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育秧棚的骨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棚
,具体为一种育秧棚的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水稻种植时,为了增加水稻的成活率,通常会将秧苗栽培在育秧棚内部,现有的育秧棚一般由棚布和骨架组成,现有的育秧棚骨架多采用钢管焊接制成,搭成后不便于进行拆卸,同时现在骨架需要操作人员借助其他工具完成定位安装,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一边对骨架进行固定,一边进行焊接,组装效率低,而且后期不便于进行拆卸,一旦拆卸便不能很好的进行再次组装,不利于循环使用,秧苗培育时,需要定期对秧苗进行喷水浇灌,在浇灌时,一般是通过人工手持喷淋装置或采用固定式喷头进行喷淋,这种方式使得部分的秧苗种植区域可能存在喷淋死角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育秧棚的骨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育秧棚的骨架结构,组装拆卸方便,无需登高作业,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便于均匀进行喷淋,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育秧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秧棚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纵梁(6)、旋转组件(7)、摆动组件(8)和喷淋管(11);底板(1):有两条且平行分布,底板(1)的上表面均阵列设有立板(2),相邻的两个立板(2)的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连接筒(3),连接筒(3)的上端内部均插接有支撑条(4),横向对应的两个支撑条(4)的顶端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外弧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二(10),所述喷淋管(11)与连接块二(10)的下端内部的转孔转动连接,支撑条(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一(5),所述纵梁(6)分别插接于纵向对应的连接块一(5)内部;旋转组件(7):设置于左侧的底板(1)上表面,底板(1)分别与左侧的连接筒(3)下端固定连接;摆动组件(8):设置于前侧的连接块二(10)下表面,摆动组件(8)与喷淋管(11)的前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育秧棚的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7)包括支撑板(71)、蜗杆(72)和蜗轮环(73),所述支撑板(71)阵列设置于左侧的底板(1)上表面,所述蜗杆(72)分别与支撑板(7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环(73)分别固定连接于左侧的连接筒(3)下端,蜗杆(72)分别与蜗轮环(73)啮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华,陈银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包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