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海鹰专利>正文

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76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球头螺钉、连接套、内螺栓、铰接垫圈和连接棒组成,球头螺钉的球形头置于连接套内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球头螺钉的螺纹段穿出连接套内球面支承端外,在连接套内装有铰接垫圈,铰接垫圈内球面端面包容并压紧球头螺钉的球形头,另一端为半圆柱面凹槽用于嵌入连接棒,内螺栓通过连接棒及铰接垫圈对球头螺钉施压以固定球头螺钉的偏转角度位置。本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操作简单方便,螺钉植入角范围大,固定可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
在对受伤或畸形的人体脊柱实施复位与矫正等手术过程中,脊柱内固定器之螺钉与连接棒之间的夹角及相互位置随手术的进程将会不断产生变化。以往的具有固定轴向的螺钉在使用中对医生的操作带来不便同时亦影响最终使用效果,也有若干种脊柱内固定器使用可变向螺钉,但由于连接处结构设计的原因使得体积偏大或术后易松动,并且影响术后核磁检查,其效果尚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脊柱内固定器,该脊柱内固定器之球头螺钉在手术中与连接套和连接棒之间的夹角可以随意在较大范围内调整,固定时采用内螺栓加压的方式使得连接部位体积显著减小,但紧固力并不低于内外锁紧力,可有效地防止术后松动的发生。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由球头螺钉、连接套、内螺栓、铰接垫圈和连接棒组成,球头螺钉的螺纹部分穿出连接套,其球形头则在连接套内与球面回转支承端紧密配合,在球形头的另一端装入铰接垫圈以使铰接垫圈凹进的内球面端面、球形头与连接套内球面回转支撑端共同组成一球形铰接回转机构,铰接垫圈另一端为半圆柱面凹槽而连接套一端开有一U型槽用以嵌入连接棒,内螺栓旋入连接套内后可以对连接棒施压继而将压力经连接棒、铰接垫圈传递至球头螺钉并将球形头与连接套内球面回转支承端压紧,将连接棒与连接套紧密固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螺钉植入角可调整范围大,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球头螺钉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螺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铰接垫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连接棒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螺纹牙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是由球头螺钉(1)、连接套(2)、内螺栓(3)、铰接垫圈(4)和连接棒(5)组成。如图2所示,球头螺钉(1)组装前的结构形状。如图3所示,连接套(2)组装前的结构形状。如图4所示,内螺栓(3)组装前的结构形状。如图5所示,组装前的结构形状。如图6所示,连接棒(5)组装前的结构形状。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连接套(2)为一中空套管,其内孔直径略大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连接套(2)的两端功能与结构不同,其中一端为内球面回转支承端,该端的出口直径小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但大于其螺纹外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的内侧为一内球面回转支承结构,该内球面直径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相匹配,连接套(2)的另一端为紧固端,紧固端设有内螺纹与外螺纹旋入内螺栓(3),在紧固端沿轴线方向还开有一U型槽以供嵌入连接棒(5)。铰接垫圈(4)直径略小于连接套(2)内孔直径,铰接垫圈(4)一端为凹进的内球面结构,其内球面直径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相匹配,铰接垫圈(4)的另一端开有一半圆柱面凹槽以便于连接棒(5)嵌入,铰接垫圈(4)还设有一中心通孔以供旋紧球头螺钉(1)所用的螺钉起子或扳手能顺利穿过。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在装配时首先将球头螺钉(1)由连接套(2)的紧固端穿入,球头螺钉(1)的螺纹部分由连接套(2)铰接垫圈(4)的内球型端面压住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临床使用时首先用螺钉起子或扳手穿过铰接垫圈(4)将球头螺钉(1)植入骨内,将连接棒(5)从连接套(2)紧固端U型槽嵌入并压入铰接垫圈(4)的半圆柱面凹槽内,然后将内螺栓(3)从连接套(2)紧固端沿内螺栓旋入,待将连接套(2)与球头螺钉(1)之间的角度调好即可将内螺栓(3)旋紧,此时连接棒(5)将内螺栓(3)的压力传递给铰接垫圈(4)以把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压紧固定,使其更加牢固稳定。如图8所示,连接套(2)和内螺栓(3)的螺纹连接部分的螺纹压力角采用80°-95°,其作用是在给内螺栓(3)施加压力的时候,连接套(2)的U型槽,不会因内螺栓(3)施加压力导致U型槽两臂出现向外翻的现象,造成内螺栓(3)不能将连接棒(5)挤压牢固。权利要求1一种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球头螺钉(1),连接套(2)、内螺栓(3)、铰接垫圈(4)和连接棒(5)组成,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连接套(2)内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端面以外用于植入骨内,在连接套(2)内装有铰接垫圈(4),连接套(2)的U型槽内嵌入连接棒(5),内螺栓(3)沿连接套(2)紧固端的内螺纹旋入并压紧连接棒(5),内螺栓(3)沿连接套(2)紧固端的内螺纹旋入并压紧连接棒(5),连接棒(5)将内螺栓(3)的压力经铰接垫圈(4)传递至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以使球头螺钉(1)固定并保持其植入角,内螺栓(3)沿连接套(2)U型槽开口处螺纹旋入,进一步对连接棒(5)施加压力,保证连接棒(5)更加稳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球头螺钉(1)的螺钉头为球形结构,其球面部分大于半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套(2)为一中空套管,其内孔直径略大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连接套(2)的两端功能与结构不同,其中一端为内球面回转支承端,该端的出口直径小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但大于其螺纹外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的内侧为一内球面支承结构,该内球面直径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相匹配,连接套(2)的另一端为紧固端,紧固端设有内螺纹旋入内螺栓(3),在紧固端沿轴线方向还有一U型槽以供嵌入连接棒(6)之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铰接垫圈(4)一端为凹进的内球面结构,其内球面直径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直径相匹配,铰接垫圈(4)的另一端为一半圆柱面凹槽结构,该半圆柱面凹槽可以与连接棒(5)相吻合,铰接垫圈(4)还设有一中心通孔以供旋紧球头螺钉(1)所用的螺钉起子或扳手能顺利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当球头螺钉(1)、连接套(2)和铰接垫圈(4)组装在一起后,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连接套(2)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以及铰接垫圈(4)凹进的内球面端组合成一球形铰接回转结构以保证球头螺钉(1)有足够的植入角变化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套(2)和内螺栓(3)连接用的螺纹牙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球头螺钉、连接套、内螺栓、铰接垫圈和连接棒组成,球头螺钉的球形头置于连接套内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球头螺钉的螺纹段穿出连接套内球面支承端外,在连接套内装有铰接垫圈,铰接垫圈内球面端面包容并压紧球头螺钉的球形头,另一端为半圆柱面凹槽用于嵌入连接棒,内螺栓通过连接棒及铰接垫圈对球头螺钉施压以固定球头螺钉的偏转角度位置。本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操作简单方便,螺钉植入角范围大,固定可靠。文档编号A61B17/86GK2907560SQ20052000005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膨胀变向螺钉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球头螺钉(1),连接套(2)、内螺栓(3)、铰接垫圈(4)和连接棒(5)组成,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连接套(2)内的内球面回转支承端端面以外用于植入骨内,在连接套(2)内装有铰接垫圈(4),连接套(2)的U型槽内嵌入连接棒(5),内螺栓(3)沿连接套(2)紧固端的内螺纹旋入并压紧连接棒(5),内螺栓(3)沿连接套(2)紧固端的内螺纹旋入并压紧连接棒(5),连接棒(5)将内螺栓(3)的压力经铰接垫圈(4)传递至球头螺钉(1)的球形头以使球头螺钉(1)固定并保持其植入角,内螺栓(3)沿连接套(2)U型槽开口处螺纹旋入,进一步对连接棒(5)施加压力,保证连接棒(5)更加稳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鹰
申请(专利权)人:于海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