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299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形成于相邻两个施工仓的连接处的施工缝,施工缝的竖截面呈非直线型;开挖形成于施工缝的下方的凹坑;固定于凹坑的底面且供抵住施工缝的底部的挤塑板;以及浇筑形成于凹坑内的混凝土层,挤塑板埋设于混凝土层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跳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处容易渗漏的问题,通过优化施工缝处的止水结构,以提升止水效果,并增加底板混凝土散热年纪,防止相邻的仓之间出现混凝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跳仓法施工缝大多按竖向施工缝垂直进行留置,在1/2基础底板厚度位置处设置止水钢板,常规止水钢板槽口方向朝向迎水面,但是考虑到止水钢板槽口向下混凝土振捣不宜密实,规范要求跳仓法施工缝处止水钢板槽口朝上,但槽口朝上会影响止水钢板止水效果,容易造成渗漏,另外,跳仓法中相邻的两个仓之间竖向施工缝垂直留置,也不利于仓两侧混凝土沉降控制与混凝土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跳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处容易渗漏的问题,通过优化施工缝处的止水结构,以提升止水效果,并增加底板混凝土散热年纪,防止相邻的仓之间出现混凝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包括:
[0006]形成于相邻两个施工仓的连接处的施工缝,施工缝的竖截面呈非直线型;
[0007]开挖形成于施工缝的下方的凹坑;
[0008]固定于凹坑的底面且供抵住施工缝的底部的挤塑板;以及
[0009]浇筑形成于凹坑内的混凝土层,挤塑板埋设于混凝土层内。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通过在待形成施工缝的位置向下超挖以形成凹坑,进而在凹坑内对应施工缝的位置固定挤塑板,进而向凹坑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层,且挤塑板埋设于混凝土层内,浇筑形成施工仓后,相邻两个施工仓连接处形成非直线型的施工缝且挤塑板封堵住施工缝的底部,解决了跳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处容易渗漏的问题,通过优化施工缝处的止水结构,以提升止水效果,并增加底板混凝土散热年纪,防止相邻的仓之间出现混凝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0011]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缝呈Z型,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水平连通于第一竖直部的底部的水平部以及竖直连通于水平部远离第一竖直部的第二竖直部,挤塑板封堵住第二竖直部远离水平部的端部。
[0012]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水平部且供埋设于相邻两个施工仓的止水板,且止水板的槽口朝向后浇筑的施工仓。
[0013]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铺设于凹坑的底面的防水层,挤塑板固定于防水层的顶部。
[0014]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应施工缝且贴设于防水层的止水带,挤塑板固定于止水带的顶部。
[0015]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止水带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0016]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凹坑的侧壁斜向上延伸且与凹坑的底面之间具有设定夹角。
[0017]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设定角度为45
°

[0018]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置于凹坑内且分别位于挤塑板的两侧的钢筋笼,钢筋笼有部分埋设于对应的施工仓内。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于待形成的两个施工仓的连接处向下开挖以形成凹坑,于凹坑对应待形成施工缝的位置固定挤塑板;
[0021]于凹坑内浇筑形成混凝土层,且挤塑板埋设于混凝土层内;
[0022]于混凝土层的顶部浇筑形成施工仓,且相邻两个施工仓之间形成非直线型的施工缝,且挤塑板封堵住施工缝的底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待形成施工缝的位置向下超挖以形成凹坑,进而在凹坑内对应施工缝的位置固定挤塑板,进而向凹坑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层,且挤塑板埋设于混凝土层内,浇筑形成施工仓后,相邻两个施工仓连接处形成非直线型的施工缝且挤塑板封堵住施工缝的底部,解决了跳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处容易渗漏的问题,通过优化施工缝处的止水结构,以提升止水效果,并增加底板混凝土散热年纪,防止相邻的仓之间出现混凝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进行说明。
[0026]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侧面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进行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包括:
[0028]形成于相邻两个施工仓21的连接处的施工缝11,施工缝11的竖截面呈非直线型;
[0029]开挖形成于施工缝11的下方的凹坑;
[0030]固定于凹坑的底面且供抵住施工缝11的底部的挤塑板121;以及
[0031]浇筑形成于凹坑内的混凝土层12,挤塑板121埋设于混凝土层12内。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施工缝11呈Z型,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水平连通于第一竖直部的底部的水平部以及竖直连通于水平部远离第一竖直部的第二竖直部,挤塑板121封堵住第二竖直部远离水平部的端部。
[0033]进一步的,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水平部且供埋设于相邻两个施工仓21的止水板111,且止水板111的槽口朝向后浇筑的施工仓21。
[0034]进一步的,还包括铺设于凹坑的底面的防水层122,挤塑板121固定于防水层122的顶部。
[0035]具体的,还包括对应施工缝11且贴设于防水层122的止水带,挤塑板121固定于止水带的顶部。
[0036]较佳地,止水带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0037]进一步的,凹坑的侧壁斜向上延伸且与凹坑的底面之间具有设定夹角。
[0038]较佳地,设定角度为45
°
[0039]进一步的,还包括置于凹坑内且分别位于挤塑板121的两侧的钢筋笼123,钢筋笼123有部分埋设于对应的施工仓21内。
[0040]本专利技术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41]在待形成的两个施工仓21的连接处向下开挖以形成凹坑,在凹坑的底面铺设防水层122,在防水层122的顶部对应待形成的施工缝11的位置贴设止水带,将挤塑板121固定于止水带的顶部;
[0042]在凹坑内且位于挤塑板121的两侧绑扎钢筋笼123且钢筋笼123有部分位于待形成施工仓21的位置,在凹坑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层12,挤塑板121和钢筋笼123埋设于混凝土层12中;
[0043]在基坑的底面浇筑形成一侧的施工仓21,此时该施工仓21的底面有部分向外凸伸,在该施工仓21的凸伸部分(对应后续施工缝11的水平部位置)埋设止水板111,且止水板111的槽口朝向还未浇筑形成的施工仓21;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相邻两个施工仓的连接处的施工缝,所述施工缝的竖截面呈非直线型;开挖形成于所述施工缝的下方的凹坑;固定于所述凹坑的底面且供抵住所述施工缝的底部的挤塑板;以及浇筑形成于所述凹坑内的混凝土层,所述挤塑板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呈Z型,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部、水平连通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底部的水平部以及竖直连通于所述水平部远离所述第一竖直部的第二竖直部,所述挤塑板封堵住所述第二竖直部远离所述水平部的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且供埋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施工仓的止水板,且所述止水板的槽口朝向后浇筑的施工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于所述凹坑的底面的防水层,所述挤塑板固定于所述防水层的顶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施工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施工缝且贴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武余少乐黄凯张代波温先凤秦建兴吴光辉周阳杰黄小威丁俊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