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347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单元、光伏板,框架单元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光伏板包括底板、电池模块、太阳能板、光伏膜,太阳能板包括叠加固定的基板、硅片、背电极;基板与硅片之间嵌设有副栅、主栅;其中,主栅用于将各副栅收集的电流汇集并传输;光伏板固定于框架单元的内部,上框架固定连接光伏膜,下框架固定连接底板;光伏膜、太阳能板、电池模块、底板依次固定连接;电池模块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提高半导体空间利用率、减小副栅阻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环境问题逐渐重视起来,对环境污染较少或无污染的新能源技术例如太阳能发电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0003]现有技术中的多主栅太阳能光伏板将正极和负极都设置于光伏板的受光面,存在着光伏板的半导体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存在着副栅过细传输距离长导致的阻耗过大的问题。
[0004]因此,提供一种正极多主栅设置在光伏板受光面、阴极背电极设置在光伏板背光面的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以达到提高半导体空间利用率、减小副栅阻耗的目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包括:框架单元、光伏板,
[0008]所述框架单元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光伏板包括底板、电池模块、太阳能板、光伏膜,所述太阳能板包括叠加固定的基板、硅片、背电极;所述基板与所述硅片之间嵌设有副栅、主栅;其中,所述主栅用于将各所述副栅收集的电流汇集并传输;
[0009]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框架单元的内部,所述上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光伏膜,所述下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光伏膜、所述太阳能板、所述电池模块、所述底板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板电性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硅片采用p

i

n型光伏单元,p

i

n型光伏单元由基于氢化硅的p型半导体薄膜、本征i型半导体薄膜、n型半导体薄膜依次叠加组成,所述背电极与所述硅片的n型半导体薄膜直接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栅、所述副栅分别嵌于p型半导体薄膜。
[0011]可选的,所述光伏膜采用PE黑色光伏薄膜。
[0012]可选的,所述主栅和所述副栅通过丝网印刷银浆、电镀或3D打印方式形成。
[0013]可选的,每个所述太阳能板均设有4列所述主栅,每列主栅设有大于2的整数条所述副栅;其中,所述主栅的宽度为1.2mm

1.6mm,每根所述副栅的宽度为0.4mm

0.6mm。
[0014]与上述方法所对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包括:
[0015]S1:制备太阳能板:将硅片、背电极沉积在镀有主栅、副栅的基板上;
[0016]S2:基于所述太阳能板制备光伏板;
[0017]S3:将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框架单元的内部并焊接所述框架单元,制备为光伏组件;
[0018]S4:对制备完成光伏组件进行检测。
[0019]可选的,S1具体包括:
[0020]S1.1:将透明导电的所述主栅、所述副栅镀在所述基板上;
[0021]S1.2:在镀有所述主栅、所述副栅的所述基板上依次沉积基于氢化硅的p型半导体薄膜、本征i型半导体薄膜、n型半导体薄膜;其中,所述硅片采用p

i

n型光伏单元,所述p

i

n型光伏单元由基于氢化硅的所述p型半导体薄膜、所述本征i型半导体薄膜、所述n型半导体薄膜组成;
[0022]S1.3:在沉积后的所述n型半导体薄膜上沉积所述背电极;其中,所述背电极包含依次重叠的银膜、镍膜和铝膜。
[0023]可选的,S2具体包括:
[0024]S2.1:将光伏膜通过EVA导热封装胶固定粘连在所述太阳能板的所述基板上;
[0025]S2.2:将电池模块的一面安装固定在所述太阳能板设置有所述背电极的一面,将所述太阳能板通过电极薄片与所述电池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0026]S2.3:将所述电池模块的另一面固定安装底板,制备为所述光伏板;其中,所述光伏板依次叠加有所述光伏膜、所述太阳能板、所述电池模块、所述底板。
[0027]可选的,S3具体包括:
[0028]S3.1:将所述光伏板放置到下框架;
[0029]S3.2:将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扣合;
[0030]S3.3:将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焊接为一个整体的所述框架单元;其中,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所述上框架、所述下框架。
[0031]可选的,S4具体包括:在制备完成光伏组件后,对所述光伏板进行检测,检测所述光伏板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且所述光伏板是否产生正常的电压和电流。
[003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0033]1、将正极全部设置为主栅和副栅,且主栅和副栅采用透明导电氧化物,负极设置为背电极,提高了半导体空间利用率。
[0034]2、主栅采用多主栅,减少了副栅到主栅的传输距离,进而减小副栅阻耗。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8]图中:1

上框架,2

下框架,3

光伏膜,4

太阳能板,5

电池模块,6

底板,7

主栅,8

副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包括:框架单元、光伏板,
[0041]框架单元包括上框架1和下框架2,光伏板包括底板6、电池模块5、太阳能板4、光伏膜3,太阳能板4包括叠加固定的基板、硅片、背电极;基板与硅片之间嵌设有副栅8、主栅7;其中,主栅7用于将各副栅8收集的电流汇集并传输;
[0042]光伏板固定于框架单元的内部,上框架1固定连接光伏膜3,下框架2固定连接底板6;光伏膜3、太阳能板4、电池模块5、底板6依次固定连接;电池模块5与太阳能板4电性连接。
[0043]更进一步的,主栅7电性连接副栅8;底板6采用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单元、光伏板,所述框架单元包括上框架(1)和下框架(2),所述光伏板包括底板(6)、电池模块(5)、太阳能板(4)、光伏膜(3),所述太阳能板(4)包括叠加固定的基板、硅片、背电极;所述基板与所述硅片之间嵌设有副栅(8)、主栅(7);其中,所述主栅(7)用于将各所述副栅(8)收集的电流汇集并传输;所述光伏板固定于所述框架单元的内部,所述上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光伏膜(3),所述下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底板(6);所述光伏膜(3)、所述太阳能板(4)、所述电池模块(5)、所述底板(6)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模块(5)与所述太阳能板(4)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采用p

i

n型光伏单元,p

i

n型光伏单元由基于氢化硅的p型半导体薄膜、本征i型半导体薄膜、n型半导体薄膜依次叠加组成,所述背电极与所述硅片的n型半导体薄膜直接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主栅(7)、所述副栅(8)分别嵌于p型半导体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膜(3)采用PE黑色光伏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7)和所述副栅(8)通过丝网印刷银浆、电镀或3D打印方式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太阳能板(4)均设有4列所述主栅(7),每列主栅设有大于2的整数条所述副栅(8);其中,所述主栅(7)的宽度为1.2mm

1.6mm,每根所述副栅(8)的宽度为0.4mm

0.6mm。6.一种多主栅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包括:S1:制备太阳能板(4):将硅片、背电极沉积在镀有主栅(7)、副栅(8)的基板上;S2:基于所述太阳能板(4)制备光伏板;S3:将所述光伏板安装在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朋赵海玉王向伟乔强申彦民衣扬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