予很好的冷却效果,竖向液冷板距离电池包最中心的电池距离还是较远,而一旦单个电池发热达到临界值,容易发热失控,发生热失控后,个别电芯或者整个电池模组将瞬间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电芯以及整个电池模组的温度迅速升高极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每节电池都能得到良好冷却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包括:
[0007]电池壳体、结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若干电池以及冷却组件;
[0008]所述电池呈矩阵结构均匀排布于所述电池壳体内;
[0009]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0010]设置于相邻四个电池交接处的冷却柱,所述冷却柱沿电池内电流方向延伸设置,同时与相邻四个电池接触;
[0011]与所述冷却柱的进液端连通的进液管道;以及
[0012]与所述冷却柱的出液端连通的回流管道;
[0013]所述进液管道和回流管道连接导通,所述进液管道、冷却柱和回流管道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进液管道、冷却柱和回流管道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被配置为对电池壳体内的每个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0014]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冷却柱的进液端包括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向上延伸贯穿电池壳体的顶壁;
[0015]所述冷却柱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
[001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冷却柱的出液端包括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向下延伸贯穿电池壳体的底壁;
[0017]所述冷却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
[001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冷却柱和进液管道之间的第一
连接板;
[0019]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电池壳体上方位置,第一连接板的内部中空;
[0020]所述冷却柱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板的内部连通;
[0021]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进液管道连接导通。
[0022]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冷却柱和回流管道之间的第二连接板;
[0023]所述第二连接板内部中空;
[0024]所述冷却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连接板的内部连通;
[0025]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回流管道连接导通。
[0026]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电池壳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散热凹槽。
[0027]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冷却柱的侧壁包括与四个相邻电池对应配合设置的弧形凹陷。
[0028]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结合固定于电池壳体1的外侧壁的泵体,所述进液管道连接于泵体的出液端;
[0029]所述回流管道连接于泵体的回液端。
[0030]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电池壳体内每列电池为一个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内的电池通过导电片并联连接。
[0031]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本体的密封盖板。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通过泵体泵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冷却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流动,冷却液流动时通过冷却柱,带走电池的热量。通过将冷却柱布置于相邻四个电池的交接处,且使冷却柱同时与相邻四个电池接触贴合,从而使得电池壳体内每节电池都可以与冷却柱贴合,使得每节电池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散热冷却,从而可以提高真个电池组使用时的安全性,且一根冷却柱可以同时对四节电池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的同时还减小了电池组的整体体积。此外,第二连接板的散热凹槽可以增加第二连接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第二连接板的自然散热效果,然后通过自然散热的方式将冷却液的热量发散至外界,提升散热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散热效率高且能使每节电池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散热冷却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的仰视图。
[0037]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电池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冷却柱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004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3]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包内一般设置有电池模组,以及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的冷却机构,常见的冷却机构一般在整个电池模组的底部设置底层液冷板,以在整个电池模组的底部对电池模组中的电芯进行散热,但对每个电池包最中心的电池还是无法给予很好的冷却效果,容易导致电池模组中的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影响模组中各个电芯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当动力电池包发生热失控后,个别电芯或者整个电池模组将瞬间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结合固定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若干电池以及冷却组件;所述电池呈矩阵结构均匀排布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相邻四个电池交接处的冷却柱,所述冷却柱沿电池内电流方向延伸设置,同时与相邻四个电池接触;与所述冷却柱的进液端连通的进液管道;以及与所述冷却柱的出液端连通的回流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回流管道连接导通,所述进液管道、冷却柱和回流管道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进液管道、冷却柱和回流管道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被配置为对电池壳体内的每个电池进行冷却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柱的进液端包括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向上延伸贯穿电池壳体的顶壁;所述冷却柱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进液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柱的出液端包括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向下延伸贯穿电池壳体的底壁;所述冷却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锂储能电池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冷却柱和进液管道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阳杨会龙田敬秋刘喜奎张超陈俊明邓磊张斌李世江王治华陈赫郑丽方赵刚金浩琰刘怡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