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9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贴片电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包括贴片电容,贴片电容包括陶瓷介质,陶瓷介质上设置有内电极,陶瓷介质上设置有外电极,外电极包括铜层,铜层上设置有镍层,镍层上设置有锡层,贴片电容的顶端开设有散热孔,贴片电容上设置有石墨烯散热片,外电极上设置有柔性导热垫,柔性导热垫上设置有导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贴片电容、散热孔、石墨烯散热片、柔性导热垫、导热件,散热孔可进行初步散热,石墨烯散热片可以进一步对贴片电容进行散热,导热件可以将贴片电容内的热量传给柔性导热垫,柔性导热垫本身具有很好的导热作用,可以使贴片电容更好地散热。可以使贴片电容更好地散热。可以使贴片电容更好地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


[0001]本技术涉及贴片电容
,具体为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

技术介绍

[0002]贴片电容是由印好电极(内电极)的陶瓷介质膜片以错位的方式叠合而成,经过一次性高温烧结形成陶瓷芯片,再在芯片的两端封上金属层(外电极),从而形成一个类似独石的结构体,故也称为独石电容器。
[0003]现有的贴片电容不具备散热结构,贴片电容散热速度较慢,贴片电容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产生热量聚集,久了会影响贴片电容的稳定性,甚至影响贴片电容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解决了现今存在的贴片电容不具备散热结构,贴片电容散热速度较慢,贴片电容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产生热量聚集,久了会影响贴片电容的稳定性,甚至影响贴片电容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包括贴片电容,所述贴片电容包括陶瓷介质,所述陶瓷介质上设置有内电极,所述陶瓷介质上设置有外电极,所述外电极包括铜层,所述铜层上设置有镍层,所述镍层上设置有锡层,所述贴片电容的顶端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贴片电容上设置有石墨烯散热片,所述外电极上设置有柔性导热垫,所述柔性导热垫上设置有导热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电极与陶瓷介质构成一个整体,所述贴片电容由陶瓷介质错位叠合而成。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瓷介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外电极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层的内侧与陶瓷介质紧贴,所述铜层的外侧与镍层的内侧紧贴,所述镍层的外侧与锡层的内侧相贴。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片电容的顶端、底端均开设置有散热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共有两组,两组所述石墨烯散热片分别固定在贴片电容相对应的两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电极上表面、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导热垫,所述外电极共有两组且位于贴片电容的两端,所述陶瓷介质内开设有与导热件相适配的空腔,所述导热件的一端与柔性导热垫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件的另一端穿过陶瓷介质内与导热件相适配的空腔并与另一组外电极上的石墨烯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件具体为柱状导热硅胶,所述导热件呈“冂”形,所述导热件共有四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具备以下
[0013]有益效果:
[0014]该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通过设置贴片电容、散热孔、石墨烯散热片、柔性导热垫、导热件,当贴片电容某个部位产生热量时,散热孔可进行初步散热,石墨烯散热片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效果,可以进一步对贴片电容进行散热,由于导热件的一端与柔性导热垫固定连接,导热件的另一端穿过陶瓷介质内与导热件相适配的空腔并与另一组外电极上的石墨烯散热片固定连接,导热件可以将贴片电容内的热量传给柔性导热垫,柔性导热垫本身具有很好的导热作用,可以使贴片电容更好地散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贴片电容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散热孔平面示意图。
[0019]图中:1、贴片电容;2、陶瓷介质;3、内电极;4、外电极;5、铜层;6、镍层;7、锡层;8、散热孔;9、石墨烯散热片;10、柔性导热垫;11、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包括贴片电容1,贴片电容1包括陶瓷介质2,陶瓷介质2可方便确定内电极3的位置,陶瓷介质2上设置有内电极3,陶瓷介质2上设置有外电极4,外电极4包括铜层5,铜层5可以提高基体金属与镍层6的结合力,铜层5上设置有镍层6,镍层6上设置有锡层7,镍层6、锡层7均可抵抗空气、碱和一些酸对贴片电容1的腐蚀,贴片电容1的顶端开设有散热孔8,散热孔8可方便贴片电容1散热,贴片电容1上设置有石墨烯散热片9,石墨烯散热片9本身具有散热效果,外电极4上设置有柔性导热垫10,柔性导热垫10本身具有很好的导热作用,柔性导热垫10上设置有导热件11,导热件11可以将贴片电容1内的热量传给柔性导热垫10。
[0022]本实施例中,内电极3与陶瓷介质2构成一个整体,贴片电容1由陶瓷介质2错位叠合而成,陶瓷介质2可方便确定内电极3的位置;陶瓷介质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外电极4上,外电极4可方便贴片电容1与其他电器之间的相连;铜层5的内侧与陶瓷介质2紧贴,铜层5的外侧与镍层6的内侧紧贴,镍层6的外侧与锡层7的内侧相贴,镍层6、锡层7均可抵抗空气、碱和一些酸对贴片电容1的腐蚀;贴片电容1的顶端、底端均开设置有散热孔8,散热孔8可方便贴片电容1散热;石墨烯散热片9共有两组,两组石墨烯散热片9分别固定在贴片电容1相对应的两侧,石墨烯散热片9本身具有散热效果;外电极4上表面、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柔性导热垫10,外电极4共有两组且位于贴片电容1的两端,陶瓷介质2内开设有与导热件11相适配的空腔,导热件11的一端与柔性导热垫10固定连接,导热件11的另一端穿过陶瓷介质2内与
导热件11相适配的空腔并与另一组外电极4上的石墨烯散热片9固定连接,导热件11具体为柱状导热硅胶,导热件11呈“冂”形,导热件11共有四组,导热件11可以将贴片电容1内的热量传给柔性导热垫10。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操作者首先将贴片电容1安装常规安装流程安装到对应的电器上,铜层5可以提高基体金属与镍层6的结合力,镍层6、锡层7均可抵抗空气、碱和一些酸对贴片电容1的腐蚀,提高贴片电容1的稳定性,当贴片电容1某个部位产生热量时,散热孔8可进行初步散热,由于石墨烯散热片9固定连接在陶瓷介质2上,石墨烯散热片9本身具有散热效果,可以进一步对贴片电容1进行散热,由于导热件11的一端与柔性导热垫10固定连接,导热件11的另一端穿过陶瓷介质2内与导热件11相适配的空腔并与另一组外电极4上的石墨烯散热片9固定连接,导热件11可以将贴片电容1内的热量传给柔性导热垫10,柔性导热垫10本身具有很好的导热作用,可以使贴片电容1更好地散热,最终可实现贴片电容1的高效散热。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包括贴片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电容(1)包括陶瓷介质(2),所述陶瓷介质(2)上设置有内电极(3),所述陶瓷介质(2)上设置有外电极(4),所述外电极(4)包括铜层(5),所述铜层(5)上设置有镍层(6),所述镍层(6)上设置有锡层(7),所述贴片电容(1)的顶端开设有散热孔(8),所述贴片电容(1)上设置有石墨烯散热片(9),所述外电极(4)上设置有柔性导热垫(10),所述柔性导热垫(10)上设置有导热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3)与陶瓷介质(2)构成一个整体,所述贴片电容(1)由陶瓷介质(2)错位叠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介质(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外电极(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散热贴片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层(5)的内侧与陶瓷介质(2)紧贴,所述铜层(5)的外侧与镍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尔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